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研學旅行是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近年來,全國中小學大力推廣研學旅行,其新穎、有趣的學習方式廣受中小學生好評。

國防教育法規定,小學和初級中學應當將國防教育的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當國防教育遇上研學旅行,能否開出繁花、掛滿碩果?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今年以來,河南省新鄉市國防教育辦公室指導該市各研學基地和研學機構精心設計國防教育研學課程,有機嵌入中小學研學課堂,積極開闢國防教育新陣地,效果令人欣喜,探索給人啟示。

行走的國防教育課堂在哪裡?

10月10日,參加新鄉市封丘縣外國語學校舉辦的國防教育研學活動的學生們,輪流揹著“一肩挑”,沿著崎嶇小路跋涉十餘公里,終於來到“老兵洞”——當年抗戰軍民造出威震敵膽的石雷的地方。

“因為缺乏金屬,抗戰軍民就地取材,用太行山遍地的石頭制石雷,反收易偽裝、難探測之奇效,日軍哀嘆‘太行山的石頭會炸’。後來,他們進一步創新,以黏土燒製陶罐,填入火藥,製成陶雷。”抗戰實物收藏家耿風泉一邊演示陶雷製作過程,一邊講解,學生們盯著逐漸成形的陶雷目不轉睛。

走當年險路,復當年情景,觸當年故物,一場“穿越時空”的國防教育研學之旅後,學生們感嘆,“‘戰爭物質條件極端惡劣的中國軍民,以一切可使用的武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這句話背了無數遍,這次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背後的艱辛!”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這是今年以來河南省新鄉市開展多樣化國防教育研學課程的一幕。學生的切身感受反映了研學課程的良好國防教育效果。而就在年初,新鄉軍分區上下卻為如何更好地開展國防教育發愁。在新鄉市國教辦組織的一次中小學國防教育調研中,一位老師坦言,現在是信息時代,學生學習生活緊張,平時接收的訊息過多,國防教育內容以傳單、板書等傳統形式進行難以入腦入心。

“只佔陣地、擠流量遠遠不夠,必須提高國防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度。”正當新鄉軍分區領導為中小學生國防教育實效性憂思時,今年4月份,在新鄉舉行的河南省首屆研學旅行論壇讓司令員王鋒釗眼前一亮:教育部門正在推行研學活動,讓中小學生走入社會、自然大課堂,在切身體驗中學習,新鄉市研學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這是開展國防教育的極佳平臺啊!“鮮活的軍事實踐是最好的國防教育大課堂,相對於課堂學習,體驗性、參與性更強的研學式國防教育會更受青少年青睞!”不久,新鄉市國教辦舉行的國防教育進社會實踐課堂座談會上,國防教育研學的話題引發關注和共鳴。

很快,新鄉市教育局聯合多部門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明確把國防教育納入研學範疇,把國防教育作為新鄉市研學活動的一大特色。新鄉軍分區與教育局、旅遊局等相關部門協力將國防教育納入研學課程體系,將多處駐軍營區、國防教育基地、抗戰歷史遺蹟納入研學基地,多條當年的抗戰路線成為研學路線。

國防教育研學平臺怎麼建?

新兵送走了,可另一些黯然離去的身影卻在新鄉市紅旗區人武部政委王建軍腦海中揮之不去:今年徵兵工作中,紅旗區兵役登記率100%、進站體檢率91%,雙雙創歷史新高,然而,體檢合格率僅為36%,加之部分青年國防意識淡薄,入伍動機不純,一次次篩選後,最後大學生徵集率逼近合格線。

“宣傳動員只能喚醒與強化,前提是心裡要有一顆愛國報國的種子,一條為了參軍報國也要鍛鍊好身體的弦。”徵兵工作總結中,王建軍這樣寫到。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小學四年級到高二,這是中小學研學實踐涵蓋的時段,也是培塑青少年國防意識的關鍵期。深入調研多家開設研學課程的國防教育基地後,新鄉軍分區政委田巍說:“國防教育同研學相結合,不只是多一種途徑和陣地,更是要藉此創新國防教育的形式,讓研學實踐活動成為青少年從軍報國意識培塑的重要陣地!”

