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成長就是一場事與願違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改编自玖月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电影《少年的你》自上映以来备受关注,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跻身2019国产电影票房前十,成为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最为成功的商业电影之一。

电影《少年的你》题材上独辟蹊径,把青少年题材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从成人视角反思青少年成长困境的成因,赤裸裸地向观众展示了未成年人成长的残酷过程。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电影以高中生的校园欺凌为切入点,聚焦高考升学压力、原生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话题,探讨青少年在道德边界心理表现出来的复杂性,暴露出人性最深处的情感,以及对人文情怀的审视。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影片中胡小蝶(张艺凡 饰)跳楼身亡,陈念(周冬雨 饰)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陈念寻求小北(易烊千玺 饰)的保护,电影情节的完整靠校园暴力事件而串联在一起,展现了真实的校园生态。

同时电影以陈念走出心灵困境的暖色调结尾,与观众的审美期待高度契合,易于激发大众的共情心理,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这篇文章我们将以成长为主题,从题材、青春创伤与成长困境以及校园欺凌与暴力对现实社会经验的凝视和反思三个层面来为你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

01

《少年的你》现实题材的选择与切入,充满了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

谈到校园欺凌,韩国有《韩公主》、《蚯蚓》,日本有《告白》,内地较早的《悲伤逆流成河》。

这些电影中,痛楚是永恒存在的,有人选择了死亡,有人选择了复仇,而电影《少年的你》选择了用他人的关怀来完成对校园欺凌的救赎。

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称学校欺凌:是指发生于校园中学生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等。

近十年来,校园欺凌与暴力题材是近年来青春电影关注度较高的主题,并创作出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如国内2018年9月上映的首部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2019年10月上映的《少年的你》。

韩国电影2011年5月上映的《夜间飞行》,2011年9月上映的《熔炉》,2014年上映的《蚯蚓》等。

黄东赫导演的《熔炉》被誉为韩国影响力最大的校园暴力电影,而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首次在国产青春片里撕开了校园欺凌的伤口,试图让社会正视现实人性中的恶,从根源上解决校园欺凌。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1.现实主义题材的《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原生家庭和升学压力的恶肆无忌惮地展示给观众

好的电影,无论是什么类型,它的落脚点还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现状,并以此引发观众的共鸣。

2012年,台湾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热映后,相继上映的《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原来你还在这里》等电影。

虽是以高中生为主角,聚焦校园爱情、成长主题,但该类影片的主题和深度过于浅薄,只是成年人对青少年成长阶段的价值观想象和投射。

当下的电影创作如果不以现实的方式来处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得到观众的“围观”,但在面对人们对现实的关注时,最终依然会黯然失色。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少年的你》之所以备受好评,跟它的现实主义题材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正是获得人们关注的重要原因。

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非虚构,而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将个人成长的困境放大,把校园霸凌、原生家庭和升学压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不脱离现实地展现了出来。

影片用主人公陈念的经历来揭示校园欺凌的复杂性,让观众对影片映射出的问题深有体会,或感同身受,再上升高度以引发社会各方对青少年校园生活的关注。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2019年10月25日《少年的你》上映同期,各大社交网站占据的“大连13岁男孩强奸未遂随后连续7刀捅死被害女孩”的新闻头条与电影重合,把犯罪低龄化从电影里搬到了现实中来,引发成人正视青少年成长问题。

其次,电影《少年的你》在原生家庭和高考老生常谈话题基础上,正中要害地切入校园欺凌,加之周冬雨和易烊千玺表演自然真实,以镜头语言的方式把剧中矛盾冲突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荧幕上。

由此建立在人们全部生命体验以及相应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上的影片必然引起观众情绪的共鸣,和社会各方对校园欺凌这一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当然,这部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不是取决于技巧,而是取决于生活的积累。从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不难看出,该片充满了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2.题材价值大于电影本体价值,为国产青春片拓展了新的出路

青春片,从广义上来说,是一种电影题材,一种对于青年生活、青春岁月、成长主题的或乐观、或悲观、或写实、或戏剧化的表达。

从狭义上来说,则是一种类型,一种基于一系列具有共性的能指符号对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冲动、叛逆、错失、莽撞和迷误的驯服、救赎和引导。

