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憶及自己的童年感受,效果會更好,你認同嗎?

天涯問教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憶及自己的童年,那麼將能更容易的理解孩子。有句話說:父母有什麼不能理解孩子的呢?每個父母都是從童年過來的。的確,常理推算孩子是最容易理解的,但是很多父母卻忘卻了自己的童年感受。

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必然是受自己的童年影響的,不管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家長從自己童年接受的教育中提煉教育方式,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

1.遵從自己童年接受的教育。

2.彌補自身童年的教育行為。

遵從自身童年接受的教育

這一點離不開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循環,家長會在潛意識遵從自己童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有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會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己的媽媽的模樣就是這個意思。

在《都挺好》中的蘇明玉一直想要擺脫重男輕女的母親留下的陰影,拼盡全力想要逃離,但後來卻被自己的父親指責:“你現在和你媽一個樣。”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離的,如影隨形。

彌補自身童年的教育行為

如果家長的童年不太完整,或者童年時期的某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好,再次出現相同或類似的情節時,家長就會下意識迴避,或者出現強烈的意願扭轉。

比如說如果家長的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當家長教育孩子時就會出現錯位彌補自身的遺憾或創傷,極容易對孩子產生溺愛情緒,當然也可能對待孩子冷漠,就像父母當年對待自己一樣。

如何終結循環的噩夢,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1.家長需要轉變自身的認識,孩子的童年並不是你的童年,你可以理解孩子,但不能把孩子想象成自己。

2.正視孩子的需求。許多強迫孩子吃飯的家長,童年一般都有飢餓的經歷,他們總會覺得孩子餓,其實是家長把孩子想象成了童年的自己讓孩子“替自己吃”。

3.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學會共情。

結束語

成長的過程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過傷害,雖然留下的傷痕未曾察覺,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又會不時被喚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光要憶及自己的童年,更要警惕童年陷阱,讓孩子不要再經歷自己曾經的傷害。

我是青松,高級育嬰師,長期研究兒童中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傳播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每日更新育兒常識和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


青松家庭育兒


不少父母常說的話就是我們小時候怎麼怎麼樣,我看這事兒也是優劣各半吧。

1,用自己以往的經驗教育下一代使孩子少走彎路。

父母在自己成長的生活經歷中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情,這裡面有經驗也有教訓,每一個父母都願意把自己的經驗或者教訓隨時告訴給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比如,有的父母,因為上下級關係的問題,讓自己發展不順利,所以他就特別重視孩子在這方面的事情,經常囑咐孩子要搞好上下級關係,免得吃虧。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學霸,他就會經常把自己學習的經驗告訴給孩子,讓孩子也按他自己的這個方式去學習,取得好的成績。

2,現身說法讓孩子更容易相信。

講遠處的道理講別人的經驗教訓,孩子可能聽不進去,而自己父母的走過的路,父母自己的經驗教訓孩子是相信的,所以用自己的感受去教育孩子,比用別人的事例教育孩子,孩子更能接受。

3,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孩子,有一定的侷限性。

因為父母和子女所處的年代起碼在20年到30年以上的間隔,那麼在這麼長的歲月裡,時代已經向前走了,一切都在發展,父母有些經驗,還是適用的,但是有些經驗已經不那麼適用了,如果父母還用自己的老經驗,一定要求孩子接受,有可能會給孩子引錯了路。

所以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來幫助孩子,又不能固執己見的一定要讓孩子按自己的處事方法去做,尤其在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放飛最好。

我是退休的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歡迎您關注


寧老師說


我認同“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憶及自己的童年感受,效果會更好”這句話!

