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等名牌大學該不該對農村擴招,去除地域限制?

沐陽重生


清北的招牌是本科學生高智商,可以說在世界上本科生源都是頂尖的,至於其他方面爭議比較大的為美國培養人才也是事實。清北應該保持本科生精尖的這一傳統,不怕別人有議論。今後隨著中國的崛起,能夠提供的平臺會越來越多,薪資也會逐步提高,只要有好的就業環境,有足夠的收入,出國的情況會逐步逆轉,大量已經出國人才也會迴歸。以目前情況有充分理由判斷二十年後,絕對是清北學生絕大部分在國內就業,因為中國的舞臺足夠大。產業齊全,科研機構完整,高等教育規模大,清北的學生有足夠大的發揮空間。至於對不對農村學生擴招,只要能夠公平,保持生源水平不下降,真正的能把農村的學生千分之零點幾勝出者(分數適當浮動)錄取,完全可以。堅持高品質生源,是今後清北在世界崛起的必要條件。只要基礎科研被國家重視,保證科研人員足以過上富裕的生活,科研成果不被侵佔,我相信只要工作條件好待遇收入足夠高,吸引力足夠大,清北的學生一定大量進入科研機構,中國的基礎科學的春天就來了。現在的清北生不願意搞考研的原因就是性價比不高,沒有吸引力。目前的現狀是:一流的人才幹金融,二流人才搞科研。一旦清北的一流人才大量的進入科研部門,某些二流人才只能邊緣化了。


我是花木蘭


【梅園為你分析】截止2019年,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此前連續5年擴招,目前已有37萬寒門學子升入重點大學,“摘帽”貧困縣繼續享受國家專項招生計劃。所以,清北等名牌大學對農村擴招是個持續的過程,解決教育問題不能只靠現有的重點大學,地方教育提升也是當務之急。

首先,我來談談清華和北大針對貧困學生的招生計劃:

1、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與貧困專項招生

自強計劃:提高農村生源比例、擴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進教育公平,是國家近年來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導向。清華大學認真貫徹落實有關精神,自2011年首創並精心組織實施“自強計劃”,主要面向長期學習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或民族地區招收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的高中畢業生,為更多優秀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促進教育公平。考生需經過申請、初評、初試、複試等清華大學組織的測試選拔環節,通過測試並獲得認定的考生可獲得清華大學給予的在高考錄取中享受30-60分的降分錄取政策,並將有機會被邀請參與某些後續特殊培養環節。6年來,已經有近400名寒門學子通過自強計劃圓夢清華。

貧困專項招生: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從2012年起,清華大學在高考錄取中實施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生源實行定向招生,單設批次、單報志願、單獨劃線。

2、北京大學:築夢計劃與國家專項計劃

築夢計劃: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及縣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獲得入選資格的考生高考可享受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

國家專項計劃:面向國家貧困專項計劃實施區域,以及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應較低的省份,通過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招收高中畢業生。

有人說,那不能針對貧困地區,讓這些重點大學,再多開放些名額嗎?我覺得不合適,原因我們先來看看清北大學的招生與培養目標。就精簡一句話,招最優秀的本科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學者、科學家、商業領袖和從政者等。所以名校必然從招生上要非常重視優質生源,從而農村擴招也必然要有一個比例限制,否則,就成為專門的扶貧學校了。

【梅園觀點】綜上所述,清北等名校對農村擴招是個持續的過程,但是因為名校兼顧了“家國天下”的學子培養目標,所以必然要多樣化招收來自國內外的優質生源,扶貧生的比例,也應該維持在一個合理值。加強地方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互聯網教育的普及,比單純依靠有限的名校對特定的群體擴招,更有意義。


✨ 我是梅園,專注教育與職場,只出產原創與乾貨。歡迎關注@梅園聊職場。✨


美老師講職場


這個問題應該分兩方面來看。

去除地域限制,非常有必要。憑什麼在只有2000萬常住人口的北京招生的名額是常住人口近億的河南山東江蘇廣東的好幾倍?

在農村擴招,目前來看已經沒有太大必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了一大半,許多人都已經搬遷到城市裡。全省/直轄市是統一考試統一錄取,向農村傾斜勢必帶來另外的許多問題,譬如有些人會在城市上學,回農村高考,最終受害的還是農村人。當然,作為一個高等教育從業者,看到越來越少的農村人考入清北,也感到一絲悲哀。

除了這兩點,我倒是認為對少數民族優惠和對外國人優惠入學的政策應該修改,從而能更體現公平。

個人的一點見解,歡迎大家拍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