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每年的穀雨交節時間,大約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今年的4月19日,將進入“穀雨”的時期。

“穀雨”的來歷,古人有3解釋 :

一、穀雨顧名思義,就是播谷降雨、種瓜種豆的最佳時節;

二、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令,此時的15天左右,雨水增多,“春雨貴如油”,是雨生百穀之意;

三、穀雨與古人經驗智慧總結有關。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指出:“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谷自雨水後,雨水生百穀,禾苗茁壯成長……”,可見,穀雨節令的來歷,與古代農耕文化相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書,在談到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穀雨“初候時,用”萍始生“來代表。

人們常說,“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萍“字怎麼理解呢?

漢字中的”萍“有兩層意思 ,一是”浮萍(水萍)”,二是紅萍。這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此植物浮生於水面,葉綠色扁平,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鬚根、開白花,稱“浮萍”。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將“萍”歸為“草部”。

這位明代的著名神醫認為,天地造化而生草木,剛與柔相交而成根蔓,柔與剛相交而成枝幹。聽和萼屬陽,花和果屬陰。草中有木,木中有草……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萍”字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水萍,辛、寒、無毒。將浮萍曬乾,搗碎,研成沫,可以治療水腫、水便不利等人體疾病。

另一種是萍蓬草,又稱為水粟子。這個植物,農曆三月出水,莖大如指。葉子初開時像荷葉,到了6、7月份,會出黃花。他的根部像雞頭,有藕香粟子味。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食用萍蓬草,可以增加人體虛勞,久食不飢。

“穀雨”初候,對應著傳統文化《易經》64卦中夬卦九四爻。爻辭說: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爻辭的意思是說:受傷的臀部沒有皮膚,行走起來極為艱難。牽著走路,或遇到牽羊的人懊惱就會消失,但是聽不進去別人的話。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又通過“杯酒釋兵權”,鞏固了自己的皇帝政權。

沒有了後顧之憂,趙匡胤將攻擊的目標盯向了南唐。此時的南唐後主正是喜愛詩詞歌賦的李煜。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趙匡胤雖有心滅掉南唐,但此時還顧忌南唐的一名忠勇武將——林仁肇,因此遲遲不敢輕狂。

說來也巧:有一天,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往宋朝朝貢。趙匡胤利用這次機會,巧妙使用借刀殺人之計,將林將軍殺死。

李從善誤信宋太祖侍臣的話,認為林仁肇有反叛大宋之心,回到了南唐就向李煜反映報告 。

李煜不加辨認,聽不進去忠臣的話,最終設宴招待林仁肇時,向其酒裡投毒,南唐“國柱”回到家中,便毒性發作,七竅流血而死。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林仁肇死後不久,宋太祖向南唐發起總攻,南唐自此滅亡。

聖人孔子在《論語》中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問、 岔思難,見思義。

《周易》夬卦九四爻辭,以陽剛之爻居於陰柔之位,重剛不正,自恃方驕,下與初九爻不應,上與九五爻無靠,處境危難,坐 立不安。

然而,九四爻卻不自省,武斷暴躁,聽不去別人的話,最終因偏聽而蔽其聰明。

穀雨初候:萍始生,易經:任性與衝動,不聽忠告的結果是什麼?

再看九四比鄰的上下兩爻。九三爻,與上六爻正應,九五爻與上六爻陰陽比鄰,只有九四爻處境尷尬。

《易經》八純卦中的兌卦,為澤、為羊等類象,九四爻如果聽進去別人的勸告,能依附跟著九五爻其後,而不盲目發展和行進,就不會後悔。

因此,象傳說: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行動困難,位置不當;聽不進去話,不是聰明人。)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