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李陵事件”為什麼司馬遷會被牽連受了腐刑?

佛洛一德彪


這件事情原本和司馬遷並沒有關係,只是司馬遷替李陵辯護,但判斷有誤,導致他遭受宮刑

(李陵)

李陵投降事件

天漢二年,漢武帝劉徹想要給自己的大舅哥封侯,但他之前的戰績實在是慘不忍睹,因此,漢武帝準備讓他帶兵去攻打匈奴,就是出去鍍一層金,然後回來好給他封侯。當時漢武帝派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帶領三萬大軍押運糧草,李陵感覺有點屈才,所以不願意幹。他向皇帝請命,要去前線打仗,皇帝告訴他,自己只有5000匹馬了,你要是沒意見,就帶5000人去前線吧,李陵當然欣然接受,這可是揚名封爵的大好機會。與此同時,皇帝讓路博德率軍在路上迎接一下李陵,而路博德這兄弟之前也是做過將軍的,憑什麼給這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小子做手下。因此他給皇帝上奏,大意就是說,現在匈奴馬正肥,不如等到來年開春,自己和李陵每人率5000人去,兩路夾擊,肯定可以取得大勝。皇上以為是李陵反悔了,很是生氣,就讓李陵立馬出發,沿著當年趙破奴將軍的行軍路線,在受降城駐紮。李陵無奈,只好帶領大軍上路。前期一直無事,他把沿途地形繪製成地圖送給漢武帝,漢武帝很是高興,大臣也紛紛誇讚他有李廣的風範。可惜好景不長,他被三萬匈奴主力包圍,他幾次帶兵突圍,都沒能成功,匈奴也怕了,

原本以為是一群綿羊,沒想到是一塊硬骨頭。就在匈奴準備放棄之時,李陵軍隊中出現了叛徒,他告訴匈奴的頭頭,說這是一隻孤軍,他們快堅持不下去了。匈奴聽後大喜,因此再次進攻,李陵的部下勸他投降,效仿趙破奴將軍,以後再回去。李陵不肯,再次發起突圍,這次自己這一方有400人逃了出去,李陵也力竭,無奈之下,只得投降。

(漢武帝劉徹)

司馬遷受牽連

回來的人帶來消息,朝中一片譁然之聲,紛紛聲討李陵,誰都可以投降,就你李陵不行,因為你是李廣的孫子。這時候,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怎麼看待這件事,司馬遷說,李陵奮戰殺敵,投降可能只是權宜之計。這讓漢武帝很不高興,本來是準備給自己大舅哥封侯,誰知道李廣利如此不堪,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以為藉此機會,可以順便誇一下李廣利,司馬遷卻這麼不知道形式。不久後,漢武帝派人去接李陵回來,這人在邊境轉了一圈,沒敢深入,就跑回來了。但他回來卻和漢武帝說,李陵在給匈奴練兵,不願意回來。漢武帝大怒,誅殺了李陵的妻女。同時,因為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被扣上大不敬之類的罪名,下獄等候被殺。當時被判了死刑的人,可以有兩種方式得到赦免,一種是用錢,大概需要幾百萬。司馬遷哪有這麼多錢,但他卻不能死,父親交代自己的史書還未完成,自己死了,怎麼去見父親。因此,他選擇了第二種,也就是宮刑,即腐刑。出獄之後,他做了中書令,因為殘缺,再也無法進入正統之中。他就在黑暗中默默寫完了史記,之後就失蹤了。

[結語]

他默默的離開了,完成了父親的使命,不在受他人異樣的眼光,他的《史記》被後世所稱讚不已,魯迅先生也說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九月讀歷史


李陵是西漢時期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本人也沒有辱沒先祖的名聲,很會用兵,為人正直,下面士兵對他的口碑也比較好。我們都知道,從漢高祖劉邦開始,西漢一直沒有停止對匈奴的攻打,尤其到了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漢武帝在位55年,有四十多年都在攻打匈奴。“李陵事件”也是發生在攻打匈奴的時候。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派小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戰匈奴,召騎都尉李陵為李廣利軍押運輜重。但李陵不願意輔佐別人,想要自帶一部人馬去攻打匈奴便向漢武帝請命。漢武帝知道李陵的本事,覺得他有乃祖遺風,也理解他的心思,但是沒有多餘的騎兵給他,李陵說沒關係,只要步軍五千就可以。漢武帝被他的豪壯之氣感動,就答應了。

李陵以五千步兵孤軍深入,和匈奴單于相遇對峙。開始匈奴派出約三萬騎兵圍住李陵,見李陵所部人少,立刻發起衝鋒,但李陵佈陣有方、絲毫不亂,最後把匈奴三萬人擊退,還追殺數千人。

