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疫情市場承壓 教育培訓行業逆境突圍謀轉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教育培訓行業受到較大沖擊。《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採訪多家教育培訓行業企業發現,受訪企業大多面臨現金流緊張、場地租金和維護成本大、校區關停、融資困難等難題。面對這一情況,多家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模式,積極調整公司戰略,謀求在逆境中突圍。

據瞭解,目前,教育培訓企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此外,儘管形勢嚴峻,業內人士對行業前景仍持樂觀態度,認為危機中亦有風口存在。一方面,此次疫情將加速行業洗牌;另一方面,教育培訓行業迎來新的變革,“教育信息化”進程或大幅提前,“線上教學”常態化有望成為現實。

營收驟減 行業遭受巨大沖擊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受訪企業的經營均遭受不同程度影響,部分企業的線下業務大幅縮水。此外,企業在營收驟減的情況下仍須支出人員、場地等成本,給企業現金流帶來挑戰。

“我們原計劃是今年較去年同期收入增長200%左右,現在受到疫情影響,增長几乎減了80%。”互聯網教育平臺粉筆網CEO張小龍坦言,公司本來正在佈局產業互聯網,將線上線下逐步融合,但受疫情影響,線下業務大幅下滑。

在美悅少兒鋼琴創始人兼CEO楊玉蘭看來,企業在這一時期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所有的資源、人力,鞏固線上業務成果,實現自我造血。“大年三十下午六點我接到電話,我們在北京新開的幾家門店原定的裝修工作、新一批的移動琴房的定製工作、學員上課等短期內都不能進行了。”

楊玉蘭告訴記者,2020年是公司原計劃OMO戰略線下業務部分拓展年,因為疫情關係,進度被迫暫停,公司的原定計劃全部被打亂。“每個企業都面臨現金流的真正危機,所以我們動作要更快,才能邁過這道坎,接到電話當晚11點,我們召開了緊急內部會議,開始制定線上業務計劃。”

優肯籃球創始人兼CEO丁仁海則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後,自己比平時更忙了。“因為要去積極溝通很多場館的甲方,跟他們去協調。”丁仁海坦言,青訓行業的企業當下是非常艱難、甚至是煎熬的。“我們看到有很多的青訓公司或者青少年體能公司都已經槓不住了,陸續在申請破產,也在轉賣,說實話有幾個朋友也在問我要不要買他的公司,這個真的是蠻難的。”

一方面,線下門店關停、原有項目取消等一系列突發情況需要企業迅速應對,另一方面,現金流緊張、人才流失等挑戰也接踵而至。

海帆親子游泳創始人兼CEO吳京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公司的現金流僅達到2019年同期的10%左右。現金流驟減,給公司帶來很大壓力。但是在他看來,除此之外,團隊在特殊時期是否能凝集在一起、疫情結束後如何快速恢復員工的生產力,也是公司要面臨的挑戰。

教育科創平臺寓樂灣創始人兼CEO劉斌立則告訴記者,對於公司來說,挑戰一方面來自經營層面,另一方面來自人才流失。“將近200所校區關停,未來全國的校區都面臨服務體系重建的問題。”

部分企業則更擔心疫情對消費者信心造成的影響。出走世界義工旅行創始人兼CEO王宇豪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一開始部分團期被取消,隨後整個寒假後續的所有團期都被逐步取消了。對此,王宇豪有些無奈地表示,每一次團期取消,都意味著近千名參與者所有相關行程的退訂,一方面帶來大量溝通工作,另一方面公司面臨大量的退款,給現金流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王宇豪告訴記者,與目前的危機相比,他更擔心的是未來大家的出行信心何時能恢復。“我們的項目出行高峰是寒假和暑假,屆時大家是否還有出行的信心,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個未知數。”

萬域芳菲冰上演藝創始人、CEO鬱菲也有類似的擔憂。她表示,疫情對花樣滑冰的從業者、學員以及觀眾的信心會有較大打擊,何時恢復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給公司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學員至少會停冰兩個月,可能會導致部分從業者退役轉行,第二,由於冰上表演需要在封閉場館進行,疫情結束後觀眾何時能走進場館觀看,也是未知數。鬱菲認為,這一部分影響預計需要3到6個月時間才能逐漸消除。

