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為什麼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洋洋之語


我是歷史領域島主說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不是蘇聯爽不爽快的問題,而是蘇德雙方都有利益關聯的情況下籤訂的。它簽訂的背景來自多個方面。

一方面,簽訂這個條約,蘇德雙方都有小算盤。希特勒掌握德國命運以前,蘇德就一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矛盾,一戰期間,沙俄帝國開始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中途退了出來,但還是作為戰勝國處理國際事務。

英法對德國實施嚴厲制裁後,由於俄國十月革命產生了新的蘇聯政府,德國與蘇聯的關係也跟著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基於德國需要蘇聯幫他扶持工業及軍需方面的發展。客觀上,這也是蘇德之間達成的某種默契。因為,紅色蘇聯誕生後,英法等西方國家把蘇聯視為了另類,蘇聯也可以借德國制衡英法。

另一方面,隨著希特勒的野心膨脹,第三帝國逐漸擺脫了英法的控制。這時候,蘇聯是處在一個矛盾心理當中。德國在英法綏靖政策的幫助下,不僅軍事力量不斷加強,而且綜合國力也逐漸恢復,加上蘇聯幫他提供一些基礎工業及軍工方面的幫助,德國不僅在世界經濟大蕭條中率先復甦,而且還逐漸成為歐洲一支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力量。

這時候,英法和蘇聯都希望通過德國達到某種目的。比如,英法希望用德國的擴張來制衡蘇聯的強大。而蘇聯也可以借德國制衡英法的傳統地位。

但是,這種若即若離相互提防的形勢並沒有相處太久。1938年希特勒進一步執掌德國軍政大權,對外擴張的野心更加瘋狂。蘇聯反而害怕他強大起來,從而對蘇聯形成威脅。這時候,蘇聯和斯大林也在著手對德國的進攻作必要的準備。

在1938年到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期間,蘇德雙方都在相互試探。一方面,由於英法的妥協和民眾厭戰,促使希特勒變本加厲獲得了英法認可,通過軍事試探等行動膽子越來越大,直到準備吞併波蘭。另一方面,蘇聯也怕德國佔領波蘭後對蘇聯不利。於是在1939年4至5月間提出了建立英法波蘇四國聯盟機制。雖然英法表面上同意,但派到莫斯科的代表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做不了主,致使談判無果。

看到英法根本就不想共同抵制德國,加上波蘭一直對蘇聯抱有防備,斯大林只好另闢蹊徑,正好此時德國也在暗中與蘇聯試探,兩者一拍即合,與1939年8月23日迅速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但這個條約都是表面上的,蘇德雙方都心知肚明。蘇聯之所以同意簽訂這個條約,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德國答應將他的傳統勢力範圍芬蘭劃給蘇聯,便於蘇聯解決蘇芬之間的領土和傳統糾紛。另一方面,德國還同意與蘇聯一起共同瓜分波蘭。

這兩個條件對於蘇聯來說都是百益而無一害。因為,斯大林早就考慮德軍可能進攻的三個途徑,北方的波羅的海、中部的白俄羅斯和南線的黑海。只要把北線的芬蘭卡累利阿地峽控制住,北線入侵的通道就卡死了。而將東波蘭劃給蘇聯,正好使蘇聯的西部邊境向前挪了幾百公里,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而對於希特勒來說,與蘇聯達成和解,就能避免兩線作戰。他自己也在內部發表講話說了,蘇德友好條約,只有對德國有利的時候才有效。所以,當德國閃擊波蘭和拿下法國及西歐以後,他迅速撕毀條約,發動了蘇德戰爭。只不過斯大林還在沾沾自喜,以為德國的進攻準備都是錯覺。從這個層面講,蘇德簽訂這個條約,都是用的緩兵之計,在他們心裡,誰都沒有當真。


島主說事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蘇聯與🇩🇪德國籤屬了互不侵犯條約,為期十年。確定劃分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和利益,是個赤裸裸的大國侵略主義條約,無視弱小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它們可以在條約匡架內為所欲為,不受限制,由此英法二國也失去了最後的法碼,對綏靖主義的惡果自食其果,九天後🇩🇪德國閃擊了波蘭,蘇聯也剩火打劫肢解瓜分了波蘭,幾個月後蘇聯也獅子大張口入侵芬蘭,在損失了上百萬人後奪取了岀海口,並呑並了波羅第三國,成為二天瘋狂無恥的檜子手戰爭狂。











94310417小云


蘇聯為了應對來自西線的可能的戰爭威脅、爭取備戰的時間,於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間,以保衛"西部邊界安全"為目的,在東歐建立的戰爭防備緩衝帶。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英法等國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的必然結果,條約的簽署為蘇聯爭取了更多時間備戰,但也使波蘭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