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興趣可以當飯吃嗎?

80後的孩子們,在小小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興趣愛號,就被家長們扼殺在搖籃裡,當你興致勃勃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們會立馬跳出來說,“成天做XX,能當飯吃嗎?快去學習”。

如今進入職場,你有沒有一個非常感興趣,不敢行動而非常向往的工作?就好像小時候的那個你,擔心被責備?擔心自己真的會沒飯?

今天我們來聊聊到底興趣能不能當飯吃?

首先我們來普及下之前一再提醒的興趣起強度。假設我們開始進入一座金字塔,這座金字塔叫興趣強度。

現在我們走進第一層,第一層叫慾望,就是很多時候常常做事情的時候貴一時興起,興趣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

再往上走,第二層叫愛好,享受過程,看淡結果,我們大部分人的興趣其實常常止步於此。

再往上繼續走,第三層叫樂趣,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發燒友”,對於喜歡的事情主動認知,持續去做,可謂興趣中帶出了那麼點認真勁。

越往上越艱難,到底第四層,就是我們叫做職業興趣。職業興趣需要我們提高能力,你的能力有了興趣的加持,創造了價值。

最後,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頂尖,這最後一層叫志趣。志趣讓我們堅定專心,有興趣,能力,價值觀,裹腹人生,持久不息。這個就是小說中所謂的那些武林高手中最厲害的那幾位“武痴”。

現在請你自行比對,你到達哪一層?我們以下所說的,請至少走到第三層樂趣的朋友們可以繼續往下走,其餘可以去嗑瓜子,當吃瓜群眾了。

結合國內現狀,到底應該不應該追求熱情,追求我們的興趣?我個人覺得,應該,但不應該單單隻追求熱情。


我同意追求熱情是因為現在我們的經濟狀況已經越來越好,人們對於職業的期待已經不止是薪水,職業的收益全局應該是收益=發展收益+經濟收益+體驗收益。關於這幾個概念我特別說明下,幫助你的理解。

發展收益指的是工作帶給你發展加速度,如平臺,資源背景,決定能力放大倍數。

經濟收益指的是獲得物質回報,大多是短期收益,用來在我們生存階段,保障我們的生活質量。

體驗收益指的是這份工作過程當中,體驗和意義感。其實指的是價值這塊決定我們這份工作的可持續性。

興趣可以讓我們培養能力,能力能兌現價值觀,價值觀強化我們的興趣,整個猶如三葉草,當這三葉草轉動起來,會讓我們的職場持續不斷的像螺旋槳一樣轉動起來。


但是不是單單追求熱情又是另一個話題。


首先如果你工作中選擇興趣為你的發展策略開頭,你的能力素質模型是要基本符合的。就是說如果你非常感興趣一份工作,你再喜歡但是你明顯不稱職,也沒有公司要你。個人認為就目前國情來說,國內的公司還是以能力導向,用白話來說公司不養閒人。

補充解釋一個概念能力素質模型,能力素質模型是指這些行為和技能必須是可衡量可觀察可指導的,並對員工個人和企業產生關鍵影響,包括通用能力,可轉移能力,獨特能力。具體體知識性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接著不能單單以熱情選擇工作,是因為你還需要結合你自身的資源:經濟,時間等,這個意思是除非你家裡有礦或你是“X二代”又或者你覺得自個年輕有時間可以造,那麼我覺得你不防試試,這個冒險策略,熱愛型打發,是你從興趣出發,去選擇。要不這樣的選擇本身還是要尊重自己的優勢和驅動力。

假設我們選擇發展策略是興趣打法,也還是要找到你感興趣的這個行業,選擇自己的能力路徑:你是專家型,管理型,自由創業者,然後在興趣這個領域將興趣轉化為能力,能力由內在優勢逐漸轉化為可以競爭的優勢,並逐漸打造你的能力結構,不斷的實現自我躍遷。

最後,其實我們無論做什麼,是戰術的問題,你需要先站在戰略上去看待這個行業職業,每個階段你的目標設置是不同的。

而你的內驅力,其實最終決定你選擇這個行業的持久性和內心的滿足程度。

職場:興趣可以當飯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