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調經濟目標?官方最新迴應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张敏、刘美琳),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网、中国证券报、腾讯新闻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导读:自1992年以来,GDP增速首次出现季度性的萎缩:-6.8%。

看到这样的数据,网友用“加油”两个字刷屏留言。如果要问:那么多的GDP都去哪了?新华网评论称:答案可以用五万字详细回答,也可以只用五个字——救人的代价。

目前全国“两会”尚未召开,2020年作为一个关键年份,在超级疫情的冲击下,全年经济走势如何,市场观点分歧较大。

对此,统计局今天表示,按照惯例,中国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为有效防控疫情,今年两会推迟,所以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4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3月份及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一季度我国GDP受疫情冲击明显。不过,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3月各项数据均在改善。

一图速看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事件,我国始终把公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也需要付出一定经济代价。

“还要看到,在全球经济贸易大幅下降的背景,疫情在200多个国家扩散,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国际机构大幅下调增长预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毛盛勇表示。

毛盛勇表示,尽管中国GDP下降,但产业体系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疫情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化,能够有效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对于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要平常心看待。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下滑

一季度GDP同比下滑6.8%

1992年来首次

据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单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这至少是1992年的首次。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分产业看:

  • 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

  • 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

  • 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供给端指数降幅相对较小。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但需求端指数降幅较大,均为两位数的降幅。

消费两位数下挫,餐饮收入下降44.3%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2254亿元,下降17.7%。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商品零售72553亿元,下降15.8%。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2.6%、4.1%和2.9%,比1-2月份分别加快2.9、1.0和2.7个百分点。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投资也两位数下降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33363亿元,下降11.4%;进口32380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

复工复产加快,3月工业数据降幅明显收窄

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经济生活秩序更趋正常,从月度趋势来看,3月数据普遍好转。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 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3月失业率有所下降

随着更多企业复工复产,3月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

由于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居民收入也难以出现正增长。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1元,去年同期为8493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去年同期为5537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这也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自2013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双双出现实际同比增速为负。

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居民收入不怎么样,但是决定消费的因素,不仅仅是当前的收入,还跟预期收入、存款等有关。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居民收入增长也会逐渐好转。中国消费潜力巨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而且社会保障水平在逐渐提升,我国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

一季度猪肉价格上涨122.5%

生猪产能正在恢复中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涨幅比2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上涨9.0%,由2月份的上涨10.9%转为3月份下降0.1%;猪肉价格上涨122.5%,其中3月份上涨116.4%,比2月份回落18.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毛盛勇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同比价格涨幅回落、环比下降,这说明食品供应比较充裕、社会物流比较畅通。

对于食品类消费的供给,他还提到,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目前,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整体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

楼市逐渐复苏:3月成交量恢复至86%

投资、拿地热情渐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与市场下行的叠加影响,使楼市一度受到重创。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降幅收窄11.2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不过到3月,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加之各地出台“托市”政策,市场交易有所回升。其中,3月单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6%,销售额恢复至85%。

其他房地产指标也处在恢复中,虽仍有下降,但降幅普遍收窄。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963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但各项资金来源仍然全部负增长。

房企人士对市场前景普遍乐观,并认为二季度市场将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市场进一步复苏,未来各项房地产指标也将逐渐回升。

新华网评:GDP都去哪了?

-6.8%。

短短5字节,冲击力比多少惊叹号都要强、都要猛。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破“0”,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萎缩。

这个负号的出现,虽然心惊,但并不意外。

对于一季度经济的预期,不仅符合专业研究机构在数字上的预判,更与我们每个人过去3个月的防疫生活感受符合。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外贸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

在一季度疫情防控最为艰巨的时刻,工厂停了,商店关了,一个一个喧嚣的不夜城,在节日假期时变得安安静静,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宅在家中,苦练厨艺、花样健身……

这是你我这一段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经济社会一次主动作为的紧急“暂停”。因为在当时,甚至是在当下的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对于很多人而言,宅家时间长了当然难受。但我们也要明白是什么给了集体宅家还能宅出花样的保障。

中国在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网络,具备高效、便捷且普惠的金融服务能力,有着不愧于“世界工厂”之称的强大制造能力,拥有历经数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各类新兴产业,还有值得骄傲的电商市场和物流快递体系。

有此基础,再加上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生产一线,让按下暂停键之后,我们的社会经济体系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运转。防疫物资保障有力,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同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稳定,货物服务的交付依然在持续,资金依然能够顺畅流转,协议合同依旧可以达成并形成有效的法律效力。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图片来源 / 新华网

在疫情面前,中国经济的韧性没有失色,反而更加明显和清晰,那些同时具备柔性和刚性的“韧带”在各个环节领域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正是这些,让企业“不务正业”转产医疗物资成为可能,让我们宅在家里依然能“买买买”成为可能,让我们在手机上还能免费看贺岁片成为可能。

一季度GDP确实“负”了。如果要问:那么多的GDP都去哪了?答案可以用五万字详细回答,也可以只用五个字——救人的代价。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综合看,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数据的降幅均比1-2月份有大幅收窄。

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是白衣天使和无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不畏牺牲拼搏争取来的,是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千万英雄的武汉人民用他们的英勇付出换来的。

老话说得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人民身体健康,经济结构健康,有了健康我们就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和信心,有了健康,我们就有追求实现目标与梦想的决心和勇气。

好迹象!这些指标正发生积极变化

制造业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1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

全国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上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3月下旬增长3.1%。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撰文表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是我国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优势。随着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措施出台,后期政策措施力度还将加大,有利于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止跌回升。据商务部监测,上周(4月6日至12日)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

