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專業幹部被提拔快?

近日,小編通過梳理多地火線提拔幹部的業績,發現三類專業幹部表現尤其突出。

1

疾控醫衛 專業神勇

疫情突發,疾控醫衛領域專業幹部白衣執甲、逆行衝鋒,一大批幹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專業表現特別突出。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疫情發生後被設置為全市定點發熱門診,需在短時間內進行院區升級改造。發熱門診的設置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發熱病人與醫護人員要有各自專用的出入口和通道,雙通道不可交叉;須設立清潔區、汙染區、半汙染區等專區;空調通風系統也須獨立。這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活,交給了該院黨委委員、普外科二病區主任張文俊。

他利用專業醫學知識,一邊思考設計方案,一邊張羅招募施工人員、籌購專業的門診設備,僅用9天就完成了改造任務,實現了全市所有發熱病人定點門診。此後,他又敏感意識到冬季是兒童季節性感冒發熱高峰,防控篩查兒童感染極為重要,於是立即著手在該市兒童醫院開闢了兒童發熱門診和留觀室,最大限度排查和降低潛在風險。由於專業表現出色,張文俊被提拔為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

在天津,58歲的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富霞,現場協調、及時隔離“歌詩達賽琳娜號”國際郵輪、馬來西亞航班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人員,第一時間建議全面封控天津動車客車段,果斷處置多個可能的暴發點,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她因此晉升一級巡視員。

被提拔為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張穎,作為免疫和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域專家,鉅細靡遺地破解寶坻百貨大樓病毒傳播迷局。她在新聞發佈會上“福爾摩斯”探案式的詳細講解,釋疑解惑、消除恐慌,廣受好評。

“專業的事,要讓專業的人去做。”一位地方縣委書記說,公共衛生、醫療健康部門的主管,尤其需要專業人士擔任。不熟悉專業,就會影響部門履職作為,更無法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2

應急應變 敢幹能幹

疫情防控中,一些幹部應急意識薄弱,應變能力不夠,被動等待上級命令。“疫情防控沒有現成答案可抄,幹部在處理複雜問題時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差距一下就顯出來了。”重慶市忠縣縣委組織部部長郭建偉說。而一些幹部善於將專業特長轉化為應急應變能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彌補了這一治理短板。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十餘家方艙醫院幾天之內建成投用,被一些西方國家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在江漢區、武昌區、東西湖區三個方艙醫院同時開艙的前一晚,武漢市衛健委副主任劉慶香,動員所有日常積累的專業資源,將三個醫院所需的41類醫用設備、111類醫用耗材、182種藥品全部連夜調配到位。近期,她晉升為二級巡視員。

被提拔為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委書記的吉虹,原是襄陽市商務局局長。她帶領團隊推出“移動菜籃子”工程,充分動員社區、物業、“雙報到”黨員、網格員、志願者,迅速對接497家超市、菜市場、生鮮直營店、批發市場經營商戶等提供配送上門服務。不到4天,襄陽市六個主城區的53.9萬戶居民足不出戶就吃上了新鮮蔬菜。被提拔為天津市軌道交通集團副總經理的陳旭,帶領團隊用不到一天時間在全市143個地鐵車站設立752個測溫點,實現地鐵全線網測溫、佩戴口罩過閘、清潔消毒。2月初,同一地鐵站8名安檢員突然集體發熱,他與團隊協同作戰果斷關閉相關站點,迅速隔離密切接觸人員361人,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危險。

這些動真格、解近渴的應急能力,源於他們日常工作中對本職工作的熟悉、本領域資源的掌握和對本部門問題的思考。

3

根植社群 戰在一線

“很明顯,一些群眾工作能力強的幹部得到了重用。”重慶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方旭說。疫情發生後,安徽省滁州市提拔了80多名幹部,滁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呂祖碧告訴記者,此次提拔的幹部,特點是面向基層、突出一線。

“洋蔥要紅的,不要白的”“調料一定要買某某牌”……疫情期間,西安市閻良區振興街道坡底村39戶165名返鄉人員居家隔離。面對群眾提出的花式代購需求,街道幹部林寧充分利用自己在“精細化管理辦公室”積累的工作經驗,將各類需求一一歸類並與商家對接,依託黨員服務隊,盡最大可能滿足群眾需要。村莊封路、環衛人員防護設備不足,日常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她,想方設法買到緊缺的口罩和消毒液,與村民反覆溝通垃圾清運車進村問題,減少交叉感染風險。由於專業表現突出,林寧晉升為一級主任科員。

