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正牌皇帝,坐擁天下兵馬,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允炆的人生,可谓高开低走,一路滑坡。明明是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名正言顺的天子,却被四叔朱棣夺了皇位。

但分析下来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朱允炆自己作死。他一直在犯低级错误,而朱棣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怎么说呢?请看下文。

朱允炆是正牌皇帝,坐拥天下兵马,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一、朱允炆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其实,明朝藩王的权力没有汉朝那么大,虽有封地和兵权,却不能参与地方治理,平常日子没有特殊事情不准进京,也不准东游西荡,只许呆在封地。

但不管怎样,带兵的藩王本身就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况且他们大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辈,这令年轻的新皇帝感觉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但他太急了,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登基,当年年末就琢磨着削藩,先拿势力小的藩王开刀,一年之内,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5位藩王就被削了。

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皇帝,都知道继位之初最需要的是稳定,哪怕藩王有什么异动,此时也应该装作看不见,等坐稳龙椅再说。

这一点上,和他处境很像的朱瞻基就做得很好。朱瞻基的叔叔汉王朱高煦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前和朱高炽抢太子之位,现在想学老爹朱棣抢侄儿朱瞻基的皇位。朱瞻基先是不动声色,暗中部署好之后一举拿下了叔叔朱高煦。

朱允炆没有这种智商,他看不清形势。他的这种急切,也造成很不好的舆论影响,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太祖尸骨未寒,新帝就这么对付太祖的儿子们,这是不孝不仁!

朱允炆是正牌皇帝,坐拥天下兵马,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二、朱允炆对待藩王太狠,宗室不站在他那一边

急就罢了,朱允炆削藩的方式还非常的简单粗暴。

通常是这样操作,派人到藩王的封地找罪证,只要有个名目,就扩充成谋逆大案,或削爵或发配。如果连名目都找不到,那就罗织一个,照样能达成目的。

当然了,大部分藩王也不是那么清白,要抓小辫子总能找到。比如燕王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他的确不怎么服朱允炆,据说早就"蓄有异谋",后被朱允炆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今云南大理巍山县南诏镇)。

但湘王朱柏有点不一样,他非常孝顺,很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去世后,朱柏悲痛得不能自持,甚至有弃世之意,在朱家宗室间引来无数赞叹。

这么一位口碑很好的藩王,朱允炆诬赖他要谋反,派军队装作商队进入他的封地,突然包围王府,要捉拿他进京问罪。朱柏不愿受辱,率领妃嫔和王府随从们自焚了。

这事儿太过惨烈,震惊天下,宗室们都在暗中指责朱允炆。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其他全部封为藩王。但朱棣起兵时,似乎没有一个藩王帮助朱允炆。为什么不帮他呢?正是因为觉得他对待藩王太狠,不是个好亲戚。

朱允炆是正牌皇帝,坐拥天下兵马,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三、朱允炆用人不当,全盘皆输

朱允炆削藩之所以失败,最明显的错误则是用人不当。

朱元璋给他留下三位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位都是当世出名的大儒,深通儒家经典,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足以开宗立派。

但是,学识好不代表政治能力强。

他们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天真,虽然勇敢、正直、忠诚,却缺乏实践经验,也没什么领导才能和政治手段。

更可怕的是,朱允炆也被他们教育成了一位理想主义者,眼睛只看得到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却解决不了眼下的困扰。

换言之,三位老书呆子,教出了一位小书呆子,怎么斗得过战火中历练出来的朱棣?

这是朱元璋的错吗?当然不是,他让朱允炆跟着这三位学习,实际上是让朱允炆利用儒家的伦理体系稳固皇权,没想到朱允炆学得太深,忘记了当皇帝不是做学问。

朱允炆是正牌皇帝,坐拥天下兵马,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朱允炆信任的另一位将领李景隆,更是麻绳拴豆腐,提都不能提。这位李将军,第一次葬送了朱允炆50万大军,第二次60万,可以说朱允炆王炸般的军事力量,就是被他弄垮的。

朝廷众臣极为愤怒,纷纷要求诛杀李景隆。朱允炆竟然还护着他,不治他的罪。结果,朱棣包围南京时,李景隆和谷王朱橞跑去打开了金川门,让燕军得以破门而入。

看了朱允炆的诸多表现,会发现他的帝位被朱棣夺去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糊涂到朱允炆这种程度的人,真的少见。开局时拿了副好牌,胜券在握,却硬是被他昏头昏脑地打输了,令人无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