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網站,必須守住實名制底線

31歲溫州姑娘小莉(化名),在一家相親網站上註冊會員,遇到一個名叫“楊少彬”的人,兩個人戀愛交往。在“楊少彬”的誘導下,遭遇購買“比特幣股票”的連環騙,損失40多萬元。這是一起“殺豬盤”騙局。據北京市刑偵總隊統計,去年1-9月,共立案“殺豬盤”類騙局400多起,涉案金額近億元。據記者調查,多數婚戀網站平臺只要填上手機號碼,通過短信驗證,就能完成註冊;而所謂的“實名認證”,也只需要幾十元就可搞定。(4月16日 《錢江晚報》)

最近幾年,媒體曝光的婚戀騙局,數不勝數。的確,網絡婚戀魚龍混雜,交友中的當事人應當小心謹慎,保持警惕,擦亮雙眼,認真甄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婚戀網站屢屢成為騙局的溫床,這一點,恐怕與婚戀網站賬號實名制執行不嚴密不可分吧?

誠然,婚戀網站無法篩查用戶的虛假信息,比如用戶的婚史、疾病、社會履歷、經濟狀況等等。但是,你至少應當像銀行開戶那樣,認真審核實名以及落實視頻認證吧?如果婚戀網站真的能為用戶守好實名的底線,那麼,那些騙子也不至於頻頻得手。再者,有了實名制,就算他們行騙得手,警方也能順藤摸瓜,找到犯罪分子,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2017年,民政部等三部委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推動實名認證和實名註冊在婚戀交友平臺的嚴格執行”。但現實情況如何?多數婚戀網站平臺只要填上手機號碼,通過短信驗證,就能完成註冊;而有些所謂的“實名認證”,也只需要幾十元就可搞定。可見,婚戀網站的審核失守,實名制形同虛設,漏洞不言而喻。某些婚戀網站非但沒有自我反省,沒有想方設法為用戶打造實名防火牆,反而在自己的地盤上掛起“免責聲明”——誠信信息是會員自願提供,目前中國無完整渠道確保100%真實,請理性對待”。

婚戀網站在實名制管理上放水,其實是想通過降低門檻拉流量,讓自己的網站更繁榮。可是,無法為用戶提供真實的信息,這就侵害了用戶的權益。從法治的角度看,用戶受騙,婚戀網站也難逃干係。加大違法和違約成本,讓婚戀平臺承擔更為嚴格的管理和審核責任,也是防範騙局的手段之一。期待公安、網絡監管和民政部門共同努力,督促婚戀網站守住實名制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