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擁有哪些我們能想象到的科技?

智能情感里奧


舉個例子說一下戴森球吧,我覺得戴森球就是我們能夠想象出的最高超的外星科技。

戴森球,是1960年由科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個概念,是一個人造的天體。

說起這個天體的作用,大家就會對它有一定的瞭解了:它是由智慧生物製造出來,圍繞在隨意一顆恆星的周圍,將其完全包裹,吸收其能量並加以利用的天體。

這麼說,大家就明白了吧?這個天體的主要用途,就是把宇宙中沒有生命的恆星的能量加以利用。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天然的核反應堆。

想要包裹住一顆恆星,那麼這個天體就要有極大的體積,直徑在上百萬公里到上億公里不等。對於我們來說,戴森球還只是一個設想的概念,無法實現。想要製作出戴森球,至少要有這些條件:首先要有能力飛出自己生存的恆星系,畢竟不可能只把自己恆星的能量用掉,否則自己怎麼生存;其次,要有能夠製造出如此複雜並且巨大的天體的科學條件,對於我們來說,即使能夠飛出太陽系,但想要在太空中拼接出戴森球,也要極大的經濟基礎和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而提出戴森球概念的科學家弗里曼·戴森本人在後來也指出:製造完全包裹住恆星的戴森球,可能在力學上不太成立。如果想要利用這種方式吸收恆星的能量,可以通過巨量的人造衛星圍繞恆星來實現。

當然了,我們如果真的瞭解了某個先進的外星文明後,肯定會看到更多匪夷所思的高科技,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物理科普


能看到都講不清楚,更何況看不到的。比如不明飛行物飛碟是如果瞬間不見,瞬間加速到應該是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又如何任何角度轉向。他們在星際如何飛行在哪方向。應該在地球底下和正上方可能性大。相當於觀察盲區。...


流芒流


人類的文明對宇宙的探索,只是剛剛起步,大家都知道地球到月亮的距離是38萬公里,這距離別說在宇宙中了,就是在太陽系中那都是渺小的存在。

而人類目前的宇宙科技連這咫尺之間都沒有徵服,更別提那浩渺無垠的銀河和更為甚之的宇宙深處了。回首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我們經歷了多少大自然的殘酷洗禮和血腥的物種競爭,才發展到現今階段。而人類的宇宙探索之旅,也必將經歷類似地球文明那樣的久遠。

下面我借鑑一下相關人士的分析,在結合比較合理的論點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現在普遍認為可以把文明分出個檔次來,而且還挺細什麼神級文明都出來了,搞得像玩星際爭霸似的。我的想法就簡單點,以人類文明為視角分三個級別:太陽系等級,銀河系等級和宇宙系等級。

我們還可以以人類文明為基本參照物,間接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處在哪個等級或階段。

1、太陽系等級,大家可能會認為我們現在不是這個等級的文明嗎?但事實很打臉,我們人類現今的文明只能稱為地球村文明,或者也可以稱為鄉巴佬文明。大概的感覺就像一個剛從村裡出來的農民,打算去縣城溜達一圈,走到半路的時候,發現沒盤纏了就轉身回去了一樣。

這麼形容現今的人類文明再合適不過了,我們要想把文明播及到太陽系各處或者在太陽系到處遊走、隨意開採資源的話,確實還得走很長的一段路。而太陽系是可以肯定沒有外星生物存在的,所以這裡沒法分析故不闡述觀點。

2、銀河系等級,稍微瞭解天文知識的都知道,銀河系的直徑是十幾萬光年,人類要想把文明觸及到整個銀河系的話,估計我們現在的文明都得被後人們稱作新的“元謀、藍田文明”了。

在這裡就可以分析一下外星文明的存在了,首先還得以人類的觀點為主線,因為我們人類近年來十分想與那些外星文明進行溝通,就連旅行者一號據說都是唱著歌飛出去的。既然我們人類文明都如此想交朋友,那麼那些可能存在於銀河系裡的先進文明應該也是這種想法吧。

如果是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找到他們或者說他們沒看到我們呢?從我們人類文明身上就能找到這個答案了,那就是科技不夠,也就是沒有達到銀河系文明的程度,和我們一樣文明起步沒多久或者還處於低級生物形態。

3、宇宙等級,如果這種文明真的存在的話,那他毀滅人類文明乃至整個地球都只在舉手投足之間。想象一下他們可以隨意在其它行星上開採資源、在恆星上汲取能量、擁有龐大的太空艦隊、找蟲洞並進行空間穿梭如過個橋洞子一樣、把各大黑洞當成天然的垃圾處理場、還有......不行了!實在想不出什麼了,太厲害也就這種程度了吧?

所以能達到宇宙等級的文明才是最可怕的存在,我們這小撮兒淨土還是別期待被他們發現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