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中國式的父母就是一心為了兒女而活,從不考慮自己的困境,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怕自己的兒女受苦,只要能為他們分擔一點絕不含糊,就算七老八十也還在為後代考慮,幫著帶孫子孫女,無論是城裡的退休老人還是身居農村的農民大爺大媽,只要兒女結婚了,他們肩上的擔子又得挑起來,帶孫子孫女已經成了他們的任務。

故事一

隔壁張大爺家裡又在摔盤子砸碗了,摔得砰砰響,這是小兒媳婦在發脾氣了。張大爺身體不算好,腿腳也不太利索。老伴要照顧張大爺的日常生活起居。農村的老人大多數有這通病,男人不燒飯洗衣,全靠老伴照顧,可能是農村裡面的習慣吧!那時的男人每天在田地裡面勞作,做飯洗衣就成了女人的全部,這不張大爺就離不開老伴的照顧。

“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兒媳婦發脾氣是有原因的,因為兒媳倆夫妻想去城裡買房,單憑兒子一個人在外打工是很難辦到的,媳婦希望婆婆跟著他們進城,順便帶小孩,幫著做做家務。

早年大兒子的小孩就是張大爺他們一手帶大的,那時張大爺身體也硬朗,養小孩的費用也不用兒子掏,大兒子兩夫妻通過自己的打拼,在城裡買了房子,過上了城裡的生活,孩子也帶在城裡上學。

“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現在張大爺身體日漸衰老,也沒能力再幫小兒子,可小兒媳卻不能體諒老人,她要求婆婆跟著進城,但不能帶上張大爺,言下之意是他們可不養吃閒飯的張大爺。張大爺早年免費帶大兒子的子女,現在張大爺沒有能力幫自己,這已經是夠大度了,張大爺的生活費用就該大兒子出。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張大爺也百口莫辯,小兒媳說得也在理,自己是一個廢人,老伴還有點利用價值,還能幫兒媳做飯洗衣做家務,所以小兒媳爭著養老伴。古稀之年的兩個老人,一生都不曾分開,風風雨雨幾十年,到頭被迫分開。

“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張大爺也不強求,就算不捨老伴也還是要跟著兒媳婦進城,少來夫妻老來伴,到老了卻沒有伴。

故事二

老丁是單位退休工人,自己有退休金,生活條件一直挺好的。老伴過世早,他也沒有找老伴,早年他也萌生過找老伴的想法,但真正開始找老伴時,兒子卻不同意了。因為老丁可是有家底的人,一旦結婚了,老伴就是合法繼承人,他們可不想自己的財產落到外人手裡,老丁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就沒有再婚。

“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老丁一直和兒子他們生活在一起,因為老丁要幫著帶孫子,互相之間也相安無事,畢竟生活開支老丁出大頭,兒媳可不會這麼傻。

去年老丁生了大病,中風了,成了殘疾人,生活也不能自理,剛開始兒子兒媳都挺貼心,忙前忙後照顧著。

“中國式父母”的困惑


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一長,兒子兒媳也淡心了,加之老丁沒有存錢的習慣,早年的工資都貼補了兒子的生活,生病後家裡開支也相應增多,矛盾也就一觸即發。

老丁住進了養老院,自己的退休金不夠,需要兒子貼補,兒子與兒媳的關係也不太和諧了。

後記

中國式的父母為了兒女盡心盡力,一旦自己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又有幾個兒女能盡心照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