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與拋棄自己的父母相認嗎?

墜入人間的太陽男神


你會與拋棄自己的父母相認嗎?

我想,我是不會的。

可能會有人說了,畢竟你們有血緣關係,是親人。但我想說,有血緣關係就是親人了嗎?

我認為,在你成長時期陪伴你的爸媽才是親人,在你奮鬥時期陪伴你的愛人才是親人,在你該享天倫時期陪伴你的兒女才是你的親人,在你彌留之際陪伴你的家人才是親人。

陪伴你的,才是親人。生而不養,遺棄你的,不是親人,是罪人。

或許他們原因有很多,苦衷也有很多,但事實就是,對於我來說,他們的突然闖進我的世界裡的陌生人。

人與人的相處,人與人的親情,必然是日積月累的。一見鍾情的必然是愛情,絕對不可能會是親情。

同理,一個陌生的人,陌生的臉孔,突然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張口就告訴我,我是你爸爸(媽媽),親生的。而一直陪伴你的,拉扯你長大的人,突然就變成了跟你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

你讓我如何能接受?

當然了,他們必定會有一套千篇一律的說辭,不在乎他們那個時候有多麼多麼困難,有多少多少苦衷。

但是我想問,你這些煽情的表演,跟我有什麼關係,在你們決定遺棄我,而且已經那麼做了的時候,你們憑什麼認為我會原諒你們?

不管你們懷著什麼目的,能彌補我在你們那裡缺失的關愛和陪伴嗎?而這樣的陪伴和關愛,我的養父母卻一直在給予我,我能離開他們而投入你們的懷抱裡嗎?

當然不可能。

這樣的事,在我身邊有很多真實的例子。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親生父母送養給了別人家。養父母家裡沒有孩子,對她很好,也從來沒有人告訴她,她是保養來的。

直到她上中學的時候,她親生父母那邊突然來了個人,自稱是她舅舅,帶了好多吃的,用的,還給她買了很多衣服。

她放學後,她養父母告訴了她身世的真相。她當時就崩潰了,完全接受不了。最後哭著鬧著把她舅舅買的禮物全部扔了出去,也把她舅舅趕了出去。

然後她回了學校,幾天以後,她自己輟學偷偷跟著別人去深圳打工了,再也沒有回過家。

結語:

為人父母者,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大過錯。為人子女者,養父母老,是盡孝道。

嚴格來講,私自拋棄孩子,不管是送養也好,都是犯了遺棄罪的。


睡覺會變白z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沒有萬不得已沒有那個父母願意拋棄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拋棄自己的孩子,想讓他有更好的生活,因為父母的無能為力,孩子跟著只會受罪,有的孩原諒,是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學會原諒。

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對於每個父母都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對於生出小孩是重病,父母卻是最痛苦的,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是終身的癱瘓,終身的不能治癒,救治重病的孩子會拖垮這個家庭,拖垮父母的精力,而且孩子長大了也會吃苦受累,也許會被別人歧視,也許會獨孤一輩子 ,父母不可能有時間陪孩子一輩子,即使想,時間也不會應許,父母也是考慮太多,糾結了太久,需要放棄自己的心頭肉,也許一輩子都會會在內疚和自責中,也許一輩子會良心不安,放棄孩子,,父母的心裡傷害也會很大,但是需要諒解父母的不易,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現在和你相認你都需要相認,畢竟血濃於水,如果你在養父母家裡長大吃,我感覺你還是不能回家,只要相認原諒就好,因為養父母養育你這麼大也不容易,需要你陪著他們變老,如果你有能力,偶爾回家看看自己的親生父母。

我親戚的一個孩子,剛生下一起都還好,醫生也說健康,可是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卻沒有表情,頭也不會轉動,可能一歲左右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腦癱,這一家人的天塌了,開始想各種便辦法給看病,四處求醫,兩年下來欠了太多的外債,實在是沒有借錢的地方 ,家裡還有連個小孩,父母為了給孩子看病,家裡的小孩沒有人管,到了上學的年領了卻沒有錢去上學,也沒有人接送孩子上學,最後溫飽都是問題了,孩子們靠村裡的鄰居親戚養活著,村裡人都勸說他們放棄這個孩子,畢竟還有這麼多人需要生活,時間一輩子,即便是這個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怎麼辦呢?也許活著對於孩子也是一種受罪,他們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堅持看病,可是不幸在一次降臨,孩子的爸爸出了車禍,家裡的生活更是無能為力,一大家子沒有了經濟來源,父母幾乎崩潰,看著家裡可憐的孩子,年老的父母,車禍的丈夫,他們逼迫無奈選擇把孩子送走了。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也許是命運的捉弄,讓一個好好的家庭支離破碎,這種情況我們還選擇不原諒嗎?我們還能責怪父母嗎?沒有萬不得已,誰願意這麼做呢?

人生一輩子很短,每天記得微笑,微笑會帶來好運氣,每天記得原諒,原諒了別人,自己也會覺得快樂,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需要堅強面對,我們需要努力奮鬥,積極向上,至於命運如何對我們,我們誰也不知道,我們只要努力了,其他的就交給命運,我們好好活著,其他就順其自然,我們活著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無能無力。


勿念A勿戀


不會的,既然有拋棄的心為什麼還要認呢?不是給養的父母添煩惱嗎?人總不能忘恩負義吧!不管什麼原因都不值得原諒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