為整合國防教育資源,協調駐軍部隊構建研學課堂矩陣,新鄉軍分區與新鄉市旅遊局聯合指導打造寶泉景區陳賡司令部、小渠慘案遺址等國防教育實踐基地。他們還指導五龍山、白馬峪等研學基地將靜態的參觀學習升級為綜合社會實踐課程。

“孩子登上直升機看一看、摸一摸,只能滿足好奇心,傳統的軍營開放日升級為研學課,從直升機飛行原理到陸航部隊發展史,從體驗步兵突擊戰鬥到學習獵鷹精神,完整的研學課程下來,讓他們對現代化國防和軍人作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某旅宣傳科科長郭成亮感慨地說。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為加強課程開發,新鄉市國教辦與河南省研學協會主動對接,把國防教育研學納入正在研發的研學課程體系中。軍營體驗式研學、歷史尋訪式研學、情景演繹式研學……河南省研學協會執行秘書長盧勝利表示,研學課程是一個有機的體系,學生要先梳理學過的知識,確定思考的課題,全程帶著任務、帶著思考學,最終印證觀點,深化認識。

開展國防教育需要專業力量,新鄉軍分區持續整合國防教育教員、民兵教練員、專業化軍訓教官隊伍,和學校、培訓機構師資力量一起,同步嚴格培訓後,擔任不同課程的國防教育研學老師和教官。

10月31日,新鄉市高新區盛景小學在某軍事體驗園開展一場激烈的戰鬥體驗式研學後,召開了一場隆重的表彰會。“‘偵察員’李胤辰深入敵後,獲得重要情報,榮立三等戰功。”會後,參加研學的李胤辰表示:這枚“軍功章”,他會一直珍藏,直到他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換枚真的!”

國防教育研學有什麼用?

“練射擊真有助於提升學習成績?”10月初,一次研學說明會上,不少家長圍在研學旅行執行教官王晗身邊反覆諮詢請教。在家長眼中,王晗頭頂“槍王、學霸”雙料光環。他在第二屆全國國防教育競技大賽總決賽中榮獲第二名,又因品學兼優獲得河南師範大學“五四青年獎章”。

其實,家長們更想知道,研學是否能提高學習成績?當國防教育和研學課程“嫁接”時,就有家長質疑:“科學、歷史等方面的研學內容還有助於考試成績。”

這也許是最惡劣的學習環境:昏暗的土屋、手抄的課木、用炭條當粉筆……忽然,兒童團員報信稱鬼子來了,只得轉移後繼續學習。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恰恰是這堂抗戰小學模擬課讓新鄉市十三中學學生焦啟軒從“真不知道,考第一和玩遊戲‘吃雞’有什麼區別”而成績下滑,到“終於明白了什麼叫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後重回榜首。

對此,新鄉市國教辦研學教員、青少年心理專家李靜並不意外:“起跑線恐慌下,讓不少家長不自覺地用知識量化成長,用特長組成素質。豈不知,內無貫通的‘魂’,外無堅固的‘殼’,這樣的素質再全再強,只是一個大拼盤,稍遇磕磕碰碰,就有可能摔成一地碎片。”

“國防教育研學活動,要換位思考,從自身微視角,自然引導家長與學生認識到成長與報國的一致性,認識到鑄國防之魂,就是補‘精神之鈣’。”田巍說。

意志力、忍耐力、專注力、執行力……由退役軍人組成的一家研學課程開發機構總結的國防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十力”作用,被新鄉市國教辦肯定推廣後,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多方認可。

據新鄉市旅遊部門統計,9月份開學以來,數十家中小學7000餘名中小學生參與國防教育主題研學實踐活動。衛輝市實驗中學、長垣縣第二實驗小學主動和人武部門聯繫,探索研學新課程,盛景小學還建起軍事色彩濃郁的校內研學基地。

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國防教育怎麼融入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中

一花引得百花香。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其他主題研學活動中,以軍事化模式組織得越來越多;研學實踐之外,融入國防元素的社團活動也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