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曾經有篇文章,批評教師不讀書,文章中寫道,“在應試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這篇文章中給老師貼了諸多的標籤,諸如缺乏智慧,眼裡只有分數,還把聰明的學生教笨了,究其原因,是因為不讀書。

看了這篇文章,我只能說,老師背的鍋,實在有點兒多。


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教師教育要有自己的思想,必須要讀書。作為教師教書育人,自己卻不讀書,確實是怪事。在我看來,在滋養人類心靈方面,書的作用確實無可替代。

可是,老師為什麼不讀書呢?

我以為,讀書是需要時間的和良好的心境的。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師都不具備。

請允許我描述一下一位普通化學老師一天的工作流水賬:上午到校,花兩節課改完三個班作業,然後迅速準備實驗。接著上一節課,中午吃飯之後,到教室午間輔導,自己稍微打盹。下午緊接著,又上兩節課後,學校開例會。開完會接著一節輔導課,上到下午6:00。

如果沒有晚自習,就可以回家。這僅僅是沒有任何突擊檢查、突如其來的會議的工作狀態。

由於沒有與老人同住。晚飯要麼應付,要麼在外面隨便吃。幸虧孩子上大學,否則回家沒飯吃。

雖然有這樣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在工作以外的8小時拉開的。也許有人說,老師如果真想要閱讀,下班後就可以。

這樣的說法似乎完全沒有問題。但他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時間完全可以這樣管理和安排,但作為一個人而不是機器,精力上的管理是否允許?


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除了時間,老師也承擔著從上至下傳遞過來的壓力。

期中考試一過,幾個領導就馬不停蹄對每個班級的成績都做了分析。精確到哪個學生哪一科老師要盯緊,對作業進行面批,該掌握的東西老師必須親自抓,每隔一段時間找學生談話,做思想工作,談話要留有痕跡。

上級領導的焦慮,就這樣轉嫁給了一線老師。

我曾經很想在碎片化時間讀書,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老師,一天不停在忙的工作狀態,決定了不能沉下心來。沒有好的情緒狀態,就不能帶來美妙的閱讀,讀書是需要心境的。

老師一天中最忙的是大腦,而且與人打交道,所耗費的心力和情緒,大大超過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比如整理,打掃衛生等。

我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過靈魂出竅的感覺,當你一整天都被外界的注意力所牽引之後,那種特別疲累的感受,比體力消耗更加難以忍受。


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我曾看過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幸福課》,課程中,心理學老師做了一個調查,如果他們在勞累哪一天時候,是選擇看《哈姆雷特》還是看電視劇《辛普森一家》?

結果,百分之九十幾的學生選擇看電視劇。他們的理由是,勞累了一天,當然要進行情緒的放鬆,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晚上回家之後,教師更願意與家人聊天,看電視,甚至喝酒,目的是為了釋放自己緊張的情緒,讓大腦得到休息,第二以精神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不久前,我們這裡一位小學老師即將退休,可是,他就在辦理退休手續的當天猝死。

近幾年,我所熟知的多名老師,在壯年時期,卻得了肝癌、肺癌,英年早逝。

這些老師工作上任勞任怨,自恃身體不錯,常常加班加點,他們的死與精神壓力過大,時間工作時間過長不無關係。

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老師的不幸,雖說是個案,但越來越普遍。每次體檢,總有幾個老師會亮起紅燈。由於諸多壓力的侵襲,很多老師在身體和精神上紛紛亮起紅燈。

老師在工作之餘不讀書,取而代之的是娛樂或休息,更多的是啟動防禦機制,防止自己被過分消耗,以避免疫力下降,從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當人沒有了安全感,就無法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閱讀這件事,也只能是自己在嚐到了閱讀的樂趣和益處之後,才能養成習慣,類似於讓學生學習,來不得半點強迫。

要求老師在勞累的工作之餘,還要求去閱讀,除了讓人感到尖酸刻薄,還讓教師徒增反感和精神壓力,更不能讓教師愉快的拿起書本閱讀。


給教師提供從容不迫的閱讀環境


我並不是為老師不讀書而找藉口,而是我們要找準老師為什麼不讀書的原因。

當今社會,普遍對教師不滿的情緒高漲,這與媒體上所渲染懲罰學生,索要禮物,有償補課等問題息息相關。

教師群體中存在這些問題是事實。但這種個案,也一棍子打死了所有的老師。

當對某個群體或某個人產生偏見,我們往往會為這種偏見尋找證據。

所以,抓住了教師不讀書的把柄,會比普通人不讀書賦予更多的道德色彩和評判,讓社會對老師的不滿又增加一個厚重的砝碼,這就要求我們客觀對待老師的讀書問題。

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決定著教育行為,而教育觀念是需要不斷學習。要讓每個老師真正成為有思想的實踐家,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而真正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社會,上級部門,給教師們一個從容不迫的讀書環境,少一些指責,

使教師真正體會閱讀的樂趣,學以致用,從而最大程度的發揮教育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