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文獻,發現清皇朝其實並不腐朽,對嗎?

問題青年


你看到的文獻,或許已經是清朝統治階層看過了,是他們希望你看到的,而那並不能代表實際情況。

看一個朝代如何,就看他有沒有進步,歷朝歷代皆是如此。就像我們看漢朝的軍威、唐朝的豪放氣象、宋朝的繁榮經濟,而我們評價清朝,似乎跟以上都沒關係。

作為最近的一個朝代,清朝時候,西方國家已經開啟了兩次工業革命,工業化時代已經徹底到來,而大清卻依然活在天朝上國的幻想之中,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只是自給自足經濟的巔峰,遠不能讓百姓富足。

就像英國使臣馬嘎爾尼來覲見乾隆看到的那樣,表面繁華,民眾卻連飯都吃不飽,面如土色,甚至去搶剩飯,衣衫襤褸。這就遠比不上明朝了,要知道明朝在西方眼中,那可是經濟發達、科技興盛的代表啊,人人都想一睹中國風采。

說到科技更是如此,清朝本就是遊牧民族,以弓箭為國之根本,在滅了明朝後,火器便被束之高閣,再也沒有進行研發和改進了。而這段時期,西方國家的火器發展一日千里,等到鴉片戰爭的時候,原本彪悍的八旗竟然拿著大刀去對抗火槍、大炮,能贏才叫神奇。

清朝的愚民教育絕對算得上一絕,康乾盛世就是文化專制的巔峰,“文字獄”的興起,徹底讓國人的思想禁錮,科舉“八股文”培養的也只有之乎者也了。鴉片戰爭才打開了國人的眼界,然而世界已經翻天覆地了。

滿清誤中華三百年,絕對沒有誇大,還是客觀地對待那些文獻吧。


隱愚者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曾經國力強盛,也曾屹立世界之巔,但是後人對其多是負面評價。這與清末屈辱史脫不了干係,但是每一個王朝顛覆前都是要捱打的,只不過清朝面對的敵人是列強,這點讓人們更加難以接受。而造成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閉關鎖國,落後世界太多。

但是,清朝各代皇帝其實並不算昏庸,清朝對我國曆史的發展也有很多貢獻。

首先,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清朝極盛時期版圖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收復新疆、招安臺灣。

其次,中國人口激增,道光年間中國人口總數已高達四億,這離不開強大的經濟支撐。

最後,清朝已經形成多民族和諧共處局面。




邪哥說歷史


腐朽的基本含義是:1.比喻思想陳腐、生活墮落或制度敗壞 2.木料等含有纖維的物質由於長時期的風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朽爛的 3.衰老的,老朽的。依據這一詞的解釋,筆者認為,清王朝在本質上是腐朽和落後的。

歷史文獻中記載,清朝的君王雖然平庸,但也是勤政愛民,兢兢業業辦實事的好皇帝,其本質上並沒有問題。但光憑這一點,來拯救一個快要破落的王朝,那只是風毛菱角,最後還是於事無補。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我們的清王朝是如何腐朽的。

一,制度的腐朽。社會制度是一個不斷更替的過程,想比較中國自古不變的封建制度,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大力發展資本,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隨著時代的向前推移,我們要尋求適合自己的制度,合適自己發展的環境,而不是一味的繼承傳統。

二,政策的腐朽。在那個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裡,原本中國作為世界中的大國,理應行於世界的前沿,可是事與願違,清朝不和其他國家一起就算了,當時還出現了閉關鎖國,海禁等政策,由此清朝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動就要捱打。

三,統治者思想的腐朽。上述已經提及,雖然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不是昏君,可是他們的思想落後,絲毫沒有創新理念。一個國家的制度,政策是否要改變,怎麼改,其實是當政者說了算,他們還沒有覺醒,國家只能是落後的局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清王朝在本質上還是腐朽落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