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風格小楷怎麼寫成中楷?

滅秦


收到邀請,過來看了一下。寫的是真好!我沒有資格說批評指正的話。就自己的淺薄看法說幾句。

第一,小楷是否能寫大?凡事無絕對,肯定是可以,開心就好。但我不支持。

原因在於:1,小楷筆法是點狀較多,鍾繇與其他書家區別在於鍾繇用筆有更多捻管動作,線條向外闊。以小寫大,難在空而不散,難在細節放大後保留精緻感。2,小楷章法和整體氣息顯得古雅,或者說是小格調,一份文人情懷。如果放大了寫,章法也要改。牽一髮而動全身,依勢而動。具體想要什麼效果,這個我也想象不到。

第二,小楷寫大的律動變化。它小的時候,圈圈點點就差不多了,長大以後,還要考慮到線條擺動,絞轉等等線質感問題,所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必定影響到書寫律動。那麼,律動不一樣,它就不再是小楷了,哪怕空有其型,神采不在了。

第三,解決辦法。第一方面就是用筆,考慮的不是筆畫的形態,而是留白和體態營造。第二方面是章法,整體氣息,勢的營造。具體到墨法,書寫內容,落款,印章。第三方面是最難的律動。怎樣以小楷的律動帶入中楷或者大楷,還保持著一份雅緻和古意。不單單是書寫性能解決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懇請各位老師教我[祈禱]拜謝


鹿鳴山房


這是每個書法家都很難解決好的難題。

鍾繇不只是楷書之祖,也是小楷之祖。古代很少有人寫大字,因為書寫的材料都很珍貴,寫字主要是實用而非觀賞,因此,古代書家的小楷都是必修課。

古代楷書的用筆、結體規律,都來自小楷。中楷、大楷也是在小楷的基礎上確立的。不是說把小楷放大了就是中楷,再放大了就是大楷。鍾繇的字,就是用小楷寫的奏章。如果放大了,就垮掉了!

蘇軾說,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如果要練習中楷,就找源自鍾繇的中楷字帖去練,比如二王、唐諸家、元趙孟頫等,已經過了歷史檢驗,盲目自創是沒有出路的。






柏夫文藝


看了題主所寫的鐘繇楷書,我覺得題主已對鍾繇整體風格把握的比較到位了,目前題主應該是遇到了瓶頸,所以前進的方向有點模糊,在此我的建議如下:

鍾繇《宣示表》

錘鍊線條增加書法的神采

鍾繇小楷書結體富有特色,點畫飛揚有明顯的隸書意味,所以題主可先放一放楷書的學習,在隸書上下一番力。很多人認為寫楷書沒必要學隸書,其實不然,楷書最開始稱為八分書也是從隸書中而來。又隸書的線條蒼勁古拙,對於線條的質量錘鍊是十分有益的。因此題主進行隸書的學習對楷書的幫助有兩點:

第一是增加古韻、第二提升字的神采。在練習隸書一段時間後題主再試著寫這個楷書,你就會發現新天地。

鍾繇《薦季直表》

深化純粹性,再讀帖

題主的字一些疏密、輕重、粗細、緩急的變化都是做到位了的。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如筆畫純粹性不足,結體的和諧度還不夠,這樣就會造成給人一種不夠紮實,格調不高的感覺,總是讓人覺得好像寫的不錯但還是缺一些精神上的東西的感覺。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題主可以在書寫時在放鬆一些,不用太過拘謹,放鬆的寫會使得你的字更從容大度。其次是讀帖,可能你覺得你已經對這個帖十分熟悉了,不用讀,但是讀帖和臨帖是終生的學習工作,這時讀帖還得要把自己當成小學生,忘掉自己所學,你就會發現重新能看到更多東西,之後你再寫字就會顯得更純粹。

鍾繇《力命表》

總結,題主的書法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要想進步就得從書法的神采上面下功夫,方法有練習隸書,其次是重新再讀帖深化純粹性,個人淺見希望可以給予題主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