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之戰,曹操為什麼不搶袁紹的糧食為己用,而要燒掉它?

用戶95494219469


烏巢之戰,曹操為什麼不搶袁紹的糧食為自己用而要燒掉它?

可以說當時袁紹的實力比曹操要大的多,兵力是曹操的幾倍,而且還有張合,高覽,這樣的名將,袁紹不出現失誤曹操應該沒有取勝的可能,這個時候機會來了,袁紹的謀士許攸應為不滿袁紹派嗜酒如命的淳于瓊去烏巢看守糧草,和袁紹徹底鬧翻了來投奔曹操,曹操不因為許攸是袁紹的謀士而不相信他,許攸建議曹操去烏巢燒燬袁紹的糧草輜重,曹操一聽就知道徹底打敗袁紹的機會來了,作為軍事家的曹操深知糧草對大軍的重要,果斷的派5000兵馬去燒烏巢的糧草,而且斷定袁紹知道烏巢糧草被燒一定會帶兵攻打自己的大本營,對大本營的防守做了周密的安排,袁紹得知糧草被燒,慌了手腳,派張合,高覽兩員大將攻擊曹操的大本營,想迅速擊敗曹操,取得勝利,因為沒有糧草,軍隊在多,也支撐不了幾天,結果張合,高覽雖然英勇,但曹操大本營防守嚴密,根本打不下來,袁紹聽信謀士的讒言,要殺張合,高覽二人,兩人被逼無奈,也投降了曹操,到此時袁紹在曹操的打擊下徹底潰敗。

這場戰役的勝利關鍵是烏巢的糧草,烏巢的糧草在袁紹軍隊的後方,曹操5000兵馬的任務就是把糧草徹底毀掉,目的明確,因為要想把糧草運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有可能在往回運的時候又被袁紹劫了回去,這樣毀糧的作戰目的就失敗了,有可能造成曹操的失敗,所以最好就是把糧草燒了了事。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東漢末年,不僅出現了人禍,還出現了天災。東漢末年,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戰爭也非常頻繁。頻繁的天災人禍,使得東漢的社會經濟遭到了極大破壞。東漢末年人口大量減少,人口從鼎盛時期5000多萬,下降到赤壁之戰時期的500多萬。一方面是人口大量減少,另一方面是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

正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那樣: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由於經濟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人口大量銳減,所以軍隊的糧餉也經常出現供給短缺。東漢末年,各個軍閥或多或少受到糧草供給問題困擾。東漢末年的軍隊,都想盡各種辦法補充軍糧。曹操這麼狠的人物,也多次遭到軍糧短缺的威脅。

曹操為了補充軍糧,在統治區域範圍內實行屯田制度,補充軍糧。建安元年,曹操開始實行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軍糧問題。曹操的屬地是四戰之地,打仗需要大量糧食,所以曹操的軍糧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正式爆發。北方最大的兩大諸侯發生戰爭。袁紹佔據河北之地,管轄土地遠大於曹操,人口也多於曹操。袁紹發動十萬大軍對付曹操。曹操能夠用於對付袁紹的總兵力不過兩萬,雙方實力懸殊極大。一方面袁紹兵多將廣,另一方面糧草供應也非常充足。曹操則兵微將寡,糧草也經常出現短缺。

曹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實現了以少勝多,擊潰了袁紹大軍。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潰了袁紹十萬大軍,斬殺袁軍七八萬。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至關重要的一戰,曹操擊敗了北方最強大的敵人,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曹操之所以能夠打贏袁紹,除了有曹操出色的軍事才華之外,還有某些偶然因素。比如許攸臨陣背叛袁紹,是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

許攸半夜投奔曹操,並且建議曹操將袁紹囤積於烏巢的袁軍糧草全部燒掉。史稱:

“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

曹操果斷聽從了許攸的建議,率領軍隊化妝成袁紹軍隊,擊潰了袁紹的烏巢守軍,將烏巢的糧草一把火全部焚燒殆盡。烏巢糧草大營被曹操焚燒之後,袁軍頓時大亂。曹操趁機對袁紹發起全面進攻,並且一舉擊潰了袁軍主力。

其實官渡之戰,曹操是絕處逢生。如果官渡之戰再拖幾天的話,最終失敗的極有可能是曹操。曹操夜襲官渡之時,軍中已經接近斷糧。史載:

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奈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