如同《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电影,是对校园青春岁月、成长主题的表达。

内地较早以校园欺凌为题材、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仅从题材选择的现实意义来说,的确揭开了青少年保护外衣下的“罪与恶”。

但《少年的你》直接打破了以往青春电影现实感弱、人性刻画单薄、主题意蕴不强等缺失,进而探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选择校园霸凌这一社会严肃话题作为影片的叙事核心,所揭示的问题会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发出了质疑,对整个社会和教育进行了批判,为观影者在建立情感认同和现实反思。

可以注意的是: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充分证明了电影题材的价值。

当然,内地青春片从爱情母题向关注青少年真实成长困境的转变,使青春片不再是成年人一味追忆已逝时光的载体。

青春片尤其是以校园欺凌为题材电影的出现也开拓了国内院线的题材可能性,为国产青春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影片开拓了一条新的出路。

02

青春创伤与成长困境:破碎的“家”里没有爱

我们不知道,总有人生活在阴沟里,却仰望星空。

我们都曾是少年,却不是每一个少年都在被阳光照耀。

1.家庭“放任式教育”是孩子成人路上的绊脚石

家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启蒙学校,对一个人的意志、情操、理想和信念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中,绝大部分欺凌者和施暴者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成为孩子成人路上的绊脚石。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001.家庭缺失的爱,父亲的缺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导致未成年人心理被极度扭曲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外表娇小柔弱,但骨子里却透出一股狠劲和韧劲。

母亲没有正经工作,因骗他人钱财不得不间断性地“逃亡”。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终然高考在即,陈念妈妈也未能照顾她的起居,丝毫没有任何对女儿学业、心理和生活上的些微关心。

甚至连陈念在学校里受到欺辱,被排球砸、推下楼梯、遭群殴和被拍裸照,母亲都不知道,直到出事以后才了解孩子的经历。

陈念,一个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连最基本的稳定的家庭环境都没有,频频遭受同学的嫉妒和轻视,灰色压抑的校园重压、不断地被同学霸凌的恐惧,自始自终都没有在母亲(家)那里得到丝毫的安慰与排解。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胡小蝶因长期受到魏莱等人的欺凌而跳楼自杀,而陈念只能默默忍受,只想想通过顺利高考,来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摆脱这些噩梦。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提及青少年人格发展时,提出了「同一性危机」这一概念,也称同一性混乱,多出现在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五阶段(12~18岁)。

同一性危机:指青少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现象。

  • 一方面,青少年本性的冲动会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目标。
  • 另一方面,青少年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价值观等课题,感到混乱,甚至无法“发现自己”,导致他们会排斥那些不适于自己的同一性。

通俗一点讲,就是青少年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受到来自各方的打击,而使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就有可能丧失独立价值,做出过激行为。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在学校里,受到家庭背景、同学关系、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一旦发现其他与之交往的同学有违自身同一性要求,就会产生鲁莽过激的行为,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

电影《蚯蚓》中的女主李子若,天生具有很好的声乐细胞,歌唱能力很强的她,刚崭露头角就遭到同班女学生的嫉妒和排挤,最后她不堪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跳楼自杀。

《少年的你》中家庭“放任式教育”让陈念没有与母亲沟通的机会,造就了她隐忍、独自承受和解决问题的性格,致使欺凌事件逐步演变成了暴力事件,愈演愈烈。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小北是个没有得到爱的孩子,母亲的改嫁,继父的殴打,让他不得不流落街头,长成了那种人见人嫌的“小混混”。

整个影片中,陈念、小北的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魏莱是整部影片中强势的欺凌者,也凸显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求求你别报警,我因为复读我爸爸已经很久都没跟我说话了。”

快结尾时施暴者魏莱近乎乞求地说出了这句话,因为复读,父亲一整年没有和她讲过一句话。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警察介入调查欺凌案件,其母言语尖刻、态度恶劣,也能看出家庭环境也让魏莱的欺凌行为似乎有了一种合理性。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这个花季少女为何心理极度扭曲,父亲的冷暴力使魏莱通过贬低、欺凌他人来获得情绪的发泄、扭曲的优越感与快感,以此消弭家庭带给她的痛苦。

“胡小蝶自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胡小蝶死了不好吗?”

