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中國失業人口可能會有多少?

正義的螞蚱


一場疫情之下,全球局勢同此涼熱。不管是現在倍受疫情肆虐的歐州和美州國家,還是情況逐漸向好的中國本土,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或多或少受到疫情的影響。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消息,2020年1~2月受新冠肺炎影響,失業率有所上升。尤其是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停工停產增多,用工減少,就業人數下降,失業率明顯上升,較往常月份上升了近1%。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消息,截至去年年底,城市地區有4.647億人就業,那失業率上升1%就意味著新增失業人口近500萬。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聯繫著千家萬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六穩”政策第一穩就是穩就業。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這兩年宏觀政策中,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業優先的政策,就是把就業政策和財政貨幣政策放在一起來考慮,這說明了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

毛盛勇表示,受疫情影響,

雖然今年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嚴峻,“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有結構性的矛盾都存在。”但一方面,中央會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另一方面,就業優先的政策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增加對就業人員、轉崗人員或者農民工的就業培訓,更好用好就業基金的作用,加大對重點人群包括大學生、農民工的就業培訓等幫扶,進而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總的來看,通過更大力度的政策作用,會促使全年的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裴應軍


疫情期間,工作的穩定性最重要,多積累經驗和高端人脈,閒暇之餘多儲備日後行業知識,爭取市場轉好,厚積薄發。

也可以和信任的優秀朋友,尋找一些合理合法的收入來源。

所以做好自己,掌握技能,才是最主要的,因為世界無論何時何地,都缺人才。

希望樓主和大家,積極面對疫情,穩定健康。



郝旌德


受囯內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經濟低迷很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擔心失去收入,相當多的人開始勒緊褲腰帶,不敢消費,這種環境之下,我們是不是也得考慮一些事情,或者說反思一些事情。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年,確實解決了溫飽問題,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這些利益是值得肯定的,國內經濟是樓市帶起來的,賣地發展經濟,簡單粗暴,容易出業績,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開發區和高新區,國家興也樓市,衰也樓市,因為我們好像遺忘了,經濟的發展究竟是為了什麼?應該是國泰民安,國泰方能不受外辱,民安方能安居樂業,可現在是人心不安,經濟發展帶來的是無限的壓力,以至於讓人覺得還不如過去能吃飽飯的日子,人們一直在追求物資,可如今能得到比過去更多的物資時反而痛苦加劇,精神都出了問題,閒下來更難受,忙碌的原因是為了逃避空虛,特別是一些年紀稍大些的,根本不敢停下來,怕自己變得沒用,可憐又可悲,這裡說一下,不要輕易責怪老人,知道你們生活不容易,老人更不容易,人一老就會胡思亂想,老人會覺得自己多餘,這很淒涼的,善待老人,也是善待以後的自己。

以前的聊天工具都是好朋友或者親人之間的溝通,現在呢,基本上都是被迫使用,想丟都丟不掉,很多東西不想用都不行,拿起手機就是煩惱,放下手機就是空虛,以至於拿又拿不起,放又放不下,不甘心啊。德不配位,必墮;能不配欲,必苦!

今年雖然疫情惱人,可環境是最近這些年當中最好的,是大自然在自我修復,因為基本上全人類都暫停活動了,就算是有大災難,你怕什麼,這個世界很美嗎?何不淡然一些,生死必然,無懼早晚,過去的都過去了,未來為沒那麼期待,過好當下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