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起保健品就有受騙的感覺,到底應不應該補充保健食品?

亦文亦武L


一提起保健品就有受騙的感覺,確實是這樣,保健品短板就是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西醫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兩種體系總有人信服,因為它們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而保健品那?一會‘信佛’、一會‘信主’、一會信‘鬼迷天師’,它的理論體系飄忽不定等,靠這、靠那的。打著各種旗號招搖撞騙老人,關鍵是吃保健品的老人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還有部分人淨得狠病,現在一說保健品,馬上就有人說那是騙人的。根本原因是吹大了,不負責任。


翁童


我認為不應該補充保健品。一般來說,健康飲食,營養合理,就基本上能夠滿足正常人的健康需求。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只要我們吃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據說發達國家是沒有所謂“保健品”的。我們國家的保健品,名義上說是保健品,但在宣傳的時候往往誇大功效,大都變成了藥品。保健品的消費者,也大都不是為了“保健”,而是為了治病。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成了坑害消費者的“黑市”,甚至成了一些不良商家謀財害命的手段。因此,呼籲國家取消保健品市場。


王一攝


近年來保健品是很火,但是也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覺得好的人就會拼命的去買各種產品來保護自己,覺得不好的人拼命的抵制,聽到都覺得很煩,這裡要先做一個區分,保健品是什麼?包含什麼?

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質,如茶、酒、蜂製品、飲品、湯品、鮮汁、藥膳等,具有色、香、形、質要求,一般在劑量上無要求;

確切的說: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適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營養價值並不一定很高。

以上是關於保健品的定義以及其特質,從這些內容上來看,很明顯,吃保健品對於促進身體整體的健康來說,未必能起到多重要的作用,或者說不是人體必需的,但是特定的人群除外,對於特定的人群,本身有一些疾病,在醫生的建議下可以適當的進行補充。

那麼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是否有必要去吃保健品來預防疾病呢?其實上其實並不建議,如果想要身體健康,建議還是要從一日三餐上調整,從豐富的食物中獲取營養更靠譜。另外一個重要的不建議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在吃保健品的時候會出現上癮的情況,這種上癮並不是對保健品本身有什麼癮,而是“心癮”,總覺得身體哪個部都需要補,會越吃越多,如果單純只是費錢,其實問題還不大,但問題是這些保健品中不僅含有一些營養成分,還有一些添加劑,並且這些保健品攝入以後,需要在肝腎中進行代謝,這無疑就加重了肝腎的負擔,有人吃保健品吃到肝腎衰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先不說可能是因為保健品本身是不合格產品,就算是合格的大量的吃,身體的代謝負擔也會加重。

另外強調一下,保健品不同於營養素補充劑,營養素補充劑,比如各種維生素,或者複合維生素及礦物質,或者單純的礦物質,以及蛋白粉等,人體在特定的情況會造成這些維生素的缺乏,任何人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都可以進行補充,以緩解身體因缺乏這些營養素帶來的問題,比如免疫力下降,可以補充維生素C,飲酒的人、便秘的人,睡眠不佳的人,貧血的人等建議補充B族維生素,有很多疾病是因為營養素的缺乏造成的,這類的缺乏主要與飲食不均衡有關,階段性的可以進行補充,不會傷身,不會給身體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只要調整好飲食,以後就不用補充了,只是階段性調整身體的健康。


現在有很多人的身體處於亞健康,或者小毛病比較多,主要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造成的,與其花大價錢吃保健品,不如少熬幾個夜,把平時的飲食買的全面多樣一些,這樣能從根本上解決亞健康以及小毛病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