“第一季度本來應該是一個銷售旺季,但是現在全部收入為零,沒有任何收入。”鬱菲告訴記者,花樣滑冰冰場維護費用不菲,“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每個月要支出100萬元的成本,還要面臨未來學員信心喪失的問題,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修煉“內功” 全方位應對挑戰

在辦公方式、經營模式上,各家企業迅速推出應對舉措,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在不少企業看來,此次疫情是自我調整的好時期,應藉此機會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管理、創新模式。

張小龍表示,當前企業已經基本復工,一半左右員工採用了居家線上辦公的形式。“目前看來,線上辦公的協作效率較高,效果不錯。”

“一波又一波的焦慮不停地來襲,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面對它和解決它。”吳京告訴記者,危機反而催生了公司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新,“因此,可以說疫情給我們帶來了生存的挑戰,同時也是發展的機會。”吳京表示,疫情期間公司做了一系列免費的線上課程,讓孩子能夠在家裡進行鍛鍊。同時也第一時間分析了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了未來3到6個月的財務預測,對員工的工作安排和薪資發放做了階段性的規劃和安排。

在鬱菲看來,疫情期間是一個難得的修煉“內功”的機會。她表示,疫情來了之後,公司必須積極應對,儘可能減少損失。為此,公司把教學內容儘可能轉到線上,提出了“停冰不停練”的口號,希望引入儘可能多的學員參與線上教學,包括直播、錄播課程,以及增加互動、推出打卡訓練等。“我們也要求自己的教練員要保持技戰術水平,保證他們自己不生鏽,”鬱菲說,此外,公司還在抓緊時間研發產品、提高服務,升級了教學課程,細化了服務標準。

“我們教練現在全面向網紅邁進,”青少年體智能格鬥培訓品牌袋鼠達達格鬥學院聯合創始人潘楊說,團隊一方面調整運營重心,加大線上的投入,持續推出各種公益直播、錄播課程,另一方面抓緊搭建線上流量平臺。

記者瞭解到,不少教育培訓企業都利用網絡平臺推出了直播、錄播課程。丁仁海表示,除了做直播課程,還通過“打卡”交作業的方式讓學員持續跟教練產生互動。

部分企業加大線上業務投入後,客戶數量和消費次數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升。據楊玉蘭介紹,與疫情發生前相比,公司人均消課量提升了40%以上。楊玉蘭介紹,這得益於公司在疫情發生後迅速整合資源,制定了一系列新的運營策略,一方面積極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聯合線上主流媒體平臺,開放線上公益課。“這些舉措迅速落地後,課程需求顯著提升,我們還聯合琴行機構助力從業者,招募老師,解決了一些鋼琴老師的就業問題。”楊玉蘭說。

少兒美術教育品牌繽紛鳥美術教育集團總裁楊新武告訴記者,集團為應對此次危機成立了7個項目組,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讓所有老會員集體上線。他表示,目前接近70%的老客戶已經完全上線,完成線上產品的交付。在他看來,疫情加快了繽紛鳥此前就設定好的OMO模式進程。此外,團隊的磨合程度、公司對於成本的把控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有較大提升,為迎接疫情後更旺盛的市場需求打下基礎。

“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給公司帶來影響,但疫情期間我們所做的覆盤、調整、升級和改造,也一定會給公司經營帶來新的生命力,”王宇豪說。

逆境突圍 教育線上化加速行業洗牌

在許多教育培訓業內人士看來,疫情雖然帶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也存在新的風口。尤其是線上教育的加速崛起,讓不少企業看見了機會。

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的學校仍不具備大規模返校上課的條件,3月30日,北京市發佈了4月13日起開展中小學線上學科教學的通知,這意味著本學期的部分課程將通過“線上教學”的形式完成。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政令的頒佈和實施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行業變革,“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將大幅提前,“線上教學”常態化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將成為可能。

