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爸爸都是為你好!

女朋友晚上吵着要去看电影?

突然没有加班晚上不知道做什么?

别着急,打开美团,看看最近有什么好电影。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这部《狗十三》,我内心在想,作者到底是多么愤世才能想到这么带劲儿的标题(狗13)?

《狗十三》爸爸都是为你好!

午夜场电影在万达拍的,嘘... ...

当然啦,在订票之前我还是做足了功课的,没想到这部影片在2013年的时候竟然是“禁片”,在豆瓣评分是8.4,美团的评分是8.5,据说是导演曹保平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拍的那么好的,当然啦这些都是噱头。我已开始在想狗13的故事无非也就是国产片中那些车祸,失忆,堕胎,背叛之类的,但当我看完了以后我才知道,我一开始太小看它了,真的,这部影片用最最真实的故事将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我,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你也是难免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影片一开始的时候,李玩爸让爷爷给孩子取名,因为是男孩儿取名为昭昭,特别提及因为之前是女子,起名都是玩儿一样,才叫李玩,特别是从爷爷奶奶到爸爸继母竟然都是默默认同(开始提及的是重男轻女)。

李玩爱好物理,特长也是物理(影片后半段物理全省第一),爸爸却在老师的主张下强行修改了孩子的兴趣。看到这里我心中替李玩感到委屈,让我联想起我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可是我就是对物理一窍不通,每次考试100分满分从来没有超过25分,这让我感到绝望却怎么都学不会,但是我文科成绩特别好,语文几乎满分,英语120分满分总是115,政治,历史,地理从来不扣分,就唯独数学和物理怎么都超不过25分,后来在班主任对我说出去别说你是我学生之后,我转去了文科班。

闲话少叙,就这样,李玩爸为了哄孩子开心给他买了一只狗,故事就是从这条狗开始,爷爷奶奶秉承着一句人和畜生怎么能养一起呢,当李玩得知狗是爸爸送来的时候也是拒绝的,后来不管是在这个狗可怜的眼神中还是在怎样的心情之下(因为我没养过宠物所以没法体会),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然后开始了养狗、遛狗、做狗食等等,人与狗感情越来越好。

影片的高潮从爷爷把狗弄丢了开始,李玩在疯狂找狗的过程中讲爷爷推倒,然后重头戏就来了,在找狗找的全家鸡犬不宁的时候,继母提出建议,给她找来了一只新的“爱因斯坦”的时候,这是李玩第一次彻底的愤怒,因为全家都指着那条“爱因斯坦”说这就是你的“爱因斯坦”,这件事已经严重超出了一个孩子的认知范围,特别是当她的堂姐在受到奶奶一个眼神的授意之下也说这就是“爱因斯坦”之后,李玩爆发了,冷战,摔碗,喝酒,甚至后来把“爱因斯坦”放在一个高高的大门之上,都是不能够接受这样的“爱因斯坦”。

李玩就是在那晚喝酒之后在回家路上问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狗十三》爸爸都是为你好!

手机拍的,就这条件... ...

爸爸是为你好=被迫成长

李玩的第一次成长是在被自己爸爸打了之后,影片的镜头是一个充满蒸气的浴室里一个幼小的身躯遮掩着成熟的美,就这样就长大了?!

当时在电影院看到这里我是很气愤的,可能是因为我也是个很偏执的人,我的成长环境又与李玩非常相像,这样的画面当时让我想到我小的时候就会有些血气喷张,可当我现在坐在这里写着文字的时候,内心却又无比的平静,转念一想,当我们能够平静地接受,甚至能够理解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我们也“长大”了呢?只不过我认为影片中的成长是被迫成长。

“爱因斯坦”=主动成长

本来李玩把爱因斯坦放在大门顶上就是内心不接受“爱因斯坦”,可当蝙蝠一事了结之后,她与“爱因斯坦”忽然有种莫名的感觉。如果说“爱因斯坦”是她生活的闯入者,那么在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她又何尝不是父亲与继母的闯入者呢?

成长是未知的,你给了她怎样的教育,他一定会沿着最初的导向,不停成长。

就像在突然出现的弟弟的生日宴上,就像莫名其妙在爸爸应酬的酒局中,就像努力学好英语,到红烧狗肉中的那一句“谢谢叔叔”,“我真怕它会扑过来”,看着弟弟训练时她的一脸冷冰冰。

《狗十三》爸爸都是为你好!

我们,终于都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