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嗎?歷史上謀士能臣那麼多,運籌帷幄,卻為何不出來單幹

吴起有一句经典名言:“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正是从无数前人的失败中总结出的惨痛教训。

你有想过吗?历史上谋士能臣那么多,运筹帷幄,却为何不出来单干

当你只是一介谋士时,你不用通观全局为成败负责,成功了别人都夸赞你智计过人,失败了也不用你来承担责任。如此,尽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发挥你的想象力。而当你一旦总揽全局,成为最高统帅,成败身系生死命运之时,那种压力与负担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有很多优秀的谋士一旦成为统帅之后就会在重压之下,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进退失据,昏招迭出。与身为谋士时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你有想过吗?历史上谋士能臣那么多,运筹帷幄,却为何不出来单干

例如当初杨玄感谋反时,李密建议他袭取关中作为根本,玄感不听而亡。等到了李密自个在瓦岗山造反,却同样不肯听从下属西去关中的建议,理由是下属都是山东人,如果不能攻取洛阳,则无人愿意跟随他西征关中,结果只忙着和宇文化及、王世充等在中原纠缠,眼睁睁看着李渊轻而易举夺取关中。李密所说的理由当然不无其道理,但是当年杨玄感不肯夺取关中就没有其难处吗?

你有想过吗?历史上谋士能臣那么多,运筹帷幄,却为何不出来单干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房谋杜断”之称,杜如晦本来到李世民身边晚于房玄龄,后来又是因为房玄龄的进言才得以留在秦府,但是杜如晦却后来居上,位列秦府十八学士之首,虽然他在贞观四年就早死,但是后来却在凌烟阁中位列第三,仅次于与李世民有亲属关系的长孙无忌与李孝恭。即使在其死后多年,唐太宗一提到他的名字也总痛哭流涕,不忘给其家人以赏赐。而在杜死后为相多年的房玄龄最后却只名列第五。唐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却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为什么唐太宗要费二遍事?显然是光是房玄龄的谋划还不足以说服打动唐太宗,还需要杜如晦来帮他下决心啊!

你有想过吗?历史上谋士能臣那么多,运筹帷幄,却为何不出来单干

由此可以看出,“决”的难度其实绝不亚于“谋”,甚至在谋之上。谋需要的是智慧,而决需要的是气魄。只有魄力而无智慧则易莽撞,只有智慧而无气魄则易犹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