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第三方機構對上市公司的做空行為,是監督還是有意為之?


一個例子,

早在2月份,做空機構,渾水公司,公佈對瑞幸,捏造財務,運營數據,造假。

因此,做空瑞幸股票。

消息出後,瑞幸股價,應聲大跌了。


腦洞認知新思維


第三方機構做空股票,不是監督,是有意為之。

本次做空瑞幸咖啡的渾水,就是一家對沖基金,其本質就是通過做空盈利,而不是監管機構。做空的邏輯是高位賣出股票,建立空頭頭寸,然後是發佈做空報告,引發股價大跌,低位買回股票償還融券股份。

渾水做空股票可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嚴格甄別選擇,渾水對做空股票標的調查是不計成本、面面俱到的。

渾水以做空中概股東方紙業而一舉成名,接著獵殺了嘉漢林業、網秦、分眾傳媒、大連綠諾乾脆,最近是做空港股的輝山乳業,現在是做空中概股的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已經承認22億元交易異常,股價大跌超過80%,從做空來看,渾水已經獲得成功,收益巨大,

渾水做空最大特點就是做空報告是公開的,也就是可以供人審閱的,說明其膽氣十足,經得起質疑,

渾水創始人布洛克認為,“禁止賣空是對造假公司的施捨”,確實,做空者就是那隻森林啄木鳥,專門吃害蟲。

在A股市場做空可能需要承擔風險,搞不好就會以傷害上市公司信譽罪被立案,承擔刑事責任,


杜坤維


做空機構不是市場的監督者,而是市場的參與者,他們做空上市公司,是為了獲取自己的利潤。世界知名的做空機構包括渾水、香櫞等,主要出現在美國等有做空機制的國家,他們的利潤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出售做空報告。在國外的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可以通過做空一家公司的股票來賺錢。在選擇做空目標的時候,他們會參考第三方機構的做空報告,就像我們A股投資者,在買入某隻股票的時候會參考券商研報一樣。出售報告獲得的利潤並不多,所以很多機構放棄了這塊業務,將報告免費公開,通過其他途徑賺更多的錢。

圖:渾水機構創始人

第二種利潤,來自於與律師事務所的合作。當一家公司因為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被做空機構做空後,股價會直線下跌。投資這家公司的投資者,會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律師事務所會代表投資者發起集體訴訟。不收勞務費,但要分享賠償金。賠償金非常豐厚,很多律師事務所以此為生。

著名的安然造假事件中,二級市場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74.1億美金賠償。這麼大塊肥肉,做空機構當然不會錯過。所以,他們會與律師事務所共同合作,尋找目標,一起賺錢。

第三種利潤,是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分享做空股票的利潤。這個很好理解,做空機構發佈做空報告前,先聯繫好有資金實力的基金公司,讓後者賣空目標公司的股票。做空報告發布後,上市公司股價大跌,基金公司就可以在做空交易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後面的事大家都懂,按照約定“分贓”。

最後一種利潤是最豐厚的,所以有些做空機構不惜冒著風險,對一些公司進行惡意做空。比如香櫞做空恆大的事件。

綜上所述,大家看到的第三方機構做空上市公司,並不是在行使監督職能,更不是高尚的公益行為,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不能不信,也不能盡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