楊新武告訴記者,公司提供了很多免費的公益課程,為很多想要在家學習美術課程的孩子提供了服務,因此2020年1-2月服務學生的數量較2019年同期增加近30%。

“很多家庭因為疫情開始接受在線教育,家長有了很多的選擇空間,但是,從視聽到真正留住一個用戶,其實比拼的還是我們的內力,”在線少兒數學思維教育平臺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說。在他看來,課程質量、教學結果是最終影響教育發展的根本因素,因此還是要確保後端的服務質量,用精細化的運營和好的學習效果,來留住學員和用戶。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過程,也必然會讓體育培訓行業的模式發生深刻的變革,”潘楊說。在她看來,體育培訓一樣可以有雙師制,即“明星教練+體系化的課件+線下教練陪伴式”的教學,加上日常的線上陪練。隨著科技的進步,體育培訓教學的線上化還會有無限的可能。

“線下的學生紛紛轉到了線上,所以公司收入雖然在降低,但是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卻有翻倍增長,整體企業經營狀況比較平穩。”張小龍表示,作為企業,面對疫情應該主動地適應變化。“尤其要在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維護企業的發展,包括為用戶提供線上化的、更好的替代方案,我覺得是我們企業本身即便沒有面臨疫情也應該去探索的。”張小龍認為,未來學習在線化可能成為主流趨勢,教育培訓行業必須更好地和信息化、互聯網結合。

在集思學院創始人、CEO沈聰看來,有“危”就有“機”,如何抓住機遇,是最大的挑戰。他認為,面對這樣的機遇期,第一要保證在線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第二要注重在線課程以及社群的交互性,重視學生的反饋。

整體看來,業內人士仍對教育培訓行業前景較為樂觀。“至少3月份的情況就明顯好於2月份,我們大量的教學工作已經在恢復,”劉斌立表示,行業的回暖是必然的,對企業來說,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內功,未來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和適應能力會更加強。

“疫情可能會加速行業洗牌的到來,因為運營成本壓力、人員穩定性、現金流等達不到生存的指標,一部分中小機構會被淘汰,這樣就有了更多的市場空白,因此未來會有更多機會出現。”吳京說。

兩大痛點亟待消除 行業期盼政策支持

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各地紛紛推出稅費減免、社保緩交等政策,為企業提供有力支持。多位教育培訓業內人士表示,希望未來在房租減免、融資支持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復工流程網上申報即可,非常方便,此外廣州、上海等地區有稅收減免,同時還發放防護物資,給我們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和支持,我們也收到了來自廣州政府提供的口罩。”於大川說。

王宇豪表示,目前的社保減免和優惠政策可以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對公司幫助是最大的。他同時認為,對於整個行業來講,未來可能更需要針對公司業務的補貼和政策支持。

此外,房租成本高、融資貸款難,是多位從業人員提出的現階段企業經營“痛點”。

鬱菲表示,體育培訓場館需要大面積的土地,通常都是用租賃的形式,而且租賃的都是非國有產權性質的土地,因此無法全部享受已有的租金減免政策。“房租是我們成本的大頭,另外一個是貸款,希望能給我們引入一定的血液來支持。”她表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沒有重資產抵押的情況下較難獲得銀行貸款,希望可以適當開放信用貸款。“我們現在面臨的是2到3個月沒有收入的情況,確實急需要現金流流入,但是對於我們來講,可選擇的融資手段非常有限,”鬱菲說。

據悉,目前已經有多地政府針對這一情況出臺政策為企業提供支持。據4月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發佈的消息,北京市在疫情期間融資擔保機構擔保放款已經超過10億元人民幣,支持企業超過140餘家。北京金融監管局會同市人才局等部門制定疫情期間人才金融服務政策,推出“人才貸”產品,精準支持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提供低息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銀行信用貸款額度最高可達到5000萬元。重慶市則為受疫情影響的住房租賃企業在今年2月3日至9月30日期間獲得的銀行經營性貸款提供融資支持。上海市提出,中小企業承租本市國有企業的經營性房產(包括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創業基地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先免收2月、3月兩個月租金。

“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疫情發生後,政府推出房租、稅費減免及社保緩交等舉措,這些都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楊新武說,“對於培訓教育機構來講,房租是非常大的成本,未來希望在房租減免方面能有更大支持力度的政策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