烏巢的糧草對於袁軍至關重要,對於整天缺少糧草的曹操來說也非常具有誘惑力。曹操如果將烏巢的糧草收歸己有,一來可以彌補軍糧短缺,二來也可以將多餘的糧食留做他用。為什麼非要一把火燒了糧草呢?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看到糧草估計比親爹還親,如果能將這些糧草運到自己的軍營中,曹操肯定會把所有的糧草全部運走。曹操之所以選擇燒掉糧草,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

曹操火燒烏巢糧草的時候,正是官渡之戰最緊要的階段。曹操和袁紹都處於最緊要的關頭,曹操需要利用烏巢的糧草擾亂袁紹的軍心。如果曹操只是運走糧草的話,袁紹軍隊就還心存希望,希望能夠奪回糧草,而不會頓時全軍大亂。曹操攻擊烏巢之前,就和許攸確定了焚燒烏巢糧草計策。焚燒糧草可以擊潰袁紹的軍心,起到不攻自破的目的。

曹操焚燒烏巢的戰機緊急,如果曹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盡棄。袁紹其實也知道烏巢的重要性,也派了重兵把守烏巢。曹操焚燒烏巢之後,烏巢守軍軍心大亂,曹操才得以趁機擊潰烏巢守軍。如果曹操只是運走糧草的話,勢必會和袁軍有一場血戰。到時候就算曹操可以擊敗烏巢守軍,自己傷亡可能會更大,最終也未必能夠將糧草安全運回軍營。

對於曹操來說焚燒烏巢糧草的難度要遠遠小於運走糧草的難度。曹操焚燒糧草只需要放一把火就可以了。如果可以的話,曹操派一個人偷偷地焚燒糧草也可以。但是運送糧草的話,則非常困難。曹操運走糧草一是速度會非常慢,運送糧草的途中隨時有可能會被袁紹軍隊堵截,曹操也極有可能隨時失去這批糧草。當時袁紹已經派軍隊救援烏巢,曹操參與焚燒糧草的軍隊也極有可能被袁紹軍隊消滅。

曹操固然非常想要糧草,甚至比見到親爹還開心。但是打敗袁紹對於曹操來說更加重要,曹操選擇優先打敗袁紹。焚燒烏巢糧草只是曹操打敗袁紹軍隊的一步計劃,曹操還需要趁機擊潰袁軍主力。曹操的軍隊需要輕裝上陣,投入新的戰鬥。如果曹操被烏巢的糧草所累的話,就會打斷繼續進攻袁紹軍隊的計劃。袁紹軍隊經過恐慌之後,有可能重新穩定陣腳,或者連夜逃回北方。

一旦袁軍穩定陣腳或者逃回北方的話,曹操就失去了打敗袁紹的最佳時機。烏巢軍糧被焚燒之後,袁軍只有隨軍所帶糧草,軍糧出現了短缺。曹操軍中所剩的糧草也不多,袁紹還是擁有軍隊數量上的優勢。曹操再想擊敗袁軍就不那麼容易了。

所以對於曹操來說,趁袁軍大亂之際給袁紹致命一擊才是最佳選擇。曹操焚燒糧草之後,立即率領軍隊進攻袁紹主力軍隊,並且一舉擊敗了袁紹的軍隊,最終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這就是曹操的厲害之處。在糧草這麼大利益面前,曹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以擊敗袁紹為第一目標。所以,曹操才會選擇焚燒烏巢的糧草,而不是佔為己有。


依稀說史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其實無論古今,戰爭的後勤保障都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前提。

公元200年,袁紹率軍攻擊曹操,兩軍於官渡相持。曹操用許攸之計,派輕騎偷襲烏巢,火燒袁軍糧草。

袁軍軍心動搖,曹操擊敗袁紹,統一中國北方。當時,曹操軍也非常缺糧,為什麼不搶糧草,而是燒燬呢?

原因有二:一是、運輸糧草需要輜重部隊,人數較多、行動遲緩、戰鬥力弱,不能勝任偷襲的任務。而輕騎兵能完成偷襲任務,但沒有能力搬運糧草,如果一定要搬運就會減弱戰鬥力被袁軍攻擊。那時,糧草會被袁軍復得,輕騎兵也可能會被袁軍消滅。二是、火燒軍糧的沖天大火能給袁軍更大的心理打擊,能更快的達成整體作戰目標。也是偷襲作戰最簡便完成任務的正確戰略方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