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深圳市政府特地就一份與光明科學城有關的重要文件,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
日前,深圳市政府發佈《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從十大方面提出31條措施,全面支持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深圳為何“大費周章”為光明科學城開一場發佈會?這片區域和這份《若干意見》為何格外引人關注?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先提及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
“近期,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進一步提出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這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次寫入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代表著一個地方基礎研究的實力,對城市乃至一個地區的創新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此前,全國僅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對於深圳的意義無需贅言。而其中,光明科學城還承擔著一項更為重要的使命——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
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深圳成功摘得“第四城”之前,獲國家正式批覆明確的三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僅有上海、合肥、北京三城。而在國家相關部委公佈的建設方案中,三地都明確有各自的核心承載區,分別是張江地區、合肥高新區、懷柔科學城。
何為核心承載區?
雖然官方對這一名詞尚無明確定義,但在筆者的理解中,它或許類似心臟,憑藉自身強大的科技實力,
為周邊地區的創新活動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提供動力;又類似中樞神經,發展定位直接影響著整個科學中心建設的側重點。譬如合肥高新區。
科教資源豐富是合肥高新區最矚目的優勢所在。這裡集聚了中科大高新園區和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創新院等重大協同創新平臺,培育了以科大訊飛、科大國盾等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領先的高科技企業,成為合肥乃至安徽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和“創業夢工廠”。
又如上海張江。
半個月前,上海集中發佈了26個特色產業園區。其中,僅張江就有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三個園區。目前,在張江95平方公里的區域,已經集聚了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細胞產業園等產業園區、企業2.2萬餘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8家。
可以說上海著重發展的這三個領域,恰好正是張江佈局已久的傳統優勢產業。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如何區別於前3家?
在上海、合肥、北京三城已經先發的前提下,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如何區別於此前三家?如何充分突出地域特色、發揮自身優勢?破題關鍵顯然離不開核心承載區的建設。
在14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將區別於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充分突出地域特色,發揮產業創新能力強、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優勢,重點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進行佈局,一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
視線重新聚焦此次發佈的《若干意見》。這份文件在部署具體內容時,第一部分便是強調“面向產業需求構建綜合科研體系”,此外特別點到的新興產業包括了5G移動通信、集成電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等領域。
大科學裝置、高校、實驗室……
光明科學城值得期待的還有什麼?
若是橫向對比張江、合肥高新區、懷柔三地,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十分突出——大科學裝置集聚。
大科學裝置對於集聚創新資源有著極強的“虹吸效應”。例如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有2800位科學家,吸引40個國家、184個科學研究機構參與。在產生很多重要科研成果的同時,大科學裝置也會吸引到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進而帶動地區相關產業發展。
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整理統計,目前,全國已經建成的大科學裝置22個,其中合肥有8個,北京有7個,上海有5個。而對於光明科學城來說,發力大科學裝置,這既是發揮好核心承載區作用必須承擔的,也正是規劃建設中需要重點發力的。
科教資源也是此前的三處“核心承載區”擁有的一項共同特點。中科院、復旦、中科大,這些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實驗室、科研機構,都是京滬合三城響噹噹的“創新招牌”。而光明科學城在這方面顯然還有很大一截需要補上。
此次《若干意見》中也提到了一系列相關的措施。譬如支持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和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中國計量科學院技術創新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落戶光明科學城等等。
在新聞發佈會上,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特別提到,“光明科學城上週六迎來了謀劃建設兩週年。”在這樣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深圳送出政策大禮包,對於光明科學城建設來說不僅是一本計劃書,更是一份軍令狀,為它未來發展吹響了衝鋒號。
更加聚焦應用基礎研究、更加聚焦大灣區優勢產業領域、更加聚焦創新成果產業轉化、更加註重開放共享和機制創新,這四個“更加”,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鮮明特點。
作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未來可期。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