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鄉磨溝村:小山村激活“夜經濟”

夜幕渐渐笼罩,灯光初上,位于新集乡磨沟村的“夜生活”模式悄然启动,延续了白日的活力。村内的几所农家乐灯火通明,每张桌子前都已坐满了食客。蓝色的炉火熊熊,锅勺叮当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饭菜香。“每桌都点过餐了,今晚的客人比较多,咱们上菜要快一些……”在自家开办的“民宿一号”里,老板娘宁丽在厨房与餐厅间不停地穿梭,忙得不亦乐乎。手机又叮铃铃作响起来,“不好意思,最近两天的民宿房间都订满啦……”

新集乡磨沟村:小山村激活“夜经济”

宁丽原来与丈夫一直外出打工,自从村里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她嗅到了商机,跟丈夫商量后,将自己的小院改造成了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民宿。随着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宁丽的特色民宿生意就更火爆了。“客人挺多,我这里光流水每天就一两千元,比以前打工可挣得多多了。”谈起这些,她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些猕猴桃都是今天刚从园子树上摘下来的,新鲜得很,你们可以尝尝,不甜不要钱。”看到有游客在摊前驻足,村民杨大爷赶紧热情地介绍着。“还有这些土鸡蛋,也都是这几天才收集的新鲜的。”灯光下的摊位上,一些村民在家门口兼职干起了销售,一箱箱印有“磨沟映象”商标统一包装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摆放整齐,绿色生态的品质引得游客争相购买,小山货摇身变成“抢手货”、村民增收的“金饽饽”。

新集乡磨沟村:小山村激活“夜经济”

踱步到村外,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山路上灯火通明,荷塘、登山步道、红军亭……原生态的山村在夜景灯光照耀下更有韵味。三五成群的人们惬意地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沐浴在秋初恬静凉爽的夜间空气中,一扫夏末白日残存的烦热。或是倚坐于荷塘边的红军亭中,静立在荷塘中的栈桥上,倾听着喇叭中传出的悠扬夜曲,完全放松下来。远处的露营地上,部分游客早早支起了露营帐篷,眺望着远山的星空夜景,感受着和城市里截然不同的“乡愁”。文化广场上篝火通明,前来开展团建活动的企业游客欢声笑语不断,彻底打破小村夜晚的寂静,过去冷清的山村彻底变了样。

曾经磨沟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依然“抱着金碗吃着穷饭”。随着扶贫通村公路的全线通车,彻底打通了制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当地党委政府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抢抓时机、因地制宜,依托该村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小山村吃上“旅游饭”。

新集乡磨沟村:小山村激活“夜经济”

保护性修缮古村落建筑、因地制宜绿化造林、改造升级污水管网、建设特色民宿农家乐、修建红军转战南阳展览馆、成立乡村专业旅游合作社,并打造了登山步道、尖山峰古寨、荷塘月色、观景亭等景观点,开发了垂钓、水上乐园、小杂果采摘、篝火露营烧烤等农游休闲体验项目,磨沟村在“蝶变”。2019年,磨沟村先后荣获“南阳市绿色发展示范村”、"南阳市十大美丽乡村"、“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进一步打响了“山水磨沟、天然氧吧”的名号。全国各地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当地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新市场。

游客来了,当地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磨沟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由脱贫攻坚刚开始时的三千元逐步提高到现在的一万多元。“原来一到晚上村里就黑洞洞的,出门都怕跌着,现在村里一到晚上亮堂堂的,生活实现质的飞跃,城市里来这儿旅游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磨沟村党支部书记魏广文说。

谈到磨沟村的发展,新集乡党委书记尹璐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探索发展集传统古村游、绿色生态游、田园体验游、精品民宿游、红色文化游等为一体的多元旅游经济,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休闲度假、农家美食品尝、生态农产品采购……远离城市的喧嚣,游客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一个个惬意的“夜晚时光”。夜经济的激活,将山沟深处的磨沟村映衬得更加繁荣美丽。

(通讯员:王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