後來,匈奴單于又召八萬鐵騎合眾圍攻。敵人十倍於己,且是騎兵,李陵的隊伍抵不住了,一邊打一邊撤。一路血戰,擊殺敵軍數千人。匈奴倚仗人多,想要拿人數耗死李陵,但是李陵只有敗象,沒有潰散,匈奴一時也吃不掉李陵,因為一路南撤,離邊塞不過百里之地,單于心裡膽怯,疑心李陵有大軍埋伏,準備撤軍。就在這時,李陵軍中有個軍候因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敵,把李陵沒有後援的情報都告知單于,匈奴於是全軍壓上,李陵力戰難脫,南逃時,成安侯韓延年又戰死,李陵自覺無顏見漢武帝,遂束手就擒。

漢武帝得知李陵投敵,勃然大怒,問太史令司馬遷應該如何處置。司馬遷是李陵的朋友,知道李陵為人,說李陵轉戰千里,雖敗猶榮,“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本來漢武帝就因為他投降而生氣,現在聽到司馬遷這樣說,更是氣上加氣,結果被盛怒之下的漢武帝處以腐刑。

漢武帝后來也知李陵孤軍無援,力有不逮,派公孫敖將四萬步騎深入敵後營救。公孫敖無功而返,公孫敖怕漢武帝責怪,敷衍搪塞,說李陵正在教匈奴練兵,使的漢武帝在盛怒之下族誅李陵家室,其實此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緒。

李陵自知慚愧,本想戴罪立功,保全老母,可惜全家被殺,斷了自己的後路,還為世人所恨,自己也無法再回去了。後漢武帝死,輔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舊時好友,派李陵的故人去招李陵。李陵說:“歸易耳,丈夫不能再辱!”。最後終死匈奴。


峰峰說史


司馬遷為什麼遭受腐刑

司馬遷憤而著《史記》流傳千古。而才華橫溢的他被皇帝處以腐刑,其原因何在呢?

司馬遷自幼酷愛祖國的文化,十歲能背誦古文,從青年時代起就開始到各地考察風俗,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初仕郎中,漢元封三年,繼任父職為太史令。天漢二年,正當他施展才華,全身心地投入撰寫偉大的歷史鉅著——《史記》之時,卻被漢武帝投入監獄,並處以腐刑,蒙受了奇恥大辱。那麼,其受腐刑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認為,當時漢武帝派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酒泉抗擊匈奴,同時又派李陵率五千步兵,接應李廣利。當李陵率兵深入匈奴之地後,卻遇上匈奴的主力,儘管李陵帶領將士奮力抗戰,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而降。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十分惱火,滿朝文武官員趨炎附勢,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但是,司馬遷卻站出來替李陵辯解,這就冒犯了漢武帝的龍顏,由此被投入監獄,受了腐刑。


對於這個傳統的說法歷來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司馬遷遭受腐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沮貳師”,即詆譭漢武帝的寵臣二師將軍李廣利;“誣上”,司馬遷極力為李陵的失敗投降辯解,顯然是歸咎於漢武帝。因為漢武帝給李陵的兵力太少,且又都是步兵。當李陵陷於困境時,又無得力的將領去接應,從而導致孤軍無援,兵敗而降;“為李陵遊說”,即為李陵投降變節開脫罪責,甚至說好話。


還有學者認為,司馬遷受腐刑還有漢武帝難以說出口的原因,這就是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司馬遷的《史記》,有許多進步的方面,如肯定秦王朝的歷史功績,同情在漢王朝殘暴統治下爆發的農民起義,不為漢朝統治者歌功頌德。而且,司馬遷撰寫《史記》,具有“不虛美,不隱惡”,堅持真理,秉筆直書的精神,敢於揭露當時君主將相的種種**等,這些都是漢武帝以及他所寵信的將相所不能容忍的。衛宏《漢書舊儀注》也說:“司馬遷作《史記·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因此,李陵事件,只是漢武帝對司馬遷進行迫害的一個藉口而已。


還有的學者認為,司馬遷受腐刑,是漢武帝的剛愎自用、事事獨斷的結果。武帝在位54年,先後任命丞相13人,御史大夫18人,這些丞相和御史大夫,或曲意逢迎,或恭謹保位,無人敢於犯顏直諫。司馬遷為李陵辯解,本意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利益,減少人們對朝廷調兵不當的指責。可是在盛怒之下的武帝,根本不體察司馬遷的苦心,不等他把話說完,就將他下獄治罪,處以腐刑。另外,司馬遷受腐刑與漢武帝的變態性格有關。漢武帝晚年,乖張暴戾,聽不得一點兒不順耳的話,動輒就對大臣加罪。所以,武帝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行為不加寬容,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