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研究生導師日常是如何交流的?

carrrrrson


【研究生的確需要和導師經常交流,才能在學術以及各方面得到進步和學習。我是如何交流的呢?三種交流方式!】

  • 第一種,一星期一次的見面交流會。這個時候一般是我們一級的幾個研究生一起和導師開會,彙報自己的一週所做的事情,寫論文的寫到什麼程度了,看書看了哪些書,這個時候導師也會提出一些要求。

  • 第二種,就是在修改論文的時候一般去導師辦公室討論修改論文事宜。需要發表論文,一般在論文需要修改的時候或者編輯部給出修改意見的時候,會找導師去商量,看看論文如何修改。

  • 第三種,就是和導師放假期間微信交流或者一起去餐廳吃飯的時候交流,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比較多,一般會討論很多事情,關於學習上的,關於生活上的,關於學術論文寫作上面的。

  • 這三種是比較多的。


尚未了凡


相信大部分人對研究生導師都有一種敬畏感,日常的交流一般都是圍繞學習,課程和論文等。而我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的,老師"

如果不上課的話,有時候一個月也見不到導師,所以日常還是在微信上問候一下。如果遇到開題,預答辯,答辯的時候,那跟老師的聯繫就很多了,但主要還是圍繞著論文。不是她催著我要論文,就是我催著她要論文。總之,始終跟導師保持密切的聯繫,隔一段時間總要露露臉,這樣導師才不至於遺忘了這個學生。

畢竟導師對學生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 一方面,研究生導師其實在整個研究生階段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研究生一般課程不多,都是一些基本的專業課。大多都是跟著導師做實驗或者做課題,能夠學習到很多東西。最後的畢業論文還需要導師多次修改和指導,才能順利畢業。研究生階段除了導師負責指導,剩下的學習只能靠自律了,而我們往往還需要有人督促才能更好的進步。
  • 另一方面,導師也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職業選擇。如果有一個專攻學術,而且科研水平較高的碩士生導師,許多人可能會選擇走上讀博的道路,跟著導師的腳步繼續往前走,將來可能也會成為一名高校老師,從事著和導師一樣的職業。所以日常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未來規劃都應該多跟導師探討,有時候能給我們指明道路。

總而言之,雖然每次見導師都是戰戰兢兢,接聽電話都是小心翼翼,始終保持著敬畏感。但不可否認,這樣嚴格要求的導師促使我不斷進步。


小太陽同學


研究生與導師的交流方式主要取決於導師是什麼類型的人,我的碩士導師和我的博士導師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因此我也得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與他們交流。

我2002年讀的碩士,導師張老師當年還比較年輕,人比較和藹,很為學生著想,所以我與張老師交流根本沒什麼顧慮,不用擔心話說的到不到位,說的合適了,張老師會笑著點點頭,說的不合適了他會和藹的給指出哪裡說的不對。到我畢業的時候,主動幫我聯繫工作,開始幾個我不滿意,他就一直幫我聯繫了好幾家。雖然碩士畢業15年了,但我一直記著張老師的好,也一直鞭策自己做一個像張老師那樣的好老師。

我的博士導師是一位學究型的老頭,做學問很厲害,在圈內很有名氣。但是,脾氣很讓我們摸不透,每次去見他都心裡犯怵。每次找他彙報工作都得在心裡想好幾套話,來應對他不同的心情,但事情的結果是,他從不按套路出牌,總會弄得我們跟狼狽。更令我們吃驚的的是他的脾氣在我退休的那年突然變好了,突然變得和藹可親,突然變得為學生著想,以至於我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生怕哪一天他又變了回去。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導師,與他們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不要想著去糊弄導師,以他們的智商和閱歷,我們那些謊言都是小兒科,所以有什麼說什麼,真誠的與導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