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江南創業20餘載,卻時刻思念著家鄉白河……

白河山高,却高不过白河人愚公移山的志向;白河水长,却长不过白河人创新发展的眼光;白河沟深,却深不过白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


身在异地,乡音未改。只因为白河山高水长情深的基因注定,白河水色的烙印在童年的记忆里,终身携带。


留在白河的人,应该庆幸和知足,因为生活在白河青山绿水天然氧吧之中的健康感,因为改革开放的获得感,因为脱贫致富的幸福感。


走出白河的人,应该庆幸和知足,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走南闯北的机会和平台,给寻梦追梦的人创造了实现梦想的舞台,白河的养育之情永远连着我们的根和血脉,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我们都会感恩和回馈白河人民。


家乡的人们热情,纯朴,好客,不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家乡的人们都保留着这一特质。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每一颗漂泊的心。

他在江南创业20余载,却时刻思念着家乡白河……

一、山里勤耕耘

我的家住在铁匠寨山脚下,铁匠寨这座大山却住在我的心房。


铁匠寨,是白河县仓上镇石关村马儿沟脑主峰,海拔不过千米。每逢晴朗的日子,这里向北可以遥望武当山金鼎佛光;向南仰视蔓营寨的雄姿翘首;向东鸟瞰汤家沟与小双河蜿蜒交织;向西俯视,早阳沟、蔡家印、罗家岭、洞山坡、福州河、红花县,从石关到仓上,三星照月亮,连绵几十平方公里大美山川,尽收眼底。


山顶遗留着残缺的石头墙构筑的四方城,还隐约可见。顺着山寨西坡下山,石关村海拔最高的人家,就是生我养我的老家。我的祖先都长眠在山寨南麓,那个美丽传说中“犀牛望月”的山谷里。小时候在山里放牛、砍柴、玩耍,沟沟坎坎每一寸土地和山石,每一棵树木和花草,如同自己身体上的肌肤一样熟悉。大山固有的高大和坚强,锻造了我的品行和格局。山涧流淌的清泉和大自然的果实,滋养我的体魄,孕育我一生奋进拼搏的力量。同时,也是因为大山的阻挡,从小就幻想大山外面的景象。于是,努力学习读书,就成了我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随着上学的路不断延长,离家的线也就越牵越远。从半山腰的马儿沟村小,到石关村完小,再到仓上中学,终于在1983年盛夏时节,拿到了“安师”录取通知书。当年,以仓上初中唯一中榜的中专生,踏入师范校门。在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就是初中毕业“跳农门”,“农转非”端上国家饭碗。


然而,也正是当初认定的最佳选择,注定了此生第一学历被定格在“中师”这个低矮的小板凳儿上,在日后几十年的职业履历表中,尴尬地找不到对应的选项。尽管后来边工作边学习,先后到陕西教育学院深造,赴同济大学MBA进修,可这些在职研读的成人继续教育凭证,都是“二手货”,很多职场只看重初始学历,由此感叹,时代给我们这代人开了一个玩笑。


十九岁那年安师毕业,顺理成章地回到仓上中心小学,从这个一心向往的教师职业起步,三年后升任原朱良乡中心小学校长,再到白河县教育局、人事局,一路上兢兢业业,小步快跑,慢慢进入了县委组织部考察培养的后备圈。


当年轮划过而立之年这个关口之时,儿时埋藏在幼小心灵里,那颗“看外面世界”的种子,孕育萌芽。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声音,不停地驱动三十岁青年那颗赤热的心,要再次起航。

他在江南创业20余载,却时刻思念着家乡白河……

二、山外创业行

1997年11月,我辞去人事局工资福利科公务员的“金饭碗”,顺汉水东渡,停泊江阴港码头,只身来到改革开放风暴中心,素有“苏南模式”之美誉,乡镇工业发祥地的江阴市,受聘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精亚集团。如果说,以前的几次工作变动,都是被动服从组织红头文件调遣;那么,这一次大跨度的职业变更,才是我主动自愿找婆嫁。


