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利潤低 奶農對未來發展多持觀望態度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發,“美國奶農倒奶”等報道頻見報端。在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背景下,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大部分地區奶農仍揹負原材料漲價和下游收奶價低“兩座大山”,對未來發展多持觀望態度。

奶農熬過“至暗時刻”

疫情暴發之初,受制於奶業下游消費不足、運輸不暢等諸多因素,我國出現了大面積的牛奶滯銷現象。中國奶業協會對外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我國半數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出現飼料短缺,大型乳品加工廠開始噴粉,企業銷售同比下降。

而目前,隨著國外疫情的暴發,“美國奶農倒奶”的新聞則頻見報端,相比之下,我國奶農則熬過了“至暗時刻”。今年2月底,我國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就曾表示,隨著國內交通影響逐步好轉,目前乳企運輸已基本暢通。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近一兩個月,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了農牧業很多政策支持,目前農牧業生產在逐步恢復。

中國聖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牧)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作為大型牧業公司,聖牧有穩定的合同保障,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實際上,聖牧的牧場在春節後就陸續復工,疫情嚴重時運輸方面曾受影響,但目前運輸已經恢復正常,公司牧場鮮奶的噴粉量極少,可以忽略不計。

收奶價低

但國內諸多小牧場則不像聖牧那樣“幸運”。“目前,下游乳企對我們的收奶價為3.2元/公斤,相比疫情之前下降了0.7元/公斤”,山東青島地區一位牧場主王明(化名)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據悉,王明自主經營一個160多頭奶牛的小型牧場,目前雖然收奶量得到基本保障,但奶價明顯低於疫情之前。

和王明境遇相似的牧場主不在少數。寧夏一位牧場主李利(化名)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去年年底,下游乳企的收奶價為3.9元/公斤左右,今年1月份收奶價略有下滑,為3.77元/公斤,而疫情暴發後的2月,收奶價出現斷崖式下跌,達到3.1元/公斤,3月份奶款目前還沒到賬,預計3月份收奶價在3.3元/公斤左右,雖小幅上漲,但也只是剛剛覆蓋成本。

實際上,宋亮坦言,由於目前下游乳企終端銷售不暢,導致乳企收奶意願不高,對上游收奶價普遍較低,很多中小養殖戶虧損嚴重。

山東淄博榮英牧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英牧業)法人李傳水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去年年底,下游乳企的收奶價格為4.3元/公斤,如今降到了3.5元/公斤。而3.5元/公斤收奶價格的確定也是基於榮英牧業千頭奶牛的牧場規模以及公司產品的優質。據他透露,公司的原奶都是供應給下游廠商生產高端奶用的,體細胞數、菌落總數等指標要求高,公司拿到的獎勵多,收奶價在當地算是高位。實際上,乳企目前對當地很多小型牧場的收奶價僅為2.9-3.2元/公斤左右。


成本高利潤低 奶農對未來發展多持觀望態度

榮英牧業牧場 企業供圖

原材料最高漲幅達15%

除了較低的收奶價,壓在中小牧場身上的另一座“大山”則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李利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春節之後,包括棉籽、甜菜顆粒、進口苜蓿等原材料都出現了價格上漲,尤其進口苜蓿,從之前的3000元/噸上漲到了最近的3250元/噸。

李傳水也坦言,春節之後,原材料就陸續開始漲價,主要包括豆粕、進口苜蓿、玉米等,其中玉米價格上漲是國外蝗蟲災害出現後開始的。他透露,中小牧場主對原材料需求量較小,不會直接和原料商進行價格談判,而是經過經銷商,而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很大原因是疫情期間經銷商惡意炒作。

具體而言,李傳水透露,豆粕從出廠價2820元/噸上漲到最高點3400元/噸,4月份略微下降,目前價格為3240元/噸左右。玉米從1900元/噸上漲到2100元/噸,玉米壓片從2060元/噸上漲到2200元/噸,進口苜蓿則每噸上漲了100元左右。中國商報記者計算發現,價格漲幅最高的豆粕目前價格相比疫情前上漲了15%。

目前,揹負“兩座大山”的奶農對未來發展多持觀望態度,正如李利所言,奶農不知道行業未來發展走勢如何,不敢盲目進行擴產,目前只能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