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為什麼要“精煉”?

數與形的結合


對於“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為什麼要'精煉'?”這一問題,我的回答具體如下:

第一,在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前舊的、老的教學方法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那麼,數學課堂練習的精煉就符合當前的教學改革形勢,做到了與時俱進

第二,在分析了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再來看數學課堂練習的精煉問題。首先,“課堂練習精煉”是與“大量的刷題”是相對的,如果只注重“量”的增加,而不注重“質”的提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第三,目前,我們也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精煉的目的在於,通過有針對性的挑選“高質量”的數學典型題。一方面,便於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更快的掌握所學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有時間搞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綜合素質。

綜上,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精煉,是在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與時俱進的改革。通過課堂精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更有助於學生學習上“質”的飛躍。


博知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ce3447c574c4a22aae54332e54a1550

毛俠子升學記


數學不能簡單認為就是“套公式計算”,數字的運算,本身考察的就是孩子的數學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不是填鴨式灌輸公式概念知識,而應是啟發“數學思維”,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也可以是生活、遊戲)中進行主動思考、琢磨出來的,可以通過課堂、作業、遊戲、互動,讓學生從具體的形象事物中,抽象出邏輯思維,建立起對應數學關係的理解。


數學學習要講實效,離不開老兩樣:上課、刷題。

課堂上的啟發式教學,是以孩子的認知能力為前提,培養孩子數感,親近數字,建立數學思維習慣去動手實踐結論的一種“從多個角度看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老師教授得好,一定是對學生很有促進幫助的。但啟發式的教學對老師來說,要求極高,而且起初並不一定高效,但保護了孩子對數學初始的熱情以及真正運用數學的能力。而單純的“數字計算背公式”只是在無數次地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已經和思維能力沒有什麼關係了。


所以,趁小學1-3年課目還不太難,有時間多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關鍵。但有些家長或老師可能會更關注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也就是能否在短時間內快速答對問題。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利的,無形中會壓縮了孩子的思考時間,也會讓孩子在心裡產生一種暗示:準確和快速才能獲得肯定。這種暗示不但會影響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甚至會影響他對待其他問題的態度。當他們遇到陌生的、難度大的、不能立刻解決的題目或其他事情時,就會潛意識地自我否定或選擇逃避。

故此,在課堂上精選一些練習題來做,選題“少而精”,多刷精煉題,不把時間花在孩子會的題型反覆練習,而是做難題、做智力挑戰題,做孩子從來沒見過的題型,才是思考遊戲,而且是“創新性思考”遊戲,因為孩子從來沒見過,必須得開動腦筋自己創造性解答出來,這樣就能極大的鍛鍊孩子數學思維,夯實基礎,讓孩子養成獨立深入思考的習慣,也在讓孩子自己一次次的突破和創新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一點帶面,促進綜合素養提升。


關於精煉刷題,給出三點建議:


1. 選題要對路,非常推崇多刷競賽題,可以給孩子帶來思考的樂趣和成就感。

比如奧數題(我們也有資優數學思維訓練題),讓學生需要多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做出來的難題。


2. 鼓勵尋求多種解法,試試看還有沒別的方法也能得出答案。

數學不能靠死記硬背,就是要讓孩子多角度不斷地挑戰、提升自己的發散性思維。


3. 假如已經花了不少時間還沒頭緒、題目還是做不出來怎麼辦?

推薦做法:可以先告知答案,或讓孩子翻到答案頁,逆向倒看一兩行提示,再來繼續思考,不行的話再多看一行,一步步倒推,後再重新從頭推算一次,不放過能讓孩子思考的機會。


當思考變成習慣時,速度和準確率肯定也會隨之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大幅提高,面對常規題目時就迎刃而解了。

希望以上解答對大家有幫助,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關注@新資優教育,我們一起留言溝通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