这样冷漠又毫无愧疚感的话语从魏莱的嘴里说出来,却让我们犹如利剑直击心脏。

家庭缺失的爱,父亲的缺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导致其心理被极度扭曲。

在家庭中受到的“欺凌”,终于让魏莱成为校园中的暴力者,以寻求心理的平衡。

同时《少年的你》也反映出: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在努力探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反映家庭的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002.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反映了当下社会背景下陈念的固有认知:高考决定命运

《少年的你》将故事置于高考这个大环境,陈念妈妈负债累累也要让女儿考去北京上学,而陈念自己也认为母亲是爱她的。

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把人生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陈念考上北京的大学,将来就能出人头地,母女的未来就能得到改善。

陈念是典型的中国孩子,百事孝为先,哪怕被打得鼻青脸肿也要考到北京去,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

相比之下,陈念更像是一位母亲,她深深地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反而去宽慰自己的母亲。可以说她充当了母亲的保护者,这或许也是她能够在学校里长久忍耐的动力。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从遭遇校园欺凌最开始的隐忍,不反抗,到后来请小北保护自己,陈念是为了更好地去学习。

努力听课、做笔记、复习,日复一日,从不懈怠,不仅是陈念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现实手段,更是她的精神支柱。

朱迪斯·巴特勒在其《战争的框架》一书中指出,正是通过这一种对立划分的手段,那些被排斥在“我们”这个框架中的他者成为敌人,而敌人是“非人”的,需要被消灭。

当胡小蝶、陈念被魏莱等人欺凌,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暴力伤害和羞辱,并不会引起任何的道德自责或情感愧疚。

“没有任何事情比高考更重要。”

“高考决定命运。”

这是当下社会背景下陈念的固有认知,她觉得只要经历高考,她就能长大,就能掩盖这一切,就再也不是任人欺凌的小孩。

即使要“光头”上学,即使错手杀掉被排斥在“陈念”这个框架中的施暴者魏莱,照样可以冷漠旁观,可以非常冷静地面对警官,继续学习。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陈念只有着高考成功,就能有新的生活这样的信仰。

但高考后的陈念真的长大了吗?如果按这样的定义,她也失去了世界最亮的一抹色彩——小北。

当赵警官告诉她,不顾一切保护她的小北要被判死刑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美满轰然倒塌。

最终陈念的成绩是632分,她感到一丝庆幸,终于可以考去北京,终于可以做“大人”了,终于没有辜负小北的心意。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魏莱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家境优渥,就因为高考一时的失误而复读成了她内心的创伤,时刻提醒着自己是被父亲嫌弃的,她对别人实施欺凌和暴力,只是在努力做一个让父母认可的好女儿。

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 “补偿感:为获得他人认可和内心优越感的一种奋争。”

魏莱在成绩上的攀比何尝不是要获得父亲认可和内心优越感的一种奋争。

魏莱对他人实施欺凌和暴力也可以说是“创生的筹划”的反作用,当电影叙事主线集中于校园霸凌,我们也更容易从成长的外部环境去寻找青春疼痛的源头。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家庭是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进行培养的主要园地。

受害者胡小蝶始终未出场的父母、陈念卖假冒伪劣产品逃离在外的母亲,施暴者魏莱盛气凌人的对学校和警察反击的母亲,小北不堪忍受家庭重担改嫁后音讯全无的母亲,加上四个家庭中父亲的缺席,都为残酷的少年之痛提供了更为现实的理由。

2.学校和社会的缺位是孩子成人路上的困境

001.校园欺凌与暴力,就校方是百害而无一利,既让学校名誉受损,又影响升学率,还落得个管理不当的罪名,只能不了了之

“这真要追究起来,谁脸上也不好看。”

胡小蝶因魏莱等人的长期欺凌在学校跳楼自杀,警方介入调查魏莱母亲的话道出了校园欺凌中学校没及时制止和遏制的真实原因。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陈念的第一个班主任在罗婷和徐渺的父母带着她们去请求不要给予停学处分时,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上演了一出“大戏”。

