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2019年第一季度,對於整個中國汽車市場而言,整體“觸感”是相當慘痛的,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2月份整個中國乘用車市場基本處於短暫停滯的狀態,1月份由於臨近春節假期,進入傳統汽車銷售淡季,乘用車市場銷量下滑幅度在20%左右;2月份市場短暫停滯,乘用車銷量猛降超過80%;而乘聯會剛剛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全國狹義乘用車綜合銷量為104.5萬輛,環比上漲317.5%,同比下跌40%。而第一季度,中國乘用車銷量為301.4萬輛,同比下滑40.8%,可以說整個中國乘用車市場在本身“重病纏身”和突發情況“雪上加霜”的影響下,出現了乘用車銷量“骨折式”的下滑!

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之前有一種說法,尤其是2月份中國乘用車市場最艱難、全行業停滯的時候,很多評論認為,在這樣一次突發事件中國,很多中國老百姓體會到了擁有私家車的方便,以及沒有私家車的舉步維艱。所以在突發情況結束之後,應該會有很多之前並不考慮或者不急著買車的人,大量走進4S店和汽貿城選購新車,籠罩乘用車市場兩個月之久的大幅度銷量遞減陰霾有望一掃而光,中國乘用車市場重回正軌!

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但是在3月份大多數主機廠已經開工,經銷商/4S店已經開門,消費者有條件出行的情況下,中國乘用車銷量依然呈現了超過40%的下滑幅度,中國乘用車市場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報復性”增長,並沒有因為很多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在特殊時期沒車的不便之後,出現集中式的買車熱潮,中國乘用車市場依然在向著持續低迷進發!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為什麼在各種措施之下,以及很多老百姓心態明顯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車市依然“油鹽不進”?其實在我們看來,就算沒有這次突發事件,整個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持續低迷現狀也一定會存在的,這是一個已經被證明了多次的現實情況,或者說,在中國汽車消費已經完成家庭普及式消費之後,未來一段時間,低速增長或者負增長就應該是一個正常狀態,很多廠商在之前嚐盡了中國車市暴速增長的紅利之後還沒有完成自身的品牌和口碑建設,那麼它們現在排隊倒閉就一點都不值得惋惜,尤其是一眾沒有核心技術、產品品質粗糙的自主品牌廠商,就應該被清除出中國車市,給那些還在認真造車的自主品牌留出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當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顯然儘管經歷了特殊時期,但是中國老百姓的買車熱潮並沒有被激發,並不是大夥不想買車,而是買車對於很多人來說,依然非常困難。在清明假期期間,我們看到寶馬、奔馳、奧迪經銷商門店人滿為患、絡繹不絕,一線豪華車市場已經出現了“報復性”消費,高收入者買車的意願並沒有被扼殺。所以特殊時期即將結束,很多豪華車潛在車主迫不及待要買車了。

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但是對於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來說,突發事件可能在心理上讓很多人感受到了沒車的不便,但是現實卻也讓很多人放棄了買車,在這一段時間,有很多人喪失了收入來源,失去了工作。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對於未來收入的預期是在下降的,如果在明知收入預期下降的情況下,還要購置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做賭注!

報復性增長再落空,3月乘用車銷量再跌40%,國人不買車已成死結?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來說,如今面臨的境況是非常艱難的,尤其是當62%的國人月收入不足3500元的情況下,其實本質上買車就是非常困難的,而收入稍微高一點的消費者,還要面臨不斷上漲的房價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這些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削弱人們對收入的購買力預期。所以大多數中低收入者沒錢買車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持續低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其實很多救市措施在如今的中國車市出現失效的可能性,都非常非常大,所謂的“麻袋繡花、質地太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