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學習時報》


摘自《学习时报》


摘自《学习时报》


  • 学习时报
  • 2020.04.10年第A4版:学习文苑


摘自《学习时报》


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如果拜师学画,跟老师要一张他的作品,用来临摹学习、观赏,或留作纪念,也是情理中的事。但我在李苦禅先生写的《回忆齐白石》的文章里,看到了他记述的一件旧事,读后却另有一番滋味!

事情是这样的,1923年秋,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头年,李苦禅已考入国立艺专西画系,他白天到校学习,晚间还要经常去拉黄包车攒生活费,经常是熬好一锅粥,等凉了后划成三块,撒上一些虾米糠,当成三顿饭。虽日子过得很拮据,但他尤其珍惜跟齐师学画的机会,师徒二人感情甚笃,齐师不仅不收他的学资,还赠送他颜料、纸墨等,援笔示范,毫无保留。

有一次,齐白石问李苦禅:“怎么不见你跟我要画,是看不起我的画吗?”

李苦禅是这样回答的:“不是,我看您一只手养活一大家子人吃饭。您教我画画,让我看您动笔,又不收我学费,已感激不尽了,哪忍得再向老师要画。”

那篇回忆文章中没有记述齐白石听了李苦禅回答后的反应,但我想先生一定是被这个后生的话触动的。后来有一次,齐白石在他的画上题款时特意写道“门人数百,独英(苦禅)尤殊”,这是对李苦禅画品的赞赏,何尝不是对他人品的认可呢!

李苦禅当然觉得齐白石的画好,否则他也不会决意要投在齐白石门下学画。这段回答先生的话,可以看出李苦禅的为人,别看他外形壮实得像个武夫,可他的心思却细腻、实诚!他想到老师的辛苦,也可能联想到自己初到北京讨生活的艰难。齐白石那时实际上也是一名“北漂”,人生地不熟,加上有些同行对他的画有看法,认为是“厨夫抹灶”,所以,画只能够在南纸店寄卖。同样一把扇面,定价两元,比当时一般画家的价格便宜一半,还少有人问津,就靠卖画的收入养一家人,日子过得实在不宽裕。

李苦禅自己是画画的,最懂画家的成就非一日之功,是靠经年累月的积累而成,正所谓“废画万张笔成塚,砚田耕尽几成家”,一朝成名,背后是几十年的心血付出!李苦禅曾用唱戏人的辛苦比喻自己的绘事:“那唱大戏的看着玩似的,哪一招一式不是汗珠子摔八瓣得来的。”就说刻一方印,不知道要经历过多少次刻了再磨,磨了又刻的苦学勤习,突破自己,突破前人,都要花大气力。就算是画一张...





摘自《学习时报》


摘自《学习时报》


写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