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閱讀自由:人均8本書,你拖後腿了嗎?

去年开始,有种以“XX自由”为表述的自我财力鉴定方式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今天呢,小叮想和大家聊一聊另一种“自由”——阅读自由,或者说

读书自由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背地里是不是一年里一本书都看不完呢?

比起大家对于财富积累的大方追求,在知识的积累上,我们这届年轻人到底做到什么程度了呢?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读书的两大马车,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

1月6日,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2018年我国人均阅读量总体呈上涨趋势,2018年达到人均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来源:比达咨询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国民阅读率还是比较平稳的,纸质书的阅读量略高于电子书,2010年至2018年中国成年人数字阅读率逐年升高。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来源:比达咨询

调查还告诉我们,男性比女性更热衷于数字阅读,而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数字阅读的主力军。而收入方面来看,数字阅读用户集中在万元以下的月收入群体。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比较乐观的结论:

这一届年轻人还是很爱阅读的嘛。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如今大部分年轻人热衷的阅读是以网络文学、漫画、电子期刊杂志等为主要读物,这些读物多以消遣、娱乐为主,知识储备的作用并不明显,阅读的质量并不高。

换句话说,年轻人的有效性阅读量还是有待提高

高质量的阅读,从选书开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其实不缺乏阅读的资源,有时候困惑于阅读的质量低,可能与自己对于读物的选择有关。

特别是对于像小叮这样的社畜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金钱不多、时间也不多,那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选书,可以遵循一个原则:

与个人需求挂钩。

可能你会说这句话听起来很空洞啊,什么叫和个人需求挂钩呢?

其实很简单,判断一本书能不能让你有收获感,能否解决你的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如果是,那就是你需要的书。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选书还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从自身知识储备出发,注意难易度。

医生读医学类书籍,律师读法律类书籍,这种从专业出发来读书的思路最直白也最容易理解。不过阅读这类垂直领域的职业书籍必须关注难度系数,急功近利地去寻找生涩难懂的书籍来阅读,不仅不能够很好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也容易让自己丧失阅读下去的动力。特别是在探索某个全新领域的初期,由浅入深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不要盲从榜单,学会试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如今咨询发达,各种平台、网站、公众号等,各种意见领袖都会推荐给大家无数的“好书”,很多人也习惯在所谓的热门榜、畅销榜上寻找自己的阅读目标。这些榜单、书目或许可以很大程度上为你选书缩小范围,但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最好还是做“试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别人喜欢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而浏览目录、读一读书籍的前言或者他人的书评,能让我们更精准地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来源:豆瓣读书

外语读物读原版最佳,译本最好货比三家。

这一点是我自己以前踩过雷的,也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一点。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还是以阅读外语原版是最好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去理解作者的书写意图。阅读翻译本,就仿佛是借另一人的口来复述原版书籍,质量好坏全靠复述者的水平,因此,在读翻译本时,一定要选择靠谱的翻译版本。质量差的翻译本,不仅语句上会丧失原版的滋味,还会让人产生理解偏差。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阅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习惯的培养

有朋友曾和小叮谈过自己关于读书的困惑:

我很想读书,但是自己太忙了没时间读,难得读了也经常被别的事打断。

相信有相似困惑的人应该不少,似乎我们很少有完整的时间去阅读,而坚持阅读也是一件难事,这也成为了我们阅读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很大原因。

此时我想送给大家依据鲁迅老爷子的至理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你以为自己很忙,但下面这位阅读达人可以来告诉你,忙碌的人如何挤出阅读的时间,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是公认的才女,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这类文化节目中,她都表现的无可挑剔妙语连珠,而背后的秘诀就是她坚持多年的阅读习惯。

董卿既是荧幕前的主持人,也担纲了节目制作人的身份,工作的忙碌程度可见一斑,但她仍然表示自己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董卿说,她的卧室里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睡前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她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她说:“我已经养成了睡前看书的习惯了,当变成习惯的时候,你不做就会很难受、不习惯。”

睡前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是董卿留给自己的睡前仪式,也成就了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为自己留一段“阅读时间”,日积月累就将成为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


实现阅读自由:人均8本书,你拖后腿了吗?

生活一时给不了我们答案,那我们也尽可以到书中去找。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去阅读的冲动了呢?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得不在家养精蓄锐,何不趁此机会读些书,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呢,成为一个拥有“阅读自由”人。

拒绝成为阅读量拖后腿的年轻人,我们的目标是:今年破8,明年冲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