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老人的不是,只有做兒女的不周全。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花落因為花開過


有失偏頗,更多的是把父母的不對之處,用愛的名義包裹起來,有道德綁架之嫌。但父母的恩情無以回報,為人子女,要會辯證看待。

一是理性看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是普通的凡人,同樣也會犯錯,不能因為父母的養育之恩而站在道德層面,把所有的錯誤轉嫁到女兒身上,這不公平。在農村,一些晚年悽慘的老人,固然有子女的不對之處,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不周全造就的,這是因果關係。在農村多子女的家庭中,或因性格、年紀、性別等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對子女出現偏愛,這是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還有的,在以擁有財富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價值觀念支配下,一些父母不會“一碗水端平”,只是把這些不周全隱藏在深處,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強加在子女身上。“嫌貧愛富”是人的本性,講究性價比,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嚮往。在你陷入困境時,部分父母同樣也會遠離你,古有“人窮斷六親”的說法,“六親”就包含父和母。現在的父母同樣在你貧困潦倒時,認為你沒有出息,沒給他長臉,也會出現遠離你的情況,選擇趨利避害。所以,父母出現不周全的情況是有的,這是客觀規律,會存在的。
二是正確對待。父母從小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對於我們出生在農村的70後,更是深知父母的不易,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飽似乎成了一種奢望。但年輕的父母寧願自己忍飢挨餓,也要把最好的留給子女。現在,我們為人父母,更加容易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父母曾經如何對待過你,都要學會釋懷,“十個手指頭還不一樣齊呢”。好好工作,努力賺錢,給他們有臉面是最好的回報,保障他們衣食無憂是兒女應盡的義務,不必強求讓他們吃的多好,穿的多貴,滿足即可。無論身處何方,有事無事電話多聯繫,讓他們聽聽聲音,互道一聲“保重”,逢年過節,有錢無錢,回家陪伴他們,聽聽他們發發牢騷,聊聊家常。生病的時候,盡力抽空回到他們身邊,好生服侍,不要嫌棄,他們的今天,也就是我們的明天。
所以,要正確認識父母,理解父母,各有各的不易。更不能以父母做事不周全為藉口,而懷恨在心,不盡孝道,不要重複“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暗是倒過來的光993


你好!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對此問題有過切身體會,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存在既合理!老人的“不是”,辯證的看有其“合理性”,而子女卻不能“周全”應對處理。

要辯證的認識、客觀的分析、靈活的去處理。我認為應該這樣來理解和應對:

第一,用辯證的觀點來看,老人的"不是"是"合理"的。

老人年齡大, 對過去的事物印象深,更新慢;思想滯後,用老眼光、老思路去看事處事。有時還存在思維定勢的問題。

於是,老人在生活中看問題、理解問題、處理問題時,和當前的現實標準不符,顯得“不是”。

正常來看老人確實存在不是,是錯的,用科學標準來衡量,用子女的觀點來看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辯證的看,老人的"不是"是客觀的、“合理的”。就因為他們“老”,他們的經歷和思想是客觀的,難以改變的,既是合理的。

第二,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子女的"不周全"確實不周全。

老人由於思想滯後,思維能力有限,認識問題偏面,子女感到老人“倔強”“不可思議”,自然就顯得“不是”了。

而作為子女的在面對老人的“不是”時,認識不清,理解不透,於是就不能“周全”應對。

最後,老人把自己的“不是”當成“是”;子女把自己的“不周全”當成“周全”。

相互不認同,出現矛盾,導致不快或其他不良後果!

第三,子女要理性面對,靈活應對,把老人的"不是"處理周全。

一是要辯證認識老人的“不是”。

有道是:存在既合理!要用辯證的思維和觀點看待分析老人的不是,認清其“合理性”。

二是要理性的面對老人的“不是”。

老人的不是雖然說有其“合理性”,且有大小輕重之分。不能小題大做,也不能大題小做!

三是要周全的應對老人的“不是”。

本著不讓老生氣、事情圓滿解決的原則去處理。思維要變通,態度要可親,方法要靈活!


總之,辯證的看,老人的“不是”,存在是客觀的、"合理的"。子女的不周全卻是"不周全"。要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用靈活變通的方法去應對!確保周全處理好老人的"不是"!


邊關鄉情


我認為這句話不完全正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更何況是老人呢?

第一:老人歲數大了由於出生的年代不同,所經歷的人生不同,和兒女們會有代溝,有時就會做一些孩子們認為錯的事情。

第二:老人歲數大了,由於身體的各個器官在衰老,大腦反應也會越來越遲鈍,眼花耳聾這必然的,所以有時候的判斷也不會正確。

以上兩點都是老人們容易出現的錯誤,但作為兒女該怎麼辦呢?

第一:寬容大度。父母老了對他們所犯的錯誤必須寬容,不能斤斤計較。並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有些危險的錯誤必須嚴肅的提醒,多和老人溝通,多講一些能讓他們理解的道理。

第二:耐心。耐心至關重要,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就和孩子一樣,做為子女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一個字忍。

老人有時犯的錯誤也很氣人,但作為子女一不能打,二不能吼,三不能摔東西,只能強忍下心中的怒火,和老人慢慢講道理。

第三把老人當成自己的孩子。父母老了作為子女要轉換心態,父母老了已經不是那個你從小事事都依靠的人了,他們現在需要依靠的人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必須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有所依靠,讓他們看到我們就安心。

最後一點,父母老了,兒女都成年了,忙家庭忙事業,有時也免不了對老人照顧不周全,但是隻要孝心到了,盡力了就不愧對父母!

今天講一個我姥姥和我媽的故事,在我姥姥七十歲時候,姥爺下世了,舅舅在外地,兩個姨姨家姥姥不願去,為了照顧好姥姥,就把姥姥接到我媽家一起生活,姥姥脾氣不好,剛來我家不習慣老是衝我媽發脾氣,我媽就帶著姥姥逛街,帶著姥姥去鄰居家串門,帶姥姥去外地我姐家,走到哪帶到哪,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

老人們都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我姥姥也不例外,我媽這麼細心的照顧著,我姥姥老對外人說兒子好兒子好。我媽笑笑也不理她。

姥姥是九十二歲去世的,在我家住了二十二年,我媽就這麼無怨無悔的照顧著,這一點非常令我們佩服!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就是子女和父母的關係。由於我們和父母血脈相連,這一生是分不開的,什麼老人的不是,兒女的不周全那都是小事,不足掛齒。

不要去管別人說什麼,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咱自己的父母自己疼,和別人沒關係。

好好照顧老人吧,有他們在,我們就有家,我們就還是有人疼的孩子。等他們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就徹底長大了,那個對自己掏心掏肺的人再也不會回來了!

期待大家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