初来江南,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和困难,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寝食难安。过去在机关事业单的核心是执政为民,而如今在民企创新创业,为员工增加收入,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投资回报,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终极奋斗目标。为适应工作职业颠覆性地跨越,必须从零开始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工作日上班,休日学习;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我几乎用尽了所以休息日,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将自己打造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成为企业家不可或缺地战略伙伴。在工作中,不错过每一次学习机会,悉心向当地工人、农民学语言学技术,把铁匠寨的特产带给同事,让情感和文化交融产生共鸣。总有一些江南新同事好奇地问我:你来自黄土高坡?我总是自豪的介绍:秦头楚尾俺家园,三秦大地东南端,巴山深处小江南,汉江明珠“小武汉”,南水北调引水源,三苦精神美名传。


每当困难挑战阻挡前进道路之时,心中的那座山,总是会默默耸立在我的身后,成为我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我的脊梁,推动着我的事业勇往直前。我把“群众苦干”加巧干,输入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员工责任心,打造精益生产操作能手;我把“干部苦帮”加知行,列入部门目标责任状,强化中层主管的执行力,打造“教练式”知行合一团队长;我把“领导苦抓”加创新,推到高级管理层,修炼高管事业心,打造智慧精英职业领袖带路人。就这样,昔日挫压、磨练、鞭策我的“三苦精神”,经过创新加工改良,同我一道,落地江南,安家无锡。渐渐地,一个巴山的汉子彻底融化在江南的水乡里,得到接纳、认同,一直到后来的赏识和重用。


此后21年间,一直在两家大型企业集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历经职业黄金期的沉淀,从一个小职员到主管,再到部门经理、人力资源总监、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副书记。一个来自巴山的创客,带着山的胸怀,融入到江南水乡,深耕人力资源管理二十载,构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机制,推动组织变革,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营造先进企业文化。曾荣获江阴市“优秀外籍人才”市长奖,江阴市委党校特聘讲师,江阴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弹指间年过半百,回头再看来路,最怀念的依然是初为人师的那段经历。想当年,19岁的少年,走出安师的校门,晚熟的还只是孩子似的,带着一身稚嫩,就走进了仓小的校门。这一进一出,同是校门,可我的身份却从学生变成了老师。都说教师是天下最能锤炼人的职业,四年教书育人的职业成长,让我受益终身。在江南工作生活20多年,时常想起我上学的学校和我教书的学校,尽管那些地方都换了新颜,但曾经的旧貌依然还在心里。时常也会想起教过我的老师,尤其是启蒙老师,还有我教过的学生,也许现在见面都不能相认,但过往的点滴细节,总有抹不去的印记。过去诸多教学相长的深切互动,在我日后的企业管理中和培训教育员工时,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8年,算算离我职业终端不足十个年头了,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我这个白河籍的寻梦人,又上演了一幕重大的自我职业再折腾。欣然辞去正方圆集团副总裁职务,决定转型从事自由职业培训师和咨询师。回归教育,是我多年的心愿,也圆满了我三十三年的职业轮回。我的职业起点是老师,我的职业终点依然是老师。致力于企业职业化人才复制工程,把中国本土民营企业职业化教育,作为退休前的使命。在企业用二十年磨一剑,自我研发独创的《方圆绩效知行模式》,在多家企业管理实践中,以实战实效实用的姿态落地。白河籍的企业家,无论在本土创业,还是他乡的创客,我们同是天涯追梦人,又恰逢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新时代,只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人才智造、企业绩效管理等方面有需求,我们就可以成为共创共享共赢的伙伴。


我离开铁匠寨20多年了,铁匠寨一直住在我的心里。身处江南水弄堂,吴侬软语不会讲。这里虽看不到老家高山的伟岸,可我的心里始终装着大山的坚韧,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情不自禁地传颂白河人民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这里虽然看不见白河山沟里的溪流,却一直饮用着长江水,我每每喝到顺江而下一江水,总能喝出白河山泉那甘甜的家乡味道。这里虽然听不到家乡父老乡亲劳动时雄壮有力的号子声,却总能听到许许多多新闻媒体,接连播报白河人民三苦精神脱贫致富的壮丽赞歌。白河人像山一样的坚定,白河人有水一样的情怀,无论走到那里,我都会骄傲自豪地说:我是白河人,我为“水色白河”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