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條件成為像移動公司那樣的運營商嗎?

十年守望


華為有條件成為像移動那樣的運營商嗎?我覺得沒條件,不可能!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在問通訊設備製造商可以成為通訊服務提供商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公司。

華為,國內著名民營企業,全球第一大的通信製造業企業,5G通訊技術領導者,2019年全年營收8588億元,淨利潤627億元,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世界五百強排名在61位。

中國移動,國有獨資企業,國內三大通信服務運營商之一,坐擁9億用戶,2019年全年營收7459億元,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6744億元,淨利潤為人民幣1066億元,世界五百強排名第56位。

兩家公司從體量上看似乎相差不大,世界五百強排名也非常接近,但是為什麼華為成為不了中移動呢?首先華為的營收裡面有超過40%來自於消費者業務(手機終端等),但是其企業的核心方向還是運營商業務,也就是為國內外的通信服務運營商提供設備。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華為也是靠著運營商慢慢發展起來並逐步涉及手機終端等消費者業務,現在如果讓他去做運營商,先不說國家是否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光建設基站的投入估計華為現有的營收很難支撐。就拿現如今的5G來說,三大運營商的基站總投入就要突破萬億,而且通信服務因為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需要源源不斷的投資改建設備,這麼大的投資可能需要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甚至有些偏遠地區的基站鋪設本身就是虧錢在做,對於華為這樣的民企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辦到的。



網科前沿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是沒有條件成為類似中國移動那樣的基礎運營商的,不是給不給華為做的問題,而是做不做的起,值不值得做的問題。

華為是可以申請成為運營商的,但是基礎運營商現在並不賺錢。

中國的通信業,是一個開放的行業,就現在來看,不管是外資也好,還是民資也好,都可以去申請經營通信業的業務,乃至是基礎運營商業務。

現在為什麼沒有外資,也沒有民資去申請基礎運營商業務呢?就是因為中國的基礎運營商業務對資本市場來說就是一個雞肋。

中國的基礎運營商,工信部要求的普惠性的服務提供,要求太嚴苛了。

中國工信部不斷的提高對基礎運營商的覆蓋率要求,不管是固網也好,移動通信也好,這需要鉅額的成本。而這個也是中國的光纖覆蓋里程以及各種制式的基站數量都高居全球之首的原因,中國一個國家的基站數量,要遠超過全球剩餘的其他國家的基站數量的總和。

而且就工信部要求運營商提速降費,現在中國運營商的單用戶收入,不管是手機也好,寬帶也好,都進入了薄利多銷,甚至是微利多銷的水平,投入產出相差太大,資本覺得不合算,不賺錢,所以才不願意進入。

很多人說什麼運營商日賺幾個億,我就想問問,讓你花萬億級別建設一張網絡,再每年花千億級別的資金,去每年賺一千億,你願不願意幹?這還是最賺錢的中國移動,換成聯通和電信還不如這個。你試著把億去掉,你自己想想。先投1萬,然後每年的盈利還要再投入進去,做好了每年拿走1000,做不好可能只能拿200-300,甚至還虧本,這個買賣你還得勞心勞力的看著,不是投錢了就不管了,你願意不願意幹?

華為成為運營商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現在就全球來看,華為最大的三個運營商客戶就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歷年的市場份額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佔比都至少在一半左右。

而如果華為成為了運營商,就需要和三大運營商從合作伙伴變成了直接競爭的對手,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又怎麼可能放心的購買華為的服務和設備呢?很顯然的是華為將失去這三個最大的客戶,對於華為而言,這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總而言之,華為是不可能成為和中國移動一樣的基礎運營商的,一方面是現在中國的基礎運營商絕對是一個雞肋,沒有資本青睞,二來成為運營商之後,最大的三個運營商客戶也就丟了,對於華為而言這樣完全是不划算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看到這道題問題時間 我笑啦,我可以明確的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華為公司和移動公司吃的根本就不是一碗飯,移動公司、電信公司、聯通公司是提供通信運營服務的“國字號“運營商。