隨著去年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把“原生家庭”這個詞推向了高潮。劇中演員姚晨扮演的蘇明玉,童年遭到了媽媽不公正的對待,爸爸蘇大強由於怕老婆不敢插手對她的教育和愛。在這種既缺父愛也缺母愛的家庭中成長起來,長大極力擺脫家庭,但最後卻還是活在了蘇明玉最討厭的媽媽的影子下! 其中有一集,蘇大強被保姆欺騙感情後要跳水自殺,被警察帶到派出所,賴在裡面不走,各種作,最後蘇明玉發火訓了他,結果蘇大強把她當成了已經去世的老婆,暈倒被送醫院! 蘇明玉哭了,因為她覺得自己變成了她最討厭的母親,甚至比母親還要厲害,“我竟然把我爸罵進了醫院”!



通過上面看,一個人要想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真的是不容易!而童年的一些點點滴滴更是被深深的刻在靈魂深處!

當我們成立了新生家庭後,對原生家庭裡面好的東西、正能量的精神要傳承,那些陳舊的影響我們成長的,致使童年不快樂的就要擯棄!


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1、身教勝言傳

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比絮絮叨叨講道理髮命令重要,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爸爸媽媽就要先做這樣的榜樣!

同樣的爸爸媽媽,拿本書看書,還是拿著手機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一方面要求孩子這樣那樣,而自己卻在孩子面前做著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童年有這樣的爸爸媽媽,肯定是不快樂的,同樣,孩子也會不喜歡!

2、陪伴比禮物更重要

不管誰的童年,最快樂的莫過於爸爸媽媽的陪伴!小的時候,最喜歡老爸老媽帶著我一起出去玩,有時候他們會說,賺錢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可真的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卻不是那麼的歡心!

陪伴不是無時無刻在一起,而是在一起的時候高質量的陪伴,爸爸媽媽能蹲下來聽孩子說,放下來能陪孩子玩,睡前講一本故事書,陪到孩子的心裡!

3、充足的父愛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爸爸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可以給孩子帶來勇氣、堅定,爸爸是一個家庭中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心中的安全島!

現在很多孩子都缺少父愛,經濟壓力等各種因素,造成現在爸爸們忙於工作事業,疏於家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童年有爸爸媽媽一起的陪伴才會更完美!

教育孩子時,謹防三個“太過”!

1、太過嚴厲

對孩子太過嚴厲,會讓他的童年在壓抑中度過,成長的那根弦繃的就太緊,哪一天孩子就會受不了!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輕鬆愉悅的,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間段!父母給予足夠的溫暖呵護,才能讓他長大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虎媽狼爸”當然也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但現在時代在變化,棍棒下不再能打出好少年,相反會讓孩子心理承受負擔加重,會選擇逃避逃離反抗!

每年總會有因為怕爸爸媽媽打,離家出走的少年,更有甚者的孩子會選擇極端方式自裁,一個個悲劇讓家庭教育陷入反思。

我們小的時候也不喜歡爸爸媽媽嚴厲,同樣的道理,孩子也不會喜歡嚴厲的我們,所以我們童年的不美好不能再傳遞給孩子!

2、太過寵愛

太過寵愛就變成了溺愛。有的爸爸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童年得到自己未曾有過的美好,可一不留神容易過度放縱孩子,無節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並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捨不得孩子做家務,過度的殷勤,把孩子養成巨嬰,不懂得感恩,沒有責任擔當。

一旦哪一天孩子得不到滿足,就會由愛生恨,在機場因為沒有得到媽媽錢殺害媽媽的留學生,海歸回來一直啃老的,不讓玩遊戲打媽媽的小孩,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太過寵愛無疑也是在“殺”子,父母不能替孩子擋一輩子的“八十一難”,該捨得用他就用,不能讓父母童年缺失的愛,過度放大給孩子太多的溺愛!

3、太過小心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格外小心,怕髒、怕傷,孩子摸不得、碰不得、試不得,不像以前我們小的時候,這裡爬那裡鑽。

爸爸媽媽的過度小心,讓孩子變得膽小,從嬰兒時期就缺少對物體自我的觸摸感,從而沒了探索的精神,童年被包裝在一個“無菌盒子”裡。孩子失去了活潑的天性!

總之,作為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自己童年的快樂傳遞給自己的孩子,把不好的丟棄,加上新時代正確的育兒觀,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