同樣晉升為一級主任科員的西安市蓮湖區北關街道組織建設科科長楊暘,其所負責的老舊小區沒有門衛、物業和業委會。由於常年“泡”在基層,社區地圖早已爛熟於心,她迅速找出關鍵出入口並設立4個值守點,極大提高了管控效率。平時喜歡鑽研新鮮事物的楊暘,還將疫情防控科普知識、黨員倡議書製作成H5形式,提高了群眾知曉率。

“此次提拔的幹部大多長期工作在基層,擁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在各自崗位歷練出過硬的專業能力,關鍵時刻能衝得上、幹得好。”西安市閻良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立文說。

4

“四專”幹部什麼樣

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能力明顯跟不上,提升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已成當務之急。多位組織部門負責人談到,當前黨中央對幹部隊伍提出的專業化要求遠不止專業對口那麼簡單,而是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和專業精神的高度統一。

“掌握專業知識,不等於具備專業能力。必須通過艱苦的實踐鍛鍊,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把知識轉化為本領,才能真正成為內行領導。”呂祖碧認為。

天津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共選任處級以上幹部167名,特別是選配的8名市管幹部,普遍具有較好的專業背景。

這些幹部善於發揮專業特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第一時間提出解決辦法,處理最棘手的事、最難辦的事和沒有先例可循的事。

比如,晉升一級巡視員的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王栩冬,長期在疾控工作領域工作。針對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滅菌解析時間長的難題,他找準技術突破口,組織專家晝夜攻關,改進環氧乙烷解析方法和工藝流程,將物資上櫃滅菌後的解析時間由14天縮短至36個小時,讓醫務人員和老百姓更快用上了口罩。

不少基層幹部談到,專業作風、專業精神也是幹部專業化的應有之義。一些幹部堅持問題導向,善於按照專業規範和崗位規律開展工作,以不解決問題不罷休的敬業精神和熱愛本職工作的執著精神,解決了疫情防控中的重點難題。

蓮湖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之一,商業發達、外來人口多,防控壓力極大。疫情初發,該區衛健局黨委副書記王向東,將流行病學調查必要程序與各級疫情防控要求有機結合,短短一天內就與同事制訂出了“六步工作法”,將疫情防控工作流程科學梳理為“發現—排查—轉運至發熱門診—醫學觀察(醫學隔離)—病人上轉—跟蹤隨訪”等6個前後閉環銜接的工作步驟。清晰統一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了一線防控“打亂仗”。

為了從前期摸排出的海量數據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王向東聯繫專業技術公司設計軟件,用大數據手段打通公安、公共衛生、電信運營商等數據資源,對多口徑來源數據“去重”、分類,極大減輕了基層工作壓力。近期,王向東晉升為二級調研員。

“這次區裡晉升職級的13名幹部,均表現出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準,結合崗位職責發揮自身特長,既敢幹又能幹。”蓮湖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愛民說,提拔重用這些優秀幹部,向幹部隊伍傳遞出了重實幹、重實績、重專業的鮮明用人導向。

5

現代治理需通達之才

一些專業幹部在疫情防控中脫穎而出絕非偶然,除了應急需求,更有戰略需求支撐。縱觀黨和國家每一次歷史方位、戰略目標、工作部署的重大調整,我們黨都高度重視幹部隊伍素質能力的同步匹配。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強國戰略指引下,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歷史課題。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的過程中,專業幹部擁有廣闊的事業空間。

實際上,黨的幹部選任導向已經配合戰略目標進行了針對性調整。2019年3月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增加了“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提出確定考察對象應當“將民主推薦與日常瞭解、綜合分析研判以及崗位匹配度等情況綜合考慮”,突出強調了對政治標準、道德品行、專業素養等方面的考察要求。多地組織部門負責人表示,應全面對標這些幹部選任要求,結合疫情防控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大力提升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

安徽省委黨校教授甘守義說,新時代的各級領導幹部既要學習各領域綜合知識,也要成為精通所在領域、分管部門、從事工作核心業務的通達之才。著力提升形勢預判、統籌協調、駕馭風險、改革創新以及狠抓落實等方面的專業素養。

不少受訪專家建議,應把“能力素質與職位要求相適應”的要求落到實處,從事業出發,看誰更優秀、更適合,多考慮“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同時,探索專業幹部選拔辦法,在更大範圍內比選出專業對口、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幹部,確保“專業崗位由專業人幹,專業人幹專業的事”。讓幹部隊伍在解決突出矛盾、破解發展難題中提高能力與水平,憑藉高強本領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征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