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籍可以從中得到思考或者受益?

傑迷家銘


莎士比亞的《漢姆雷特》,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幕極具震撼力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於敏感而猶豫不定,由於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生存還是毀滅?是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我不知道,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的事情,只是哈姆雷特選擇了後者,承擔起了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復仇大任。如今的現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是去面對它,還是選擇逃避?我想應該是面對。無論是什麼困難,沒有人能解決的,除了死亡。可是就算在死亡面前,如果能勇敢的接受,那麼也算的上高貴了。總而言之,不論在什麼艱難險阻面前,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行動起來,接受挑戰。


晴雨之後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王朝。它繁榮強大過也腐朽敗落了,那麼這敗落是從何時開始的。朱明王朝敗落的分水嶺1587年——萬曆十五年。

這一年萬曆皇帝御宇十五年,前十年可以說是生活在老師張先生深刻影響中。對於老師張先生,小皇帝萬曆同學參雜著複雜且多元的感情,終其一生恐怕也難以忘懷。明王朝的這種制度,儲君入翰林學習受教與翰林學士。待儲君君臨天下,翰林學士入閣輔政成為內閣大學士。這種師生君臣的關係,在以後的日子裡越發的凸顯出來。張居正改革的成效就是萬曆鼎力支持的結果,但同時在其死後的徹底清算。表明人性是複雜的人格是多重的,張先生走了本以為會乾鋼獨斷,漸漸地發現總是碰壁似乎總是有一張大網在束縛著自己。才明白,約束自己的是四書五經的教條和日趨完善的文官官僚制度。

就在他困惑迷茫時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那個人總能喚起他心底最美好,最有力量的一部分,她會讓你發現這個世界更大,更多元,你的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讓你充滿鬥志和力量,她會修正你的錯誤,糾正你的思想,但絕不打壓和鄙視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官集團可不是這麼認為的,他們以為到如今誰再談愛情的話題純粹是自找苦吃,你沒看見到處都是帶傷疤的男人和受傷的女人,江湖男人都是恩恩怨怨苦大仇深的樣子,如果你偶爾聽到絕版愛情的故事,馬上會被別人認為是虛假的或暫時虛假的,果不其然,過不了幾年就傳來愛情神話破滅的消息。

俗話說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愛情之水生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太多,皇帝必須是獨善其身來的實際些。其實萬曆皇帝也是個“人”,有血有肉有愛憎有喜怒。長這麼大,他只有在鄭貴妃面前才是真實的自我。由此愛屋及烏的想要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從而母憑子貴。這是萬曆皇帝一生中想要做事的最後一次嘗試,實踐證明他失敗了。

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愛情和事業的夢想統統破滅以後,他只能消極怠工不作為開始回報帝國了,明王朝大廈搖搖欲墜風雨飄搖。從朱元璋建國以來,官員由原來的八千發展到後來的兩萬。幹部的數量確實是增加了,可如此多的幹部卻也是空談有過實幹缺失。偶爾有個別如張居正,也只不過曇花一現。以海瑞之公正清廉,以戚繼光驍勇善戰也只能被邊緣化了。明王朝大廈的倒塌,源於帝國統治集團的不斷膨脹之中。滿口的道德,殊不知在帝國光靠道德難以維持還需要穩定翔實的法制作為後盾。以微薄的收入來評判兩位家世完全不同的兩位幹部何其荒唐。家境殷實富足者可以誇誇其談自命清高,窮困潦倒者自顧尚且不暇,怎樣為明王朝服務呢?倭寇入侵,遣一二總兵即可料理。到後期,後金叩關即命內閣大學士領兵部尚書銜薊遼總督,也就基本上是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兼任戰區司令。如此大規模卻不能以一國敵一域。何也,大廈將傾必是先從內部垮掉。帝國從一開始就建立的農業稅收制度,戶部作為全國的財務機構名義上梳理和統籌全國的經濟。兩百年過去了,一如既往的堅持朱元璋制定的財務制度,也難怪在中後期的拙荊見肘了。曾一度官員的薪俸靠實物來替代,以極其微薄的薪俸兌換實物又以實物廉價出售。人可以一邊唱著高調一邊囊中羞澀,官員幹部一邊高舉道德旗幟一邊接受所謂的常例。龐大帝國是建立在以農業稅收為主,商業發展是受到限制。但是,商人和自耕農的經濟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小老百姓在平順之年是可以勉強度日的,到了災荒之年卻是無法自救。無奈之下只能拿土地這種安生立命的資源作抵押,在無力償還的情況下富者欲富貧者愈貧。

自耕農在地位上是高於商人的,這就是商人經常依附於權貴而欺壓地位上高於自己的自耕農的根本原因。帝國中央寅吃卯糧、而小老百姓卻積貧積弱,財富卻是掌握在部分富商和官宦手中。中國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是習慣逆來順受的,壓迫到一定極限的時候也就反抗了。山雨欲來風雨飄搖,帝國到處瀰漫著一種消極牴觸情緒。萬曆皇帝餘生都是和大臣慪氣中度過的,因為文官集團凡是不願意的事總能找到千百種理由來冠冕堂皇的阻止你前進的速度。對此,萬曆本人有自己的辦法自己不如意別人也休想如意。最明顯的就是很少對官員提拔,一個職位可能會空缺很久實在沒辦法就採取抓鬮。這對於以治國齊家平天下的讀書人來講,無疑是最大人格的侮辱。

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出仕為官,無非也就是光大門楣搏一個封妻廕子。可是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就在某一個崗位上默默無聞幹完了一生,仕途無望也就消極怠工了。缺乏了人事組織部門的考察,僅僅憑運氣也就損失了大量優秀的人才。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讀書人是明王朝優秀人才儲備庫,結果上位者成了庸才劣才。​​從此,明王朝一落千丈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走向滅亡。


唐寶楨


以經典名著“充值”青春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靈魂。經典和名著經歷史選擇,最具價值和代表性、背後有著豐富人生,不會隨時光褪色,讀之而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點燃每一代人青春。

讀經典而知對錯。經典最不騙人,讀之而“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讀書非是刻薄、無趣、狹隘,讀經典與人類最優秀者聊天。此生有涯,讀書無涯。無堅定信仰者難以抵禦誘惑,讀書而不斷充沛浩然正氣。不如意人生多擺脫不了劣質理想主義精神氣質。

讀經典而自我超越。“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經典屬“我正在重讀……”而非“我正在讀……”之書。經典全面提升語言表達、文化積澱及高雅情趣、文明舉止,獲得“正能量”為人生“免疫”。青春時所讀名著未來再讀仍有全新感受。“子曰”、“詩云”絕不會使人變壞且可時時自省、傾聽自我。

讀經典而對自己有交代。經典“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每一代人可以不同理由讀之。經典從不嫌棄誰,始終等著被挖掘、被發現,如盼真心愛人。在《論語》中品評孔子得失、在《平凡的世界》細究生活百味。讀經典審視靈魂,不斷遇見自己死亡。無名著培植之大學少獨立人格、批判精神。

讀經典而培養耐心。憤怒既非年輕資本更非行動。讀書制約青春期收穫和厚度、涵養和氣質。讀經典過程是認真做喜歡但又難以完成事情,養成耐心和意志力。憤青和犬儒皆缺行動力、皆以外在不完美為無限墜落或不行動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