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說明錢是怎麼縮水的?錢為什麼不值錢了呢?

關嶺化石群


這就是通脹,貨幣購買力下降。

比方說市場有10000元,市場可以供應10000斤蘋果,對應的貨幣購買力就是一斤一元。可是貨幣當局因為各種原因,開始印刷貨幣,把貨幣增加到20000元,可是市場可以供應的蘋果僅僅增加到12000斤,那麼蘋果價格就會上漲到1.67元一斤。這等於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了,出現了通脹。蘋果從一元一斤上漲到1.67一斤,上漲67.%,也可以說是錢縮水了67%。

這是單一的商品價格上漲,還不是通脹,道理是一樣的,原來貨幣總量是10000元,經濟總量是10000元,可是某種原因貨幣超發,貨幣增加到20000元,可是經濟總量只有12000,元,意味著通脹率就是67%,通脹是一國貨幣超出有效經濟總量,造成一國的主要商品普遍、不可逆轉持續上漲。

現在全世界央行對貨幣放水情有獨鍾,像美國短短時間推出數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美聯儲短時間擴表達到兩萬億美元左右,未來會達到10萬億美元,這就是美聯儲印鈔轉嫁金融風險,


杜坤維


這和一件東西多了,也就沒那麼值錢了,是同樣的道理。

錢本身是交易的媒介,可以簡單的看作是給物品標價的記號。我們平時太習慣把錢看的不同於其他物品了,會覺得錢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可以去回想人們最初是如何進行交換的。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人們會約定一隻羊可以換多少斧頭,可以約定一隻羊可以換多少雞。但是想要精準的匹配到互相都對對方手中資源有需求的情況,效率是相對是較低的。所以後來就出現了中間的媒介,比如貝殼、金銀、銅板等。再後來為了方便隨身攜帶,出現了銀票、紙幣。

錢和貝殼、金銀一樣,都是作為一個媒介,告訴我們一件東西的價值。那麼東西的價值多少,和錢是否之間,就是一對互相比較而產生的概念。當東西更值錢,錢也就相對的更不值錢了。

如果說東西的價值在於它值多少錢,那麼錢的價值就取決於它能換回多少東西。


婷婷慧理財


一碗下火的甜甜水,非要多勾兌十來碗涼水,結果是水多了,甜味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