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數字貨幣後,銀行的職員會大批失業嗎?

張京剛


目前的微信和支付寶的大量應用,己經使銀行門店的職員縮減。

數字貨幣實行後一定更是雪上加霜,現在是小額支付,未來火力全開將完全操作支付,轉帳,存貯,信貸,理財等全部業務,達到80%以上職員失業。

經過以上應用的過渡,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可靠,保密等級將進一步提高,社會徵體系更加建全,雲平臺的不斷壯大,其去中間化的能力可以落地後,銀行就不存在了,就變成區塊鏈智能雲平臺了,支付,存貯,借貸等銀行科目均由平臺辦理,職員失業尚小,行業取消是真。

銀行消了還不算,保險,證券,基金,股市,期貨等金融部門,均將被區塊鏈技術吞掉。

商業線上線下也將被清0,產需直接交易,供求直接達成,信息由網絡來,信任由在塊鏈,設計由用戶出,產品從產業端做。

銀行和商業從業人員,將來均將被汰掉,只是從點開始向面與體發展,三十年是一大關,科技發展太快太強,有太多想不到。


用戶57666247543


我國實行數字貨幣後並不影響銀行職員就業,但是時代決定了銀行必須轉變經營模式,從線下轉向線上,員工大批失業是必然趨勢。


數字貨幣無非是紙幣換成了電子的形式,通過手機完成支付、匯款、收付款等功能,人們對銀行的依賴進一步降低。不過有了移動支付的基礎,數字貨幣的實施難度不大,更多需要解決老年人的使用障礙問題。


國內如今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最主流的支付形式,消費者對於紙幣的需求降至極低的水平。即便是路邊賣菜的大爺大媽,一般也都擺放著收款二維碼,更不用說各種實體店鋪和電子商務了。


除了日常消費外,由於支付寶和微信們的努力,電費、水費、燃氣費,甚至物業費等都可以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直接繳納了,人們對銀行的依賴進一步降低。


現在看來,普通人對銀行的依賴更多是存取紙幣,不會手機操作的人到銀行轉賬,以及辦理房貸、老年人到銀行購買國債了。對於多數人來說,一年不去一趟銀行也很正常,甚至有沒有銀行網點似乎也沒關係了。

正是移動支付的蓬勃發展,以及科技企業的努力,銀行成功降低了存在感。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反思金融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近二十年來除了銀行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對實體經濟到底做出了多大貢獻?

貢獻了多少稅費?

又從實體經濟身上拿走了多少利潤?

金融業的高薪到底是因為貢獻多,還是因為利潤太高的緣故?


財智成功一直有一個設想,那就是建立嚴格規範的大徵信體系,違約者的生活成本大大提升。一旦這樣的體系建成,就可以通過日常消費、銀行資金流水等大數據判斷每個人、每個企業的信用額度,通過人工智能判斷並直接發放貸款,有逾期或違約風險時第一時間介入加以防範。


如果這樣的體系建成,90%的銀行全部消失也不會影響到經濟穩健運行,這才是大趨勢。


有人說,未來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被機器替代,其實未來數字經濟下的銀行職員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更加高效、公正、客觀、安全、穩定、健康。


財智成功


數字貨幣又稱數字人民幣。它是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一種全新加密電子貨幣,主要用於小額零售高頻業務場景,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消費者。數字人民幣不是虛擬貨幣,也不是網絡支付或電子錢包,而是基於國家信用、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可見,數字貨幣推行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它對傳統的銀行結算操作肯定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由於結算方式的改變,勢必影響到原有的銀行結算業務量的減少,而結算業務量的減少就會裁減銀行櫃檯結算人員,從而造成銀行職員的失業。數字貨幣的實行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風起於青萍之末。作為銀行和銀行職員,都要末雨綢繆,與時俱進,統籌謀劃,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迎接數字貨幣帶來的各種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