基建投资提速。华泰证券报告显示,中游建筑钢材成交量进入4月后同比转正,反映基建投资在提速。

“展望二季度,由于存在疫情‘倒灌’的风险,中国经济继续面临多重压力,但预计二季度GDP将恢复正增长至3%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建议特殊时期特殊应对,宏观政策应果断出重拳,把稳定就业、扶助中小企业、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

二季度迎来拐点?全年经济增长1.2%?统计局回应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在上午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IMF根据当前国际疫情扩散的态势及全球经济表现,对全球经济预计进行大幅下调,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3%,其中中国经济增长1.2%。中国经济正增长1.2%,要明显好于对其他国家。

“经济改善势头应该能够延续下去”

毛盛勇还指出,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9.2%,如果把今明两年平均起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在5%以上。假如明年世界经济增长恢复常态,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者被压抑的状况,会明显改善。

毛盛勇表示,3月经济比1-2月明显改善,这种改善势头应该能够延续下去。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以及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我国经济会表现更好,会明显好于一季度。如果全球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下半年也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增长目标要等全国两会揭晓”

对于今年是否会下调经济运行目标的问题,毛盛勇指出,每年我国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布。今年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两会进行了推迟,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就业压力仍比较大”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现象。就业形势总体是平稳的。但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后期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重点群体,比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比较大。

“中国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

毛盛勇表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一定要扩大内需。中国的消费潜力比较大,现阶段由于疫情外出消费减少,后期会不断释放,得到一定程度回补。直播带货等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消费形式会成长的更快,表现更加强劲。

最近,全国多地发放了消费券,对于消费券的作用,毛盛勇表示,从浙江、江苏的一些地方来看,推出消费券政策以后,对于扩大当地的居民消费、扩张市场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专家解读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也在左右着各方的预期。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捷认为,疫情传播很快,全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叠加一季度我国经济收缩,此时再设定2020年GDP数字目标意义不大。一季度GDP因国内疫情负增长,全球疫情的发酵给我国二季度外需造成巨大压力。

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按照安排,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经济、社会、民生等有系列指标,其中包括了2020年GDP规模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按机构测算,要实现GDP翻番的目标,2020年经济增速需要达到5.5%-5.6%的水平。

但是,也有不少声音指出,设定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预期,设定该目标很有必要。

刘元春:可以5%-5.5%为基准设定目标方案

在CMF宏观经济热点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按照我国就业弹性来测算,2020年如果保证城镇新增就业在1100万左右,GDP增长速度要达到5.5%;如果保证城镇新增就业在800万左右,全年GDP增速5%就可以了;如果要保证就业规模较去年不下降,至少也要4.5%左右的增速。

“保就业保民生需要一定增长速度。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经济衰退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时主要增长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这种不对称关系,要求我们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刘元春表示。

刘元春表示,2020年经济增长可以5%-5.5%为基准设定目标方案。如果疫情对二季度冲击加大,可相应调整目标。综合来看,5%-5.5%的目标,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高出潜在增速2.5个百分点以内,这种扩张程度是相对可控的。这里也有个前提,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大规模对冲政策作用下,三四季度世界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小。

王一鸣:需要观察和评估第二波冲击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需要确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但现在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还十分困难。由于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如果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并反馈影响到中国经济,中国全年增长仍有不确定性,定高了可能实现不了;定低了,不利于引导市场主体预期。

“需要观察和评估第二波冲击的影响,这样确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才更符合实际”,王一鸣指出。

李迅雷:可扩大经济增长区间2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CMF研讨会上表示,要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个人倾向于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之前我们设定经济区间,像6%-6.5%之类的,区间跨度是0.5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我们可以将经济增长区间扩大到2个百分点。

刘世锦: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大胜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疫情对经济的第二波冲击,使得2020年增长背景出现很大改变。二季度恢复一定幅度正增长,在不考虑第二波冲击的情况下,假设三四季度受到反弹和刺激因素的支撑,较潜在增长率高出2个百分点,达到8%左右的增长。若考虑到第二波冲击影响,要有2-3个百分点的减值,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大胜利。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非常难得。

  • 鹏城政事 | 深圳市委书记重磅解读!2020深圳发展的方向和重心定了!

  • 深圳宣布“新基建”!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热潮!超万亿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来了

  • 鹏城政事 | 重磅!深圳宣布在深莞边界开建两所大学!190平方公里科学城将彻底打通!

  • 人口1000万的深圳用黑科技抗疫成功:这就是中国城市未来的样子!

  • 中央最高指示:内部讲话全文首次公布!深圳最新部署来了!超级工程将全面复工

  • 深圳“悬赏”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可获亿元级奖励!

  • 《光明日报》头版:超大城市应急治理的“深圳探索”

  • 鹏城政事 | 深圳宣布紧急立法!22条,事关超1200万人、200多万企业的重大决定来了

  • 重磅!广东就疫情防控作出特别决定

  • 2020深圳55个机会来了!

  • 一图读懂 |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 鹏城政事 | 激动!深圳一天内启动3个重大项目!全球领先、国际顶尖的医疗中心来了!

  • 深圳,好在哪里?

  • 鹏城政事 | 深圳再引进一所大学!超5万校友已到,与深圳2.1万亿产业发展高度契合!

  • 市委书记化身“招商专员”!深圳全球招商,这些产业将再次爆发

  • 新华社:大破大立,深圳强攻科研体制“市场化”改革(系列一)

  • 新华社:开创科研管理新范式,裂变创新驱动强能量(系列二)

  • 新华社:欢迎奇思妙想,深圳打造颠覆性技术策源地(系列三)

  • 新华社:扶上马送一程,深圳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系列四)

  • 新华社:深圳打造创新母体,向“全球智慧孵化器”奋进(系列五)

  • 新华社:深圳打造“高颜值”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系列六)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数据分析 | -6.8%!GDP都去哪了?今年是否下调经济目标?官方最新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