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作業分組,老師強調只能5人以下作為一組,一般都是以寢室為單位,我是6人寢,我要重新自己組隊嗎?

孟偉康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入的體會,以為我也是一個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中,幾乎每一門課程老師都會分小組的形式,一方面是為了學生可以跟好的學習和完成老師所佈置的項目,大學中,很少有書面作業的,大多數是項目作業,一個人很難完成,這時就需要幾個人一起合作來完成,另一方面,分成小組,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做出來的作業,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還有大學很多自己學習的地方,比如翻轉課堂,就需要多人合作。

在分組中,我覺得還是不要和自己一個寢室的分組比較好。一個寢室的,大家一起待久,可能很多想法就會雷同,這要想出來的就比較片面,並且一個寢室的都是男生或者女生,想法也沒得那麼全面。我在大一的時候,網頁課要做一個網頁,就需要分小組,四個人一個小組,我們寢室剛好四個人,我們就成為了一個組。在做網頁的過程中,那叫一個難受啊。有兩個人比較貪玩,一般是要到交作業的期限了才會來趕作業,恰好這個網頁比較難,一時間也難以弄好,但是做後還需要把各個部分用超鏈接連好,在交作業的最後一晚上,我們通宵了一晚上,結果還差強人意,最終老師通過了一半,打回來繼續做。改了又改,最終改了n次,才通過。這就是一個寢室的一個小組。思維單一,操作比較困難,導致不好的結果。

因此,我覺得大學分組,可以不跟寢室一個組,單去組個隊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可以熟悉更多的同學。


掌理


我一般情況下不會和舍友組隊,除非是合作過並且很有默契的室友,否則在合作的過程中遇到什麼矛盾再帶回宿舍,是很煩人的事情……很慶幸的是我有2位高中同學和我同一個專業,也是非常優秀的隊友選擇[呲牙][呲牙]如果是經常需要組隊的專業,建議發展6-7位互相瞭解實力的、合作過並且有默契的候選人,以後要組隊時給個眼神就好了[大笑][大笑]


AKayKay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可以找2-3優秀的同學為一組。大家都積極配合,你會很開心、輕鬆。

大學時,我們有個科目那一學期基本都是案例討論(以組為單位)。

我們也像你說的那樣,以宿舍6個人為一個小組。

結果我們在討論、做PPT時,一同學說你們討論吧,把PPT做好,到時她上臺分享就好。

上課前,我們提前把做好的PPT給到她。

結果上課時,她在臺上對著PPT念,還磕磕巴巴的。

最後她說:“不好意思,這PPT不是我做的,我不知道說什麼?”

最後老師很生氣,老師:“不是團隊合作嗎?為什麼你沒參與?你們誰上來講?”

最後我上臺去講解。

這件事,我到現在還記得。

畢業10年了,還印象深刻,因為當時內心很生氣。

內心想法:你要上臺講,至少要熟悉我們的PPT內容,知道分享案例的背景、分析思路、討論結果、建議……

從那以後,我都主動去找隊員,避開她。

團隊合作,不是指望部分人參與,而是所有人應該主動配合。

幹嘛你不做,人家要把勞動成果分享給你。

加油,不要在意是否侷限在舍友,有些時候,找優秀的合作伙伴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