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分紅次數創紀錄 債基經理謹慎看後市

截至4月16日,公募基金2020年以來累計分紅次數已達1417次,創同期分紅次數紀錄,其中債基分紅佔據大半江山。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分紅代表了“落袋為安”,表明基金經理對後市持謹慎態度,尤其是債券市場在經歷了近兩年半的牛市後有可能轉熊。也有基金經理認為,分紅並非不看好後市,而是在當前時點,債券配置難度加大,分紅也是主動壓降規模的一種做法。

各有考量

今年以來,已發佈分紅公告的基金中,共有834只債券基金分紅,分紅次數達1034次,佔比72.97%,更有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已分紅多達8次。

4月16日,招商瑞慶靈活配置混合發佈公告稱,以4月9日為收益分配基準日,進行年內首次分紅。截至基準日,招商瑞慶靈活配置混合A的淨值為1.1600元,招商瑞慶靈活配置混合C的淨值為1.1506元,分別可供分配利潤為3949.39萬元和2674.19萬元。

4月16日發佈分紅公告的還有國聯安鑫安靈活配置混合、嘉實中債3-5年國開行C、匯添富鑫利定期開放C、富國泰利定期開放債券發起式、海富通一年定期開放、華安純債A等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今年所有基金已分紅1417次(A\C份額分開計算),遠超2019年同期的870次。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了自1998年以來歷史同期基金分紅次數,發現2020年分紅次數遠超歷史各年,成為同期分紅最多的年份。

對於債券基金的集中分紅,基金業內人士表示,各公司的考慮各不相同。一方面是部分基金經理不看好債券後市,在當前時點分紅選擇落袋為安。基金分紅是將一部分資金退給投資者,也是債基主動壓降規模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最近債市配置困難,隨著市場整體利率走低,想獲得高收益較難,而通過拉長久期、信用下沉能獲得較高收益,但風險可能因此變大。

後市研判存分歧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其管理的某隻債券基金規模在近一段時間繼續增長,期間維持中性的槓桿水平,隨市場收益率的大幅下行以及利率在低位的大幅波動,運用利率品種進行了波段操作,並根據現金流情況擇機增持了信用品種。

對於債券後市,某資管人士李想(化名)表示,目前市場對債券後市判斷存在一定分歧。一部分機構認為經濟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會出現反彈,已持續近兩年半的債券牛市即將結束。另一部分認為債市還有一定空間。但在李想看來,債市下半年大概率會維持高位震盪,因為從政策出臺到經濟反彈還需要一些時間,市場不會馬上走熊,需要一段時間發酵。

申萬菱信基金基金經理唐俊傑判斷,債券在二季度依然處於較好的投資階段,如果沒有重大風險點發生,預計債券收益率將會低位窄幅震盪;如果爆發超預期的重大風險點,債券收益率預計會有一定下行空間。

唐俊傑表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逆週期調節政策持續落地,三季度經濟預計將會出現階段性企穩回升,債券可能面臨階段性調整,但調整充分後也是較好的買入機會。“在新經濟週期到來之前,債券收益率還是易下難上,債券的行情週期預計仍會持續較長時間。”

博時基金對債券市場維持“中性”預判,結構相對偏向中長久期利率債、中高等級信用債,防風險考慮優選城投與部分地產債,可轉債配置性價比不佳,仍需等待安全的配置時點。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