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紛紛來朝

今日看点: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大家好,这里是猿人说史,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唐朝的天可汗制度。唐代盛世,治道最称,而太宗、高宗等,俨然得兼当时国际之元首,被尊为天可汗。唐太宗时,中国与西北边外各邻国,产生一种近于维系国际和缓关系之机构,即所谓天可汗制度。天可汗,亦称天下皇帝,盖可汗为西北诸国对国君之通称,天可汗,犹言出众可汗之可汗也。天可汗如遇各国间发生纠纷,则当为之裁判解决,如遇有侵略人国者,即须调遣各国军队以抗拒之,受侵之国,亦得请天可汗予以援救或抚恤,各国亦得受征至唐平乱。各国君主,如遇有死亡或缺失者,其嗣君继位,亦必由天可汗诏册立,以示承认。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李世民

考天可汗一尊号及其制度,起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平定东突厥之后,而其扩充与发展,则在唐高宗平定西突厥后。《新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四月戊戌,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按西北诸君长请上尊号,本以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而起,故于正月大破东突厥,至四月,而诸国君长或使臣,遂共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李世民

盖突厥自西魏至北周时已渐趋强大,其首领吐门可汗崛起漠北,称伊列可汗。传子木杆可汗,势浸增,夷柔然,破嚈哒,降吐谷浑,东结契丹,北灭结骨。威令远自辽东,西达亚洲西北。木杆驻东方都斤山,后属东方诸国,令从弟达头可汗,居千泉,控制西北诸国。前者称东突厥,后者称西突厥。西突厥更与东罗马连和,而屡压波斯。东突厥则于隋唐之际,数为中国边患。故至贞观四年,东突厥平定及西突厥亦投降后,诸国曾受突厥压制者,皆喁喁望治,而欲得一防止其再起之策,乃共推唐太宗为天可汗。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其后,以西突厥内部纷争,叛服靡常。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乃命苏定方统率诸军,平定西突厥,擒其首领沙钵罗可汗。而旧日役属于西突厥诸国,更归向于唐,受天可汗指挥。越四年(显庆六年,公元661年),虑大食之侵扰,乃以西域十六国置为十六都督府,其出自昭武九姓之康、石等国,亦并置为都督府。以各该国首领兼为都督,而天可汗组织遂更为扩张,唐代对西方之交通亦更为发展。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李治武则天

唐代天可汗制度,其设施由太宗贞观时起,经高宗、武后以至玄宗,历百余年,相沿未替,至安史乱平,代宗去世,始渐消歇。而此曾传演百余年之天可汗历史,复可折为三期。大抵自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平定东突厥以后,下至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平定西突厥时止,凡二十七年,是为此制度之初期发展,其时参与诸国,多以联结大唐声威,以防范突厥再起为意向。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万国来朝

自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天可汗于西域十六国与昭武九姓诸国等设都督府与诸州,以诸国之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为一种军事上之联防,至玄宗天宝十载年(公元752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于怛罗斯城为大食所击败,其间演变,凡九十一年,是为此制度之中期;其时所参与之诸国,多以联结大唐军力,以抵抗大食侵凌或防御吐蕃寇掠为意向。自玄宗天宝十载年(公元755年)安史乱起,以至代宗去世后郭子仪于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亦卒,凡二十六年,此时凡唐帝与名将为西北诸国所推重者,皆先后凋谢,而天可汗制度亦无形解体矣,是为此制度之衰落时期。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郭子仪上寿图

唐太宗为天可汗,是当时各国心悦诚服表现出来的,不是以武功造成的,故太宗对于国际和缓产生极大之组织作用。太宗于西域各国设都督府及羁縻州以为和缓各国的机构。当时西域各国间发生争执时,太宗便派唐军平定之,并给以适当之制裁。就是中国有事,太宗亦可征调西域各国军队帮助唐军,以下便是唐太宗在维系国际和缓之行动。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李世民

一为平龟兹。龟兹就是今之库车,贞观二十一年,其王布失毕嗣位,屡失臣礼,侵渔邻国。及焉耆谋叛,布失毕遣兵助之,太宗大怒,诏以阿史那社尔前部都降,凡得七百多城,勒石纪功而还,后来以龟兹为安西都护府。二为平天竺。西域之南,有天竺,就是今日之印度。其国有五,而中天竺最强,自古为中国兵力所不及。贞观时,王元策奉使至其国,会天竺王卒,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兵攻元策,元策单身逃遁到吐蕃西境,征西域诸国兵,吐蕃和泥婆国都遣兵赴之。元策率领进讨,径到天竺,连战三日,大破之,城邑聚落,投降的有五百八十余所,俘那顺以归。唐室威夷,遂震于西南海。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威震四海的李世民,番邦纷纷来朝

龟兹古城

总结

天可汗制度之作用,不唯唐代声威之远播,太宗、高宗等得享国际盟主之殊誉,盖天可汗之推尊,虽其主旨在维系所参与诸国之安和,与商旅交通之发展。然其影响,遂使中外文化亦随着交流并进。如叙利亚传入波斯之景教,即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其大师阿罗本,经碎叶东来,即于太宗贞观九年抵达长安,初称波斯教,旋称大秦景教,又波斯之祆教。其大师何禄,亦于贞观五年经碎叶入华。其他如中亚之音乐与艺术及杂技等,亦多沿之盛行于唐。而中国文化,亦沿之传入中亚与西亚,如法律、绘画、蚕丝纺织,乃至造纸技术等,亦因之西传。可见天可汗制度之推行,其于国际局势,及中外交通,商旅文化、宗教之传播交流及影响既巨且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