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隨著大家逐漸正常復工復學後,前不久大家心中繃著的那根弦似乎鬆下來一點點,一些培養起來的良好健康習慣也開始鬆動——比如「勤洗手」這件事。

但千萬別放鬆!即便不是非常時期,我們也有必要建立起嚴格的日常習慣。因為你永遠不清楚面前這雙手,之前摸過啥。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看似工作場合中兩人一次簡單的握手,但他們已經完成了一次「腸道內菌群的親密交換」。

很多孩子都有咬手指的習慣,但可能已經不知不覺吮吸進來自大地土壤的「芳香精華」。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當媽媽做好一桌子的菜,家人一邊在享受豐盛的晚餐時,一邊也享用了來自家中主子的「饋贈」。

一定有人會說,那我平時吃飯也不用手抓,上廁所也用紙擦,細菌什麼的應該離我很遠,沒必要每次都要洗手吧?

NO NO NO,你要是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首先,細菌可不是一張紙就可以阻擋得住的,它也不會遵守人類臆想出來的「三秒原則」等個三秒再跳到咱們的手上。

細菌的傳遞往往是即時性的,打開馬桶、觸碰門把手都有可能在瞬間沾染衛生間的細菌。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再次,在細菌的傳播途徑中,與手有關的接觸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之一。毫不誇張地說,不潔淨的手都有可能是「罪惡之源」。

因為手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部位,而平時接觸的手機、鍵盤都是堪比馬桶墊圈的細菌滋生地,更別提倒垃圾、收快遞等日常活動了。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那又有人會說了,飯前便後洗手就好了,一天洗七八回有些累贅吧。

可別偷懶!即便我們當個甩手掌櫃,一天什麼都不幹,手上也依然會有細菌繁殖。它們可能來自指甲縫,可能來自衣服的袖口,而有著汗水和正常體溫的手心,對那些有害的細菌而言恰恰就是溫床。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所以只有勤洗手,才能儘可能地遠離細菌。

得益於多年的宣傳,洗手是人人都會去做的事情,但卻不是人人都「會」的一件事。不合格的洗手方式,對於減少細菌的作用有限。想要做到正確的洗手,應該掌握下面這兩點。

1.流程要對,時間要夠

目前推行有效的「七步洗手法」,本是醫護人員的一套標準,在不少醫院的洗手池邊也都貼了圖解。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手上的七個部位進行重點清洗,分別是:

1.手心相對,清洗手掌、手心;

2.手心對手背,清洗手背、指背;

3.手指交叉,清洗手指、指縫;

4.彎曲指關節緊扣搓揉,清洗指背、指甲;

5.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清洗拇指、虎口;

6.一手捏合在另一手的手心搓揉,清洗指甲、指尖;

7.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清洗手腕。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七步洗手法」通過七個步驟,確保洗手的時候,每個部位都不會被遺漏。同時,這樣洗手的時間也比較充分,可以儘可能把細菌病毒從手上清除掉。如果把握不住洗手的時間,不妨唱兩遍《生日快樂歌》,唱完時間就夠了。

2. 使用肥皂洗手液加成

清水沖洗對細菌的作用有限,好在人類聰明地發明了肥皂與洗手液,能夠消滅手上的細菌。

除此之外,它們的核心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讓水具備「清潔」油脂的能力。所以用它們洗手,便可以避免容易分泌汗水的手心,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培養基」。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只要我們一起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就不用再擔心來自朋友家人友好的手之前摸過什麼,遠離細菌,讓愛更親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