而華為公司主要是給通信運營商提供硬件和軟件服務的私營供應商。

在業務上來說,通信運營商是硬件設備軟件服務需求方、是甲方單位。

而華為是提供硬件、軟件服務的公司,是乙方單位。

在現實中,甲方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支配權。

眾所周知,國內3大傳統通信運營商巨頭是:移動、電信、聯通

在網上流傳了一個段子“移動,移不動”、“電信,不可信”、“聯通,聯不通”的,後來為了打破這種格局,創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又新增加了一家中國廣電公司,截止到目前,國內有4大通信運營商。

▼我們看看這四家巨頭的來頭,他們有個以下3個特點:

▶特點一:都是“國”字號企業

移動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

稱: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簡稱“中國移動”、“CMCC”或“中國移動通信”、“中移動”)是按照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央企業。2017年12月,公司進行了改制,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56位。

電信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Telecom”、簡稱“中國電信”)成立於2000年9月,是中國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主要經營固定電話、移動通信、衛星通信、互聯網接入及應用等綜合信息服務。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20位。

聯通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imited SH:600050),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控股公司

,主要經營GSM、WCDMA和FDD-LTE制式移動網絡業務,固定通信業務,國內、國際通信設施服務業務,衛星國際專線業務、數據通信業務、網絡接入業務和各類電信增值業務,與通信信息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業務等。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262位。

廣電公司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由財政部出資,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註冊資本45億元。2016年3月7日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向工信部提交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材料,申請在全國範圍內經營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

2019年牽手國家電網進入運營商領域,移動、聯想、電信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排名中,國家電網排名超過華為和阿里!

▶特點二:4家通信運營商各個實力雄厚

看看這幾家公司在世界和中國的排名,你就知道實力非同一般。

中國移動公司:2019《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位列56位,在中國500強排行中排名第8位。

中國電信公司: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141位,在中國500強排行中排名第20位。

中國聯通公司: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262位,在中國500強排行中排名第32位。

中國廣電:暫無數據

▶特點三:均獲得國家頒發的電信運營商牌照

國內通信行業實行的電信牌照制度,沒有獲得牌照資格的公司是無法進入通信運營行業的,這4家公司無一例外的獲得了國家頒發的通信運營商牌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其實,還有國內還有一類是非傳統意義上的運營商,稱之為虛擬運營商

2013年5月,工信部為鼓勵引導民營企業進入電信領域,實施了移動通信業務轉售方案。

從2013年底首批牌照發放以來,共有42家企業分5批獲得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在這些虛擬運營商名單中,有我們熟知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科技、紅豆集團、迪信通、海南海航、蘇寧雲商、國美電器、京東、

合一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優酷視頻)、青島日日順網絡科技公司(海爾)、鄭州市訊捷貿易公司(富士康)等等。

▼那什麼是虛擬運營商呢?

虛擬運營商(VNO—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是指擁有某種或者某幾種能力(如技術能力、設備供應能力、市場能力等)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務或者某幾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係的合作伙伴,電信運營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部分業務交給虛擬運營商去發展。

我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什麼是虛擬運營商”,我們可把虛擬運營商認為是代理商,他們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那裡承包一部分通訊網絡的使用權,然後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把通信服務賣給消費者,說難聽點就是發了牌照的通信業務二道販子。

華為現狀:

我們在反觀華為公司,它只是一家全球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主營業務為:通信網絡、IT、智能終端和雲服務,雖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61位。

但是,華為缺少國家頒發的“運營商牌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沒有這張牌照任何企業都進入不了這個領域,就目前的消息來看,國家還沒有向私企頒發這一牌照的動向。

所以說,華為公司在現階段,無論實力與影響力有多麼強大,它也成為不了像移動公司那樣的運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