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教育現狀及其對應策略

從畢業至今,本人從教6年有餘。我感受到了國家和黨對農村教育事業的關心和重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教育扶貧、營養午餐、均衡發展、農村教師補助,處處體現了人文關懷。隨著城鎮建設的推進,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鎮,遺留下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農村學校相比城鎮學校而言,師資匹配不齊全、管理模式寬鬆、設備設施處於備用狀態。辦好一所農村學校是周邊居民長久的期待、是集體老師的共同目標、是管理者的思考方向。農村教育還是充滿生機和挑戰的。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教育教學策略

一、備課

為了上好一堂課,老師就要備課,即如何把知識通過各種形式傳授給學生。老師在熟知教材內容的情況,揣摩教學方法以何種形式讓學生得到知識。備課是備教材,學生,還是老師?其實備課的內容萬變不離其宗,大相徑庭,課堂設計卻千差萬別,同課異構提現的是授課教師的思路。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備課必須備教師。教師的教學特長可以作為備課的切入點。如果有老師擅長曆史文學,可以讓課堂增添點詩情畫意、趣味野史;如果老師擅長繪畫和歸納,可以讓課堂板書一目瞭然、簡潔美觀。只有備課符合授課教師的特點,課堂才能由內而外散發出他的魅力氣質。備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準備狀態,是為他們“摘得”知識構建“梯子”。通常來講,班級裡的學生智力是比較正常的,備課還是要完成課堂三維目標的前提下,照顧班級大多數學生水平,切忌一刀切,

這樣差生上不來,中生上不去。教學始終是手段,學生學到知識是結果。老師要“不擇手段”,就要會學掌握各種各樣的手段。學生要只為“結果”,學生就要專心刻苦學習。認知、實踐、認知應該可以讓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二、班級管理

當一名管理者要講究,對事物有一個明確的要求。魏書生就是一位非常講究的教育家,例如班級職責分工、差生寫作文、班級文化、教室環境美化要求,他可是高標準要求學生。例如一件事,我讓學生做到6分,學生的目標就是6分。我讓學生做到8分,學生的目標就是8分。人們常說“嚴師出高徒”是有道理的。管理者提出的目標要切合實際,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管理和被管理是單向的,管理與監督兩條軌道同時運行,才能暴露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規管理注重落到實處,落實就要量化。學校存在調課和空堂亂象。另外,我倡導學校和班級多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三、留住生源

小學招生來自幼兒園,幼兒生源決定了學校發展趨勢。學校領導應重視幼兒教育,關心和把握家長對學校幼兒教育管理的看法,解決教育和管理上的不足,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教學的滿意度。農村家長寧願花更多錢到城鎮讀書,卻不願意在附近農村學校就讀,分析大致有以下問題。一是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得不到家長的認可;二是家長每天在接送學生、送午餐花費太多時間,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家裡的農活,三三五五的家長送了學生就等在校門口聚在一起閒聊苦等學生放學;三是幼兒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幼兒的教學環境優化、教師上放學主動迎接學生和家長、營養午餐、上放學教師多花點時間陪伴學生等待家長。這些是家長所關心的。

教育以人為本,促使其全面發展,培養文明、陽光、自信的有為青年。管理靠你管我管大家管,最好的狀態就是自管自理。教育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立的人,也是有獨立意義的人,其主觀能動性是不可估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