再一次让罗婷和徐渺的自尊碎了一地,以至于停学后的她们变本加厉地欺凌陈念。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的社会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而像陈念班主任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方式,不应当是教师该有的素质。

一个成熟的老师既可以是一个学科专家,也要做一个教育专家,不仅仅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要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

再者,用成绩来分好学生和差学生,正好为像魏莱一样成绩好的校园欺凌者和施暴者提供了一把保护伞。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变相的歧视,反映出了学校一味追求高分却忽视德育的严重问题。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002.《未成年人保护法》似乎成了未成年欺凌者、施暴者的保护伞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电影中陈念失手杀死魏莱,高考迫近,小北为了保护陈念,从朋友那里借了车,伪造案发现场和过程,意欲替陈念掩盖罪行甚至顶罪。

小北说:自己还未成年,判不了太久。

在多次争执中陈念最终同意替其顶罪,小北也履行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豪言壮志。

陈念因深受刺激失手致魏莱死亡,可高考迫近,小北为了保护陈念,从朋友那里借了车,伪造案发现场和过程替陈念掩盖罪行甚至顶罪,在多次争执中陈念终于同意小北顶罪。

从这场景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似乎成了未成年欺凌者、施暴者的保护伞,也反映出当下中国众多的法律条文法规的漏洞更是助长了欺凌者和施暴者的戾气。

电影中少年成长困境是多方原因造成的,比如原生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班主任对校园欺凌的错误方式,社会警察、司法部门和教育部门由于少年的年龄限制而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都是导演通过电影向观众传达的。

《少年的你》对校园欺凌情节的展现详略得当,有根有据,通过上面的这些诱发校园欺凌的根本原因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值得借鉴。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3.旁观者冷漠,施暴者不仅残害受害者,也教唆其他人一起参与施暴形成“黑羊效应”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绝大部分是施暴者和被欺凌者共同的同学,受害人之一胡小蝶的跳楼自杀,让观众看到是他们的冷眼旁观,纷纷拍照、发朋友圈、没有丝毫悲伤的旁观者态度,有的只是人间的冷漠。

“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这是陈念在胡小蝶死后回想起的她曾对自己作出的无力控诉。

胡小蝶死后陈念把自己的校服盖在了她的遗体上,马上沦为了魏莱等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施暴者不仅残害受害者,也教唆其他人一起参与施暴。

先是把陈念推下楼梯,再是教唆一群男男女女对陈念大打出手,撕烂她的课本,扒掉她的衣服拍裸照,剪掉她的头发,全程录像,并且没有停止过语言侮辱。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施暴者魏莱及其罗婷与徐渺同伙一边任意妄为地凌辱他人,不顾他人生死,一边又在大人面前露出乖巧、甜美、无辜的笑,两相对应之下,人性的现实残酷令人不寒而栗。

正如《黑羊效应:无处不在的霸凌现象》中所提及的:

当我们面对巨大的压力时,通常会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转移给相对软弱的人,从而形成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黑羊效应”。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生活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我们都会感觉到来自群体的压抑和充满恶意的窥视,如同把你仍在了孤岛一般的绝望感觉。

黑羊效应:即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却默默窥视,心中暗喜。

而这个黑羊,即是被欺负的好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黑羊,但我们同样扮演着欺负黑羊的屠夫,默默窥视却没有行动的白羊,只是有时我们深入角色,毫无察觉罢了。

旁观者的“平庸之恶”这种个人无思想之恶隐匿于群体性之恶中,这才是最凶狠的利器。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影片《少年的你》以极其感性的拍摄手法赤裸裸地展示了青少年面对的现实问题,原生家庭所形成的创伤和学校推卸责任不作为的处理方式助推了残酷青春的形成。

同时,影片利用高考前的高压环境,赋予了核心事件更深刻丰富的思考空间,给“成年”这件事带来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03

