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哲學是否等同於正確的哲學?

鄧雅雲dyy_


把科學和正確冠在哲學前面是不恰當的,孔子說“思無邪”,作為純粹思想成果,是探索性思辨勞動,生於思,長於想,存於思想,始終沒有離開心靈之海。老子言“道法自然”,凡從古流傳至今的哲學成果都是好的,都是合於自然,符於道的。

有些人不服古人,總覺得今人比古人聰明。然而,事實不盡然,喜瑪拉雅山從古已有,但始終是最高的。我們尊重古人,使文化得以傳承。有些人總以為西方人愛否定古人,可知道嗎?西方復興運動恰恰是要復興古希臘的文明成果,連蘇聯時期的哲學家都說:“德謨克利特教導我們說……”我們見過誰說“老子教導我們說……”可見西方對古代的東西多麼推崇。到現在依然存在的西方文明,其源頭一直是這個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運動。他們哪裡有否認古人的東西之事?而我們有些人卻在西方文明的光環下看不到這些事實。

科學和正確,只能冠在具體的哲學論述和世界觀之前,而不應冠在哲學前面。哲學是個學科,即便在文革那段時間,也沒有完全拒絕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著作,到圖書館都能借到。我當時就是從圖書館借閱的。後來書店也能買到。在當時堅持唯物主義年代,也僅就觀點批判,並不針對整本書。中國歷史上,東漢無神論者王充卻又是相面朮的創始人。相面術一直被稱為迷信、唯心。

哲學,就是哲學。哲學包括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二元論,三大本體論。又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大思辨體系。由三部分組成:本體論、方法論、認識論。

哲學,就是哲學。冠以科學和正確,是不恰當的,不倫不類。如一具體名姓的人王二麻子,有科學的王二麻子和正確的王二麻子嗎?如果有,必有錯誤的王二麻子,但一個王二麻子真,倆個王二麻子假,何者為真?如果是錯誤的王二麻子為真,正確的王二麻子為假。因無分別,錯誤的王二麻子同於王二麻子。反之亦然。科學與迷信亦復如。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雖然,我們人類的認識是從模仿現象開始的,但導致人類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卻是由超越現象的抽象思維實現的。由於現象呈現出來的是它們各自分立的不同,而認識的實質則是要找出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因此,需要我們探尋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原因。

於是,人類運用演繹法,提出公理和假設,建立關於世界演化的物理機制,從而使不同的現象僅只是該物理機制在不同的極限情況下的不同反映。由此,使我們獲得了統一的認識,將各種不同的現象有機地聯繫了起來。

然而,面對同樣的現象世界,可以有多種公理和假設,即存在著不同的物理機制。如何解決選擇的問題,數學、邏輯和實驗都是幫不上忙的,需要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其屬於哲學的問題。通俗地說,凡是追根溯源的問題都屬於哲學的問題,需要我們從整體的和諧出發,給出當下最為適宜的答案。

科學哲學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其主要解決認識的本質問題,即我們人類的認識與認識的對象究竟是何種關係?

一維認識觀包括唯物論和唯心論,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不承認認識與認識對象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都認為人類的認識只是對認識對象的摹寫與反映。反映的對象是客觀世界還是主觀世界,決定了一維認識觀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

這種一維認識觀,還留有模仿現象的痕跡,比較直觀和簡單。然而,細究起來,卻是存有疑問的。比如,如果是客觀的反映,就存在著對錯的問題。如何證明認識的正確呢?數學和邏輯的證明是不充分的,它們需要有認識的前提。而實驗的驗證只具有相對性,其只能在不同的理論中選擇相對有效的理論。

因為,實驗離不開理論的設計、解釋和統計。而且,實驗是理想的,現實卻是複雜的,兩者存在著未知因素的差異。此外,我們人類的認識並不是收斂的,其並沒有不斷地逼近某一個認識的極限。雖然,所有的理論在一定的範圍內都是有效的,但卻仍難免會被完全不同的理論所取代。

因此,我們人類認識的本質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科學理論只是相對於已知的現象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相對於局部的現象,理論與自然界是不可分辨的;但是,兩者的結構卻並不相同,它們只是同構的關係。因而,一旦發現了新的現象,就需要我們構建新的同構系統。例如,同樣是計時的手錶,有機械和電子之分,兩者的結構是不同的。在高溫的環境下,電子錶會走時不準,從而顯現出了它們的差異。

因此,二維認識觀可以規避數學、邏輯和實驗的侷限性。該觀念不再追求認識的絕對性,從而不存在理論正確與否的真假問題。我們只需要根據不同理論的認識效率,來選擇和評判理論。於是,我們人類認識的進步,並不是不斷地逼近真相,而是不斷地擴大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不斷地實現認識效率的最大化。

所以,科學理論更替的本質,是由認識效率高的理論取代認識效率低的理論。因此,我們人類認識的實質,是講故事,用自己編造的故事(理論)來比喻現實的客觀世界。所以,理論僅只是人類認識的工具,而並不是認識對象的複製品。

總之,科學哲學解決的是認識與認識對象關係的學問。認為兩者在本質上相同的,是一維認識觀;認為兩者具有本質不同的,則是二維認識觀。前者受困於認識的真偽,而後者則追求認識效率的提高。因此,科學哲學並不是正確的哲學,其只是關於認識正確與否的哲學,是關於科學本質的哲學。


淡漠乾坤


科學,哲學,都是變化之學,所指的事物都是當時當事的變化結果,是不可重複的,所以經驗沒有永遠的正確,只能就事論是。正確在分分秒秒裡,正確,好壞生死都是正名確認,才是理論上的正確。正確應該是事實。科學,哲學應該是研究為什麼能成為了事實,而上升到理論歸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