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察之四十一
著名畫家廬江一鶴先生訪談錄
被訪談人:廬江一鶴,國畫家,現居北京。
訪 談 人:馮峰,藝術評論家,現居湖南株洲。
時 間:2011年6月22——7月16日,斷斷續續中。
訪談背景:近些年來,北京知名畫家廬江一鶴(原名陸江)先生在藝術內外愈發的恬然,清靜無為。他通過色彩,通過畫面與傳統詩詞的有機契合,深味自然與人的某種和諧關係,並把這種關係提升到藝術的高度,其作品能給人以親切、自然之感。因此,他的作品易於引發人們普遍的美感回應。而在他閒適淡逸的畫面背後,我們不難體會到畫家對寧靜、平淡、淳樸之境的嚮往,並感知到他那顆平常之心和沖淡的藝術情懷。6月下旬以來,應筆者之邀,廬江一鶴先生以留言形式與筆者做了一席交流。
馮峰:在中國傳統的藝術觀念中,文人士大夫往往把“遊於藝”作為一種理想的為藝態度,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於隨性自然的創作觀的充分肯定。當然,畫家的創作還需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和“練心”的積練工夫。我通過拜讀您的作品,感覺您一直執著的在這方面下著功夫。因而,使得您的每一幅寫意、人文小品畫能給人豐富的感受。我想說,我及很多的道內道外的人士對您的作品有一種極致的喜歡。
廬江一鶴:謝謝錯愛。依我之見,作為一名優秀的畫家,不僅要有嫻熟的技法功底,還要對作品形象的精神和文化內蘊的開掘能力。因此,我在創作《朱熹詩意圖》、《梅妻鶴子》和《米芾拜石》等一系列的寫意作品時,不僅表現了對人物形象的處理,更表現在對人物存在特定環境或時代境遇下的性格和心理的刻畫和塑造上。我想通過作品傳遞一種語言,表達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當然,理性一點講,我知道我作品還有很多的侷限性。
馮峰:先生謙虛了。我知道您是一位勤奮的畫家,這麼些年過去了,您靜守畫室一隅,韜光養晦,多年來從未停止過對繪畫的實踐和探索。也經常在思考與藝術相關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繪畫創作的內容,更多的是繪畫的圖式和精神方面。我個人認為您具有非同尋常的藝術感受和直覺判斷力,加上您精湛的技法,使得您的畫風多變,佳作迭出。您筆下的每一幅寫意小品畫的筆法或挺拔、或柔潤、或輕快、或舒緩,無不自由靈動,墨與色的變化自然而微妙,充分顯示出您作為一名畫家的繪畫修養。
廬江一鶴:你過譽了。一個畫家,只有以躬身的姿態實踐生活,體閱生活,恆持的對自然美和人文美進行關注,不斷的去體悟和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夠提升藝術家的文化含量,也才能夠提升作品的藝術品格。
馮峰:是這樣的。在藝術日趨商品化的今天,很多的畫家將目光投向了市場效益,而您以一種閒適而超逸的創作心態,表述著藝術和人生應有的恰適狀態。您用閒適超脫之心和蕭散簡遠的畫風,拉近了現實與藝術的距離。充分體現出一位藝術家對中國畫的堅持與守望,實現著自己遊心藝術的精神追求。您的作品展示出文人畫靈動灑脫的寫意筆調和蕭散淡泊的精神意象。
廬江一鶴: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說:“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能縱橫中度,左右逢源。”而這種境界正是與當今的和諧社會和現代文明所相適應的理想的生命態度和生存狀態。
馮峰:應該說,您的創作已漸入佳境,您的繪畫風格相對進入了穩定、成熟期。您的那些清新淡逸的風俗小品畫和意味雋永的人物小品畫如《六祖斫竹圖》、《一葦渡江》、《酒家歸來酒家眠》等作品,傳達給人是一種開悟和智慧之感,易於引發人以多重人生感慨的心理回應。加上古雅的設色,表現了一個意味悠長的藝術空間,給人以時空轉換、無限回溯的感覺。還有您的一系列寫意畫作品,如《蕉陰清暑》、《久餘圖》都可以在看似蕭散閒適的情懷中,將人不斷引向高處,洋溢著一種清靜、明朗和健康的氣息,也能夠讓人進入某種經典的藝術享受。廬江一鶴:“以形作畫,以畫寫形,理在畫中。以形寫畫,情在形外。至於情在形外,則無乎非情也,無乎非法。”我十分欣賞清代畫家原濟說的這一席話。從古至今,大凡那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無不是能融合各種畫風之長,充分融入自我意趣和才思,故能創作出意境雋永、色彩淡雅、筆法松靈、氣韻渾成的優秀作品。
馮峰:以梅、蘭、竹、菊喻謂四君子,是傳統中國畫家的創作題材。最近我從網上看到一位讀者對您畫的梅、蘭、竹、菊四條屏作品閱讀後的評述。他說“作為自我心靈情致的表現,一般均借‘四君子’來表現正直、虛心、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
廬江一鶴:這實在讓我惶誠惶恐啊。非常感謝這些良師益友對我的鼓勵。
馮峰:我喜歡閱讀和比較。每每讀到好的作品,都會產生一種久違後的親切感。我看你近期的作品不以氣勢或工緻取勝,而以閒適和淡逸見長。善於在寫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筆墨的豐富表現力,多顯變化,形成一種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畫面充溢著雋雅之氣,充分展示了您作為一名實力派畫家不斷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藝術修養。
廬江一鶴:我認為,作為一名畫家,真正要從藝術的形式、機理上讀懂這幾句話,則要窮其一生的光陰啊。我只有更加的努力了。
今抖雲西西整理發佈,希望朋友們能喜歡並關注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