对现实社会的凝视和反思

《少年的你》犀利现实题材配合纪录片般写实风格,赤裸裸地展示了校园暴力的恶果。

同时刻画了平凡而真实的少年形象、表现了成年人对待校园欺凌的不同态度,从而引起观众和社会各方力量对青少年成长困境的关注和反思。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1.《少年的你》以第二人称命名意义:总有一个是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选择第二人称为电影命名,是对青春的“痛记忆”进行集体感召。

唤起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校园欺凌体验,从而使与大众的对话欲望更加强烈进而揭示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伤痛变得让人更加信服。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少年的你》把青春之痛推向影片内容的核心,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更加透彻的情感共鸣体验,与大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换体验,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可以得出“总有一个是少年的你”的结论。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认为,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

人们只能不断地去试着解读人性,解读爱与恨。

当电影里陈念被排球砸头、家门口遭殴打、滚下楼梯、被同学议论纷纷,你能想象这是一群心智还没成熟、善恶尚未分明的中学生所干的事情吗?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陈念、胡小蝶的经历,可能你也经历过,或者看到别人经历过,但总有一个是少年的你。

人生的第一遭,是被欺凌的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欺凌是不少人一生的噩梦与牢笼。

就像郑警官说:我小时候没发生过这种事。

老杨说:那些不好的,你都忘了。

只是我们都没重视,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现实的残酷在《少年的你》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与警示,真实地刺痛了观众的神经,很贴近现实生活。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2.校园现实经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屡被欺凌的陈念像一只濒死的小野猫,眼神空洞,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无助感,可怜又脆弱,只有从眼眶不停流出的泪让人觉得她还活着。

电影中陈念、 胡小蝶遭受的校园欺凌与现实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现实重现。

  • 语言暴力:谩骂、诋毁、凌辱...
  • 肢体暴力:遭群殴、用小小白鼠、刀具上升人身攻击...
  • 性暴力: 拍裸照、拍视频、撕扯衣物、剃光头...

魏莱等人的长期欺凌,让受害者脆弱的心一次次被暴力冲刷着,不仅身体承受着伤痛,而且心理也承受着来自她们的语言凌辱,最终胡小蝶死于这些重压之下。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G·斯利坦·霍尔把青春期比喻成“一个压力重重的疾风骤雨时期”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重压时期,被欺凌者的重压又多了一重,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影把这些校园欺凌最阴暗面的污秽赤裸裸地展现给了观众,我们无法想象恶到底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从而激起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反思及深层次的应对之道。

小北和陈念的相遇本来就如同火星撞地球般的偶然,但都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人。

陈念和小北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保护与被保护,陈念给了小北渴望已久的温暖,小北给了陈念亟需的安全感,两人抱团取暖,相互依靠。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少年们先懂得了保护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当这些少年学会互相保护时,也就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诚如小北的那句承诺: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现实反思之于主流电影传播,是国产电影自产业化以来一直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匆匆那年》《致青春》等影片对青少年爱情的关注,到《少年的你》对青少年成长困境的聚焦,使得现实主义创作逐步取得观众认同和市场认可。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从这一转变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愿意透过电影的娱乐表象引发更加深刻的社会思考,从而推动社会各方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让更多的人自发参与到维护校园安全的实践中,这才是这部电影蕴含的更加深刻的现实性意义。

04

结语

无论是内容上的打破常规还是题材上的切合现实,《少年的你》在青春片中都有其独到性,让人耳目一新,影响力波及影视之外的其他产业。

影片以校园霸凌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青少年欺凌与被欺凌人物的内心世界,避开了青春片以往无病呻吟和夸大爱情功能的通病。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在娱乐功能的外衣下,电影关注少年在校园欺凌中遇到的困境,并为他们积极的反抗与揭露呐喊,呼吁观众从自身的社会角色出发,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代人终将长大,但总有人正少年。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陈念与小北的情感中所表现出的赤子之心和为爱奋不顾身反映出青少年的感性世界,并以成熟、正义的角度给出了理所应当的答案。

陈念自首服刑摆脱心灵困境与小北纯真的少年热血,形成了一种理性救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伤痕青春片的序幕,给社会以启迪,是难得的内涵深刻的青春片佳作。

豆瓣8.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成长就是一场事与愿违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虽然少年成长伴随着痛苦,但愿我们在生活中都可以成为彼此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