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海外留學生回國討論得風起雲湧,大家怎麼看待出國留學?

太陽能充電站


疫情發生以來,關於海外留學生回國的問題,正面的居多,比如從英國回銀川的阿鈺,也有個別人因為一些過激的言論和舉動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蘇州的許可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關於出國留學,爭論焦點就是對國家的忠誠以及個人價值觀方面。

出國留學政策在中國由來已久,有國家公派,也有自費留學。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去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接受相對較好的教育。留學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所以過去出國留學的人員,無論是公費還是自費,都相對謹慎,而且以在讀大學生或者大學畢業後為主。這類人員在國內已經接受了傳統的教育,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相對穩定,出國主要是以提高知識技能或者專業水平。對祖國的忠誠度相對較高,很多人學成以後回國報效祖國。這是我們所有人所期盼的。

當然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很多家庭越來越富裕,特別是現在的九零後這一代出國留學的越來越多,有的是高中就出去甚至初中就出國了。這樣就會導致出國留學出現了越來越功利色彩。而國外的環境相對開放,很多人在國內又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又遠離父母監管,這樣以來,這些留學生不免會出現一些偏差,在接受國外精英教育的同時,也吸收了一些不好的文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而今天,中國的教育發展越來越好,北大清華等頂尖學校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茅,國內的普通義務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基本能滿足中國學生的需求。建議還是在國內接受中式教育,非必要不留學,若必須要提升自己能力或者專業水平再考慮出國,讓自己出國留學的動機更純潔,出國留學的目標更明確。

不管怎麼說,出國留學本身沒有錯,但是不易過早,不能急功近利。出國留學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出國留學也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正確的是非觀,要做一個有利於國家有利於集體的人,而不能走向極端,損人不利己。


多多米爸爸


對於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那就讓我來說說吧。

但又不知道從哪裡說起。那就先說一說我家孩子吧。

我家孩子現在在美國公校讀高中,他是去年夏天去的,不算是留學生,是中美交換生。(考這個交換生我感覺挺難的。)

近期很多留學生回國,是因為外面的世界疫情“大爆發”,國內無論從安全還是醫療救治都感覺安全很多。

作為家長想讓孩子回來,很正常。(至於那些回國後作怪的就不多說了,畢竟也是少數。現在國家對在外的留學生也有很多關懷備至的措施,實乃生在我大花家的一件幸事。)

網上也有很多人發聲:什麼這些留學生都是讀不好書的,什麼家裡有礦,什麼千里投毒……

每每看到或聽到這些,我心裡都很是難受。不過,我也不想多說什麼。

我不知道我孩子將來會怎樣的選擇,作為父母,我們想給他,我們能給的最好的東西。包括把房子賣了作為他以後的生活費和學費,我們也無怨。

至於現今,我們一家人都有一個共識——我們是中國人,孩子將來一定要回來。

那為什麼會選擇出國留學這條路呢?有人對我們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孩子有很多東西可學,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外國呢?

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大中華有太多東西可學。孩子在美國有一門必修課:美國曆史。短短的二百來的歷史,學了整整一年。為什麼一定要學?(其實,這裡邊應該沒有什麼所謂的他國自大論吧。)學習,其實是讓你去了解,是讓你去思考,去弄明白為何會出現這些的情況。

所謂知己知彼,不去學習,不去了解,又如何去懂得別人的思維模式呢?自己又如何去打開自己的思維方式呢?

所謂見識,我理解是有了認識認知才能看到見到,才能開闊視野與格局。

有人說“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的,只有讀了書,增加了見識,行萬里路萬能有收穫。如果只是行萬里路,那就是“旅遊”,過後只留那些照片上的記憶了。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可以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學習一下別人好的優勢與好的地方,打開一下見識與格局,總是一件好事情。

每個人都會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與狀態,都有選擇的權利。(這也許是一種很狹隘的思想。)

《大學》:“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有句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修身”,也許就是學習吧,能讓他接觸多元素的學習環境,思維方式,開闊視野,擁有大的格局……

作為家長盡力就足已。

至於“齊家……”,就要靠他自己了。

我只一個孩子,我喜歡中國,不喜歡國外,所以外國再好,那也只是旅遊的地方。我當然希望孩子將來回到我身邊生活工作。但如果他不回來,我也只能隨他的。

但我想說,即使他不回來,也並不代表他不愛國,對吧?他只是選擇他喜歡的生活方式而已。(我想了很久,才寫這個點,就怕有人給扛。很多人都有一顆中國心的。真的,請別在這點上給我扛了,謝謝。)

另外,我還想說如果一個擁有中國籍的華夏子孫,如果他的學術上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也算為國爭光吧,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有的空話了,也請手下留情別懟。)

  • 回到問題,問:“怎樣看待出國留學”?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意思是,如果條件允許,真的不妨去外面學習一下,努力將孩子的認知提升一個檔次。(除了有錢外,還可以:公派留學,交換生,申請獎學金……這些花費相對少很多,前提是你讓人覺得你足夠好。)
  • 再一個,不留學,也一樣可以足夠“優秀”。我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每個人的經歷和腳下的路都不同,又何必非要去求同呢?
  • 最後說一個,近期也看了一些視頻,有些個“海歸”,似乎是倚仗著這樣,有的飄飄然,或有點看不起人,甚至口出“狂言”。這個真的要不得。可能你的見識比別人多,但這並不代表你做好一件事會別人強。人貴有自知之明,切記,切記!千萬別盲目自大。

我是沐沐,喜歡我的話,請關注 並請點贊留言,謝謝🙏


沐沐教育芝道


留學是好事,知識無止境,但前提得愛國敬國,別忘了你是中國人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