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心好累,可能因為你還不知道這個方法

很喜欢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比谁的力量大。于是,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路人的衣服脱掉。北风先来,他使出全身力气用力的吹,想把路人的衣服吹走。谁知,路人不但裹紧了身上的衣服,还加了一件。北风终于放弃了。接着换太阳。太阳先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路人,然后越来越强烈。慢慢的,路人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了下来。

同样的目的,只因为用错了方法,结果大不相同。

为人父母的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应该不会陌生:明明很晚了,可孩子却不肯睡觉;眼看快要迟到了,孩子却还在不紧不慢的摆弄着他的玩具。你的说教、批评,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还会将亲子关系搞得很僵。有时候,我们就像那用错方法的北风,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那有什么好的方法,既可以让孩子与我们合作,又能维护亲密的亲子关系呢?《游戏力》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游戏力》的副标题说,游戏可以“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游戏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游戏力》这本书。


教育孩子心好累,可能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方法

《游戏力》的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他致力于研究亲子教养,并通过游戏治疗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经验进行推广。这本《游戏力》就是科恩博士研究成果的总结,这本书获得了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科恩博士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游戏力》给我们讲述了游戏力在亲子乃至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并通过几十个案例、上百个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游戏重建良好的联结,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巧妙化解日常冲突,让孩子理解父母,并乐于与父母合作。

一、游戏在育儿过程中的价值

要探讨游戏力的价值,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游戏力”?作者科恩说:“‘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游戏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想象拯救地球,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在小区里散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

科恩把游戏力的价值归结为以下3个:

1.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对成人角色进行模仿和学习

比如猎豹幼崽从玩耍、打闹、追逐、撕咬中逐渐掌握捕猎机巧。孩子也是这样的。许多孩子喜欢玩过家家,就是一种探索成人世界的方式。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2.游戏能够修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建立亲密的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和小伙伴闹别扭后,只需要在一起玩个游戏,开心的打闹一下,又能和好如初。

3.游戏能够让人从情感创伤中的到康复

如果孩子遇到烦心事,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自我修复。比如,孩子生病好了以后,会喜欢扮演医生,给毛绒玩具看病,其实是为了从生病打针的痛苦感觉中得到恢复。

二、父母如何有效开展游戏力

作者科恩在书里提到一个“蓄杯理论”。意思就是说,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杯水,当这杯水被蓄满后,孩子的内心会充满幸福和喜悦。但一些负面情绪,诸如孤独、无力感、挫折感等,都会让杯子里的水洒出,当孩子自己不能蓄杯时,就需要父母来帮助他们蓄杯了。帮助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游戏力。想要在育儿过程中有效开展游戏力,父母应该从以下三步入手:

Step1 转变心态

转变心态,说来很简单,就是父母要能“放下身段”投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每天工作忙死了,回家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剩余时间还要督促孩子做功课,带孩子上兴趣班,哪有时间来做游戏。

《游戏力》这本书作者科恩告诉我们,与其把时间花在唠叨、批评孩子上,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和孩子做游戏有效。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父母无时无刻的陪伴。我们只需要每天拿出一小段固定时间和孩子做游戏即可。

Step2 进入孩子的频率

进入孩子的频率,就是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行为背后的意思。

科恩在书里这样说过,“在游戏力亲子方式中,如果你能把所闻所见,都能翻译成亲密或孤寂、自信或无力,那么将会非常有用。”当孩子有心事时,他也许不会讲给我们听,但是一定会通过游戏“玩”给我们看。然而,有时候,我们并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意思,肤浅的解读孩子的行为,错误的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有个孩子爱打人,同学都不喜欢和他玩。有一次,他因为想让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滑梯被拒绝了,就打了那个小朋友。如果老师和家长仅仅从这件事情的表象出发,认为这个孩子不听话,甚至有暴力倾向,就会采取批评、责骂等“管教”措施。然而,我们进一步解读这个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现: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他的内心很孤独,他非常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他还不懂得使用正确的表达方法。如果老师和家长一味的批评,不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会加剧这个孩子的孤独感,从而进一步强化这个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有心事时,会表现得很安静。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的解读,错误的把这种安静解读为“听话”,将会错失给孩子蓄杯的机会。

Step3 建立联结

孩子从出生到渐渐长大的过程,不断重复着“联结-断裂-重新联结”的循环。有时候,我们感觉很懂对方,愿意配合对方,我们就保持着良好的联结。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逆反”的行为时,可能是联结断裂了。比如,孩子有时候会表现的很粘人;有时候又会沉默不语,什么也不愿意和我们说,甚至说出让我们伤心的话——“不要你管!”这种种迹象,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联结断裂了。

那要怎样重建联结呢?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关键在于找到让孩子感到舒服的方式。

比如,和一个安静的孩子建立联结,可能是陪着他画画、阅读;和一个活泼的孩子建立联结,可能是和他打个“枕头仗”。

科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建立联结的方法——“镜子”游戏。当孩子闹别扭时,你就模仿他的表情和动作:他皱眉,你也皱眉;他翻白眼,你也翻白眼;他噘嘴,你也噘嘴......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绷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所有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联结也重新建立了。

三、蓄满父母自己的水杯

作为父母,我们也承受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也在把我们水杯中的水一点点的洒出来。我们会烦躁、会失去耐心,甚至容易发脾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耐心的和孩子游戏、建立良好的联结的。因此,在给孩子蓄杯前,我们要先把自己的水杯蓄满。

作者科恩在书中说过,给自己蓄杯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找个倾听者。因为,倾诉和倾听,本身就是大人的游戏,“在聊天的过程里,我们真诚地分享我们的思考和感受,释放了情绪。这是我们表达内心、重回自我的途径。”注意,我们要找的不是那种会不停的打断我们、给你建议的倾听者,而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把所有感受表达出来的倾听者。

《游戏力》中一位母亲说过,“和孩子一起玩不可能一直都有趣,但我还是会坚持,我知道最后我们都会更快乐。而且,我用他们的方式玩得越多,他们也就会越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我。”育儿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当父母感到无计可施时,往往会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责骂。然而,这就好像那个用错方法的北风一样,起不到任何效果。想让孩子理解我们,我们首先要进入他们的世界,而游戏就是进入他们世界的敲门砖。

书中有几十个案例、数百个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游戏的灵感。不过,我们会发现,有时游戏会失效,因为孩子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喜好。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合孩子的游戏方式。

游戏的力量却一直都在。但愿我们都是孩子心中温暖的太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