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最近的玉米市場可謂是一片歡騰,連續的價格上漲讓貿易商頭暈目眩,存糧大戶早起睜眼就有幾萬、幾十萬的利潤揣進腰包,人生逢此機遇,何其快哉!

目前,東北和華北的玉米價格都已經突破了前期高位,特別是東北地區,更是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峰值。截止到今天,水分14.5以內的一等玉米,錦州港最高報價2010元/噸;遼寧地區優質玉米出貨價格達到1960元/噸;吉林地區二等玉米出貨價格也站穩1900元/噸。這是自臨儲政策取消之後,東北玉米價格到達的一個新的高點。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不過,現在對玉米後期的走勢,市場參與者的態度分歧較大,主要原因還是對臨儲拍賣和高速收費兩大決定性問題的意見不統一。以下觀點僅扶風代表個人看法。

一,臨儲拍賣。

臨儲拍賣的底價歷來是玉米市場的一個指導性價格,所以大家對拍賣底價、拍賣時間、拍賣數量尤為關注,理所當然的成為多空勢力競相炒作的熱門話題。在拍賣政策沒有落地之前,我們不宜去盲目猜測,但能肯定的是,臨儲拍賣對市場的調控能力有限。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原因一:糧源分佈不均衡。據統計,5700萬噸的臨儲玉米,有超過3000萬噸是位於黑龍江地區,而且位置偏遠,運距較長,不排除民營庫點自行拍回,或走定向銷售的路子。

原因二:糧源質量不敢恭維。黑龍江地區3000多萬噸的臨儲玉米,德美亞品種的份額很大,其他也是三等左右的陳化糧,只能針對酒精等深加工企業,衝擊市場的力度大大縮減;遼吉內蒙地區的部分糧源質量較好,但比較2019年度的新糧,仍然缺乏競爭力,除非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不然很難突破新糧的圍剿。

原因三:糧源數量有限。經過了2018年玉米去庫存以後,我國臨儲玉米的數量明顯降低,從前年的周拍800萬噸,到去年的400萬噸,今年網傳的周拍200萬噸的消息,真假不得而知,但從邏輯上是能說得通的。即使5700萬噸全部投放,真正的有效糧源又有多少呢?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綜上,臨儲拍賣作為國家調控市場的一項政策,其指導性意義不容置疑。但也僅僅是指導,拍賣對市場的調控能力已經明顯縮水。同時也傳達出一個信息:今年的拍賣底價就是本年度的底價,玉米價格只能在此之上運行。

二,高速收費。

相比較臨儲拍賣,貿易商對高速何時開始收費更為關注,因為它能直接影響玉米的到貨成本,關係到貿易商的切實利益,所以大家對這個話題更為敏感。目前市場上對這個話題分歧較大,利多和利空各執一詞,各有各的道理。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1.利多方:高速收費會推高玉米的到貨成本,特別是東北玉米。如果高速開始恢復收費,東北玉米的到貨成本將會增加60---100元/噸,那將是山東玉米價格新的高點。在供應端定價的環境裡,倒逼企業漲價不是什麼新鮮事,貿易商佔據市場的絕對主動權。通俗的講:你不漲價,我就不賣給你。

2.利空方:高速收費雖然能推高玉米的到貨成本,但是在需求不佳、供應寬鬆的條件下,不僅不會讓貿易商獲得更大的利潤,反而會拖延漲價時間,推高利息成本,從而蠶食貿易商的利潤。通俗的講:糧源很多,看誰靠過誰!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的意見貌似都有道理,邏輯上也說得通,但大家是不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高速的費用是國家的,上漲的運費是物流的,跟你中間貿易商有關係嗎?

你品,你細品。

綜合臨儲拍賣和高速收費兩大因素,似乎都對市場沒有多大的影響。談不上利多,更談不上利空,那玉米行情到底何去何從?扶風認為,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迴歸到市場的本質:供需。供需關係才是決定後期價格高低的關鍵因素,其他都是浮雲。

東北和華北玉米價格均突破高位,淺談拍賣和高速收費對市場的影響

題外話:

上文提到高速收費跟貿易商沒關係,還是不太準確的,最起碼跟華北貿易商有直接的關係。根據市場統計,山東、河北、河南北部地區的物流運費,受高速免費政策的影響很小,費用差距在10——20元/噸之間。試想一下:高速恢復收費以後,東北玉米到達關內的成本會瞬間激增,東北地區再次帶動華北共振。這時候,輕裝上陣的華北貿易商會坐上東北老大哥的順風車,一路狂飆。當老大哥剛剛夠本的時候,華北小弟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

此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我是扶風,一個年輕的老糧食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