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人類從哪裡來?千百年來,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孜孜不倦研究的話題,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人類文明起源於海洋。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為地球生命帶來了欠缺的基因信息,但是最早的古微生物誕生於遠古海洋是準確無疑的。

萬年來,由於頻繁的地殼運動和海陸運動,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地理環境。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我們可以說是七大洲分割出了五大洋,也可以說是五大洋包圍著七大洲。

對於五大洋,我們從小從課本上學到:東有太平洋、西有大西洋、中間是印度洋、北邊是北冰洋、最南是南冰洋。這些諳熟於心的名字,最早又是誰命名的呢?探險家?科學家?還是來自於古老的神話傳說……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一、太平洋

太平洋的面積最大,共有18134.423萬平方千米之多,南北最寬為15500千米,是五大洋中的老大。大航海時期的著名冒險達人、航海達人麥哲倫,在16世紀20年代,開著船繞著地球跑了一圈,完成了人類史上的壯舉。

當他率隊抵達南美洲後,又從南美洲航行到了菲律賓群島。這段路程十分不容易,一路上不僅僅要面對海洋上的狂風暴雨,還要面對在水手中蔓延開來的惡性疾病,船隊因此損失嚴重:船剩三隻,人死一半。

當他們到達菲律賓群島後,海面變得風平浪靜。對著這片祥和的海域,苦悶的船員們不禁脫口道:“這真的是太平洋啊!”太平洋的名字就此誕生,並沿用至今。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二、大西洋

大西洋是五大洋中的“二弟”,其面積為8221.7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獨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

大西洋的名字據說是以古代神明的名字來命名,他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神,大名阿特拉斯——ATLANTIC。傳說中,這位遠古巨神以大西洋為家,知道每一個海有多深。他拿著一根柱子,分開天和地,聽起來就像西洋版的盤古開天闢地。千百年來,許多航海的人口口相傳,這個名字也就流傳開來。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我國明朝時期將歐洲人記載為“西洋人”,當時人們已經知道世界很大,為了東西分界,習慣大體以我國的雷州半島,至馬來西亞一帶的加里曼丹島一線為界,往西就是“西洋”,西方地理學傳入以後,就將ATLANTIC翻譯為大西洋。

來自荷蘭的地理學家伯思哈德·瓦寺尼,在1650年,將“大西洋”這一名字正式引用。大西洋這一古稱算是“轉正”了。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三、印度洋

印度洋是五大洋中的“三弟”,其面積為7411.8萬平方千米,古時候的名稱是厄立特里亞海。古希臘有位地理學家,名叫希羅多德,他寫下了《歷史》一書,同時編繪了世界地圖。在他的書和地圖中,就有這片海域,可謂是人類最早熟知的大洋之一。

在公元1世紀後期,人們開始將之稱為“印度洋”。1497年,來自葡萄牙的航海達人——達·伽馬向東航行尋找印度,把一路上經過的海域叫做印度洋。

1551年,地理學界開始將印度洋這一名稱作為正式名稱。1570年,奧爾太利烏斯編繪了世界地圖集,他將之簡稱為“印度洋”。此後,這一名字就定下來了。對於這獨家“冠名”,印度人不知道有沒有動過申請“版權”的念頭。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四、南冰洋

南冰洋,是五大洋中的老四,其面積為7700萬平方公里,又稱南大洋、南極海。南冰洋為人類所知的時間並不晚,但是它自被發現後,很長時間裡都被認為是上面三大洋的延伸,然而隨著海洋科研考察技術的發展,地理學家和海洋學家發現了南冰洋海域有重要的不同洋流。

2000年,國際水文地理組織經研究,認為南冰洋就是南冰洋,不是其他大洋的附屬。於是南冰洋成功“獨立”,它的名字對應北冰洋,被定為“南冰洋”。


五、北冰洋

北冰洋是五大洋中最小的成員,其面積為1475萬平方千米。北冰洋內冰雪覆蓋,環境惡劣,非人類所能生存。它也是人類最早認識的大洋之一,因為它最早的名字出自希臘語——Arctic,翻譯過來就是“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

1650年,德國地理學家B.瓦倫紐斯,將之劃分為獨立的大洋,起名為大北洋。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將之命名為北冰洋,這名字也就定下來了。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以上就是世界五大洋的命名由來,它們不一定都是一次就被定名,定下的名字也被改過幾次。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由國家級或者世界級的地理協會,通過研究決定,屬於官方的名稱。在一些民族文化和宗教、傳說中,它們還有一些其他的名字,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些不同的典故。


地球五大洋是誰為它們取的名字?


通過五大洋的命名史,可見隨著人類對地球,對海洋探索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文明的全球化進程,我們對五大洋的認識越多,它們的名字也越“準確”,處於尷尬位置的南冰洋和北冰洋才得以“獨立建洋”。可以說,五大洋的命名史,也對應著人類的發展史和探索史,只有文明發展程度越高